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汤剂医治腹泻并心肌受损的效果

时间:2022-10-26 07:20:40

中药汤剂医治腹泻并心肌受损的效果

秋季腹泻,是秋冬季节流行的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病,病原体主要为轮状病毒,临床表现以呕吐、腹泻、发热等症状为主,常合并心肌受损,主要表现为心肌酶升高,资料报道轮状病毒感染腹泻伴心肌酶谱异常,可达 50%左右[1],甚至并发急性心肌炎,严重者可呈暴发性心肌炎,引起患儿猝死[2]。笔者采用自拟止泻养心汤治疗秋季腹泻合并心肌受损,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 1 诊断标准 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小儿腹泻病[3]拟定诊断标准。秋季腹泻: ①6 个月 ~2 岁婴幼儿,秋冬季节,急性起病,大便次数增多,每日 5 ~10 次,甚至 10 多次,水样或蛋花样便,或伴呕吐,发热。②大便轮状病毒抗原检测阳性。心肌受损[4]: ①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AST) >40U / L,②乳酸脱氢酶( LDH) > 220U / L,③ 肌酸激酶( CK) > 194U/L,④肌酸激酶同工酶 ( CK—MB) >25U / L。具备上述的第四项,并有其它的一项或多项。

1. 2 纳入标准 ( 1) 符合秋季腹泻和心肌受损的诊断标准。( 2) 病程≤48h。( 3) 年龄为 6 个月 ~ 2 岁( 包括 6 月及 2 岁) ( 4) 本次患病未接受过中药治疗。

1. 3 排除标准 ( 1) 非轮状病毒感染的腹泻病。( 2)患有重度营养不良、肺炎、心血管、肝、肾等疾病者。( 3) 符合心肌炎诊断标准[5]者。( 4) 不能口服中药者。

1. 4 一般资料 选取 2008—2011 年符合诊断标准的我院住院患儿 100 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50 例,男 28 例,女 22 例; 平均年龄 1. 13 岁; 病程 < 24h 20例,24 ~48h 30 例。对照组 50 例,男 30 例,女 20 例;平均年龄 1. 20 岁; 病程 < 24h 23 例,24 ~ 48h 27 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分类无统计学差异( P >0. 05) ,具有可比性。

2 治疗方法

2. 1 对照组 在严密监测心功能下,予常规西医补液,纠正脱水,纠正离子紊乱,保护胃肠黏膜,改善肠道微生态及对症治疗等。

2. 2 治疗组 在采用与对照组相同的治疗方案基础上,予自拟止泻养心汤,水煎剂,每日 1 剂,分次口服,连服 5 日。自拟止泻养心汤药由藿香 6g,厚朴 6g,陈皮 6g,白术 5g,乌梅 5g,煅牡蛎 10g,茯苓 5g,太子参5g,麦冬 10g,丹参 5g,炒枣仁 5g,甘草 3g 等组成,辨证加减: 湿热重者,加白头翁、黄连加强清泄湿热; 风寒重者,加苏叶、白芷解表散寒; 发热高者,加葛根、青蒿解肌退热; 气阴亏损较重者,加黄芪、玉竹益气养阴。

2.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临床症状的变化; 两组于治疗前及治疗 5 天后,早晨空腹分别抽取静脉血检测心肌酶谱。在治疗过程中如病情加重,有休克、心肌炎表现的,立即终止研究按西医相应处理。

2.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 16. 0 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 ± 标准差(珋x ± s) 表示,采用 t 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 χ2检验,P <0. 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疗效评定标准与结果

3. 1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全国腹泻病的疗效标准判定疗效[6]。显效: 治疗 3 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恢复正常,全身症状消失; 有效: 治疗 3 天内粪便性状及次数明显好转,全身症状明显改善; 无效: 治疗 3 天内粪便性状、次数及全身症状无好转甚至恶化。

3. 2 临床疗效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 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中未出现并发休克、心肌炎等而退出实验的病例。

3. 3 心肌酶谱 两组治疗前后心肌酶测定值比较见表 2。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后心肌酶谱均有下降,治疗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 P <0. 05,P <0. 01)

4 讨 论

秋季腹泻是婴幼儿常见的轮状病毒感染性腹泻病,临床上往往只注意脱水、酸中毒、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而忽视心肌受损的存在,主要与婴幼儿年龄小,无主观表达能力,症状、体征常不明显有关。秋季腹泻并发心肌受损的发病机制大多认为,病毒直接侵犯心肌引起相应损害和通过免疫反应造成心肌损害[7]。心肌酶谱是心肌损伤的一个重要指标,其中肌酸激酶同工酶( CK - MB) 是几乎只存在心肌内,正常血清中含量极微,当心肌细胞受损时释放入血,故对判断心肌损害具有高度特异性,是确定心肌损害的关键指标[8]。目前西医对秋季腹泻及其心肌受损的治疗,主要是以补液,纠正脱水,纠正离子紊乱,应用维生素 C 和果糖一类营养心肌及对症治疗为主,缺乏特效抗病毒药物和疗法。秋季腹泻属祖国医学“泄泻”范畴,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已有很久远的历史。如《景岳全书•泄泻》:“泄泻之本无不由于脾胃,……若饮食失节,起居不时,致脾胃受损,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精化之气,不能输化,致合污下降而泻利作矣”;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湿胜则濡泄”。认为秋季腹泻主要病变部位在脾、胃、肠道等,脾虚湿困为其基本病机。由于手少阴心经属心络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络心,心与小肠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构成脏腑表里关系,脏腑之间的疾病可通过经络传变,肠道疾病可以逆传于心,故秋季腹泻可引发心肌受损; 津血同源,腹泻津液受伤,加之脾胃受累生化气血功能下降,易发津亏血结,血不养心,而心脏受损。秋季腹泻合并心肌受损治疗原则应为健脾化湿,兼以活血养心。本人以自拟止泻养心汤治疗秋季腹泻合并心肌受损,研究病例 100 例未并发休克、心肌炎等而退出实验的病例,表明婴幼儿秋季腹泻急性期存在心肌损害,表现为心肌酶谱的异常升高,经积极治疗,能减少急性心肌炎的发生。研究结果显示: 治疗组的临床疗效和心肌酶谱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止泻养心汤由藿香、厚朴、陈皮、白术、乌梅、煅牡蛎、茯苓、太子参、麦冬、丹参、炒枣仁、甘草组成; 其中藿香芳香化湿,理气和中兼可解表; 厚朴、陈皮去湿理气; 太子参、白术健脾、运脾; 茯苓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煅牡蛎收敛固涩、镇惊安神; 乌梅、麦冬收敛生津养阴; 丹参活血祛瘀,养血安神,具有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对抗心肌缺血,改善微循环障碍,抑制血小板聚集,清除氧自由基及免疫抑制作用[9],有报道丹参治疗轮状病毒性肠炎能有效缩短病情,减少并发症[10]; 炒枣仁归心、脾、肝经,功能养心,安神; 甘草调和诸药; 全方共奏健脾化湿、固泄止泻、活血养心之效。研究表明,自拟止泻养心汤治疗秋季腹泻合并心肌受损疗效显著。

上一篇:废弃油藏高采收率试验 下一篇:深水气田优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