我国教师培养面临四大挑战

时间:2022-10-26 08:47:03

我国教师培养面临四大挑战

《中国教育报》消息 “互联网+教育”时代,尤其是超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的兴起,国内外网络在线教师的兴起,给我国教师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和挑战。如何应对这一形势,及时调整教师教育人才培养的理念、方案以及方式方法,是教师教育机构急需思考的重要议题。

挑战之一:教育的信息化和数字化特征日趋显著。在新的时代,教育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是提高教师培养机构的综合竞争力、学术地位和办学水平以及转变办学模式和创建品牌项目的关键。在瞬息万变的技术环境下,教师培养机构面临着引进和使用数字化教学平台的调整和机遇。尤其是如何帮助机构中的教育者们能够愿意、自如地整合数字化教学平台,成了最为严峻的考验。

挑战之二:教师知识和素养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在“互联网+”时代,面对“数字土著”――信息技术环境下成长的学生,教师需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互联网+”带来的契机,在教育教学中有机整合新型信息技术,帮助学生促进学习和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成为教师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证研究表明,教师对于技术本质的理解,对于如何利用技术帮助学生建构学科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存在影响。此外,随着有关研究团队关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研究,教师的核心素养结构也要加以重新研究和梳理。

挑战之三:替代性教师培养机构不断涌现。反主流和反传统的替代性教师教育模式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占据一定的“市场份额”,社区学院、教育类企业、信息技术类企业或其他社会组织的教师培养模式也被教师资格认证机构和学校认可。而在我国,随着教师教育体系的重建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的完善,除了职业技术学院、社区学院等替代性机构,基于互联网的替代性教师培养也将会成为一种趋势,并对我国当下“师范院校培养”和“综合大学+专业学院培养”模式形成冲击。

挑战之四:职前教师的职业选择日趋多元化。以北京师范大学近几年的师范毕业生为例,除了选择教师作为职业,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民间组织、培训机构、出版机构等,也成了师范生择业的重要去向。考察6所部属师范院校的免费师范生就业去向,也存在有些毕业生宁愿毁约也不愿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现象。不难看出,多元化的职业选择,从教师培养机构的角度看,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资源浪费。同时,也对僵化单一的教师培养模式带来了挑战。

“哈佛凌晨4点半”是“假鸡汤” 不要端起来就喝

中新网消息 凌晨4点多的哈佛大学图书馆,灯火通明,座无虚席……“哈佛凌晨4点半”的故事,很多人都不陌生。然而,这个“完美的励志故事”,日前被证实纯属捏造。

据媒体报道,90后学生李柘远今年8月底入读哈佛大学商学院,他通过亲身经历和实地调查证明,网上热传的“哈佛凌晨4点半图书馆的景象”,只是一个不存在的想象。凌晨4点半的哈佛大学,和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中国的大学基本一样,无论是学生还是教职员工,都沉浸在睡梦中。

其实,之前早有教育界人士指出“哈佛凌晨4点半”是“假鸡汤”,稍微动点脑筋,就不难发现其明显违背教育规律和生活常识。但就是这等粗制滥造的“假鸡汤”,为何会流行一时并忽悠了很多人?表面来看,是因为世界名校的耀眼光环容易蒙蔽众人的眼睛,“传说中”的哈佛又距离普通国人太过遥远,难验真假;但从深层次来看,它宣扬的“要成为精英,必须拼命苦学”的教育观,迎合了当下部分国人对教育的基本认知,才是关键。

李柘远调查完“哈佛凌晨4点半”一事后,有一个感悟和总结:以学习时长衡量一个人刻苦与否是一个不太明智、甚至有点愚蠢的方法。在哈佛和耶鲁,学生崇尚的是高效、多产。随着这个“完美励志故事”的破灭,希望那些喝惯了“假鸡汤”的人们,可以从此少一点轻信与盲从,多一份理性与清醒。

上一篇:上海高招将从“招分”向“招人”转变 下一篇:点燃思辨的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