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在孩子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时间:2022-10-26 07:50:08

玩,在孩子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摘要】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而不是把数学学习当作一种知识储备或是教条来接受,这已成为幼教界的一种共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了数学教育的新目标是:“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所以,让孩子们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解决生活问题已成为幼儿园数学教学的重要方法。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及滞后的教育观念影响,把学习数学当作加减运算技能训练的现象还时时出现在教学实践中。笔者认为,幼儿园的数学活动只有遵循密切联系生活的原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这也是数学思想在幼儿园数学教学中的真实体现。那么,如何让孩子在生活中学习数学?

【关键词】趣味性 游戏 情景 生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3-0126-02

根据《纲要》中幼儿数学教育目标:“能够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且体会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这其中包含的一层意思就是数学教育应当联系生活、寓教于乐、在生活场所中展开。我们之所提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口号,是因为幼儿数学教育生活化的实质就是:以来源于生活为内涵,以服务生活为目的,并最终服务于现实生活。同时一个人的数学知识必须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操作,通过反思来建构;因此数学的学习应该与生活联系起来,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依托,引起幼儿对已有生活经验的回忆,这正好符合幼儿思维借助于具体形象的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使数学学习化难为易、化繁为简,充分认识到生活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养成善于观察、分析生活的习惯,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和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

一、创设趣味性环境学习数学。

对于数学概念的获得,皮亚杰说过:“假定儿童只是从教学中获得数的观念和其他数学概念,那是一个极大的误解。相反,在相当程度上,儿童是自己独立地、自发地发展这些观念和概念的。”儿童并不是学会算术,而是重新发明算术的。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思维起源于动作,数理逻辑知识的起源既非存在于物体本身也非存在于主体,而是存在于两者复杂的交互作用。逻辑结构只有通过自动调节的内部的平衡化才能达到,而不是外部强化的结果。在阐述如何让幼儿学习数学这一问题时,皮亚杰提出,应组织和创设一种合适的环境,让幼儿在其中尽其所能,充分发展。例如,可以把数字和一些符号,大于,小于,等号,加号,减号等制作成精美、有趣的吊饰挂在活动室上面,让幼儿主动地去观察、认识,加深幼儿对这些抽象数字和符号的印象。

二、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学习数学。

数学活动中,操作材料是幼儿学习数学知识的物质前提和必要条件。好的操作材料能使幼儿保持稳定的操作兴趣,也能使教学活动取得显著的效果。我们的一些日常生活用品,看似与数学无关,但是只要认真发掘其数学功能,只要稍加变化,就能成为幼儿学数教材最好的资源。我们改变过去由教师包办的做法,放手让幼儿参与,使幼儿成为环境建设的主人。

1.品种要多:材料不限于一幅图、一堆玩具,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物品都可以成为数学环境的材料,如自然类材料:石子、树叶、沙、水、土等;成品类材料:算式卡片、木珠、计算器、七巧板、扑克、算盘、时钟模型、棋类等;辅助类材料:剪刀、纸、彩笔、橡皮泥、操作板、沙盘等;废旧物品类材料:塑料泡沫、布条 、线头、废旧盒子、塑料空瓶、包装盒、小木块、小石子、贝壳、火柴棒等。

2.数量要足:提供的各类材料必须能满足数人同时操作,这样既有利于幼儿对环境产生兴趣,又有利于幼儿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3.要分层次:提供的材料做到难易结合、繁简结合、单一与多功能结合,使每个幼儿都能轻松地、创造性地使用材料,真正达到自我发展的目的。例如,我们创设的“量的守恒”数学环境中,既有探索长度守恒的材料,又有探索量的守恒、面积体积守恒、液体守恒的材料,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项或多项去探索、体验。

三、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学数学。

把丰富多彩的数学环境利用起来,是环境创设的主要目的,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几种方法:

1.情景设置法。例如,创设区域“自选商场”,供幼儿学习“3 的加减法”时使用。让幼儿扮演顾客,在“商场”里选购三种物品,教师扮演收银员向幼儿提问,让幼儿说出物品的名称以及数量,再根据物品的特点列出加减法算式。

2.趣味游戏法。例如,在阳台一角设置小型“保龄球馆”,幼儿可自由去打保龄球,也可由教师设置一定的游戏规则,如:按要求的数量去击打,按颜色去击打,击打后说出总数,按击打结果编应用题,按一定规律排列球,等等。幼儿按规则去游戏,胜利了还可获得一定的奖励。再如,幼儿每人在数学角取一张小卡片(实物、圆点、数字),然后各自去找朋友,要求找到的朋友所持卡片上的数量与自己卡片上的数量合起来是5,朋友找到后互相友好地碰一碰,可以碰碰头、碰碰脚、碰碰手、碰碰屁股、碰碰肩膀等。幼儿在游戏中不仅获得了数学知识,还获得了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3.多变操作法。例如,在走廊的数学角里布置数学内容,旁边有供幼儿操作用的长短不一的毛线。幼儿可拿毛线当测量工具去测物体的长短,又可拿毛线任意绕在几个扣子上形成三角形、长方形、圆形、梯形,还可以用毛线任意摆成数字或组成有规律的图案等。

4.求异创造法。例如,在窗台的数学角,摆放许多颜色、大小、形状、厚薄各不相同的几何图形。教师有意识地启发幼儿摆出多种有规律的几何图接龙。有的幼儿按大小规律去摆,有的幼儿按颜色规律去摆,有的按数量规律去摆。

总之,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中丰富多样的材料和情景,创设富有趣味性的数学学习环境。

四、如何在生活情景中学习数学?

罗杰斯认为:越是儿童不熟悉,不需要的内容,儿童学习的依赖性、被动性就会越大。只有当儿童觉察到学习内容与他自己有关时,才会全身心投入,意义学习才会发生,这时,儿童不仅学习的速度大大加快,而且会产生自觉主动的学习行为。为此,我把数学教育内容按大纲要求生活化,创设活动冲突,收到很好的效果。

1.在洗手环节中学。

大班幼儿学排序,我们就利用幼儿洗手时经常出现推拉、拥挤等混乱现象的问题,请幼儿为老师想办法,怎样解决洗手不推挤的问题,幼儿很快进入角色,踊跃发表意见,有说一组一组去的,有说让女孩先洗的,有说要互相谦让的。其中有几名幼儿说出了:排好队,一个接一个去洗手的办法。教师肯定了幼儿的想法,特别表扬了说出排队办法的幼儿。紧接着教师又提出了生活中什么场合要排队,家里的东西哪些可以排队等与数有关的问题。同时请幼儿回家找可以排队的物品,看谁找得多,与其他小朋友玩排队游戏等。这样从帮助解决问题引出情境,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和好奇心,激发了幼儿积极探索和学习的愿望。

2.班级出勤率中学。

我们给幼儿提供管理班级出勤的机会,让幼儿统计早上8点以前到园的小朋友是多少,8点~9点到园的是多少,9点以后到园的是多少;自己来幼儿园的小朋友是多少,爸爸妈妈送来的是多少,爷爷奶奶送来的是多少;坐自行车来的小朋友是多少,坐汽车来的是多少;今天迟到的小朋友是多少,没有到的小朋友是多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统计9点以前到幼儿园的小朋友共多少,由大人送来的小朋友共多少,今天班里一共来了多少小朋友,等等。

3.“生日蛋糕”。

孩子过集体生日时,我们可以启发幼儿思考蛋糕应怎么切才能每人一份,怎样才能等分,使幼儿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总之,我们要做一个有心人,就会发现数学与幼儿生活紧密联系,生活是数学的源泉,生活是引导幼儿观察数学现象,发现、认识数学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的数学教育很大程度上是促进幼儿在生活中、活动中主动学习的意识,进一步了解了幼儿的学习特点和教育规律。教师在活动过程中,能够发现幼儿思维认知的障碍,及时调整幼儿准备状态的数学认知结构,帮助幼儿归纳、总结所发现的规律和解决问题的办法,并引导幼儿迁移,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理解周围世界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应该在生活中进行。关注幼儿的生活范围,收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从而激发起幼儿学习数学的热情,让孩子体验在生活中学习数学的乐趣。

上一篇:学习“新课标”构建“新传统” 下一篇:幼专大学英语教学中学生课堂展示的教学策略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