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好的倾听者

时间:2022-10-26 06:29:47

“人文关怀”一词脱胎于欧洲人文复兴时期提出的“人文主义”,其核心是以人为本,因而也称作人本主义。“人文主义”的含义在历史各个时期是不同的,但是在强调人的价值、强调人文关怀等方面是相同的。随着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进一步实施,今天的人文关怀,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个时期,它的涵盖面更广,表现为个人、群体、自然之间的健康互动,彼此理解。在广播节目中,人文关怀就是以人为本,把人的因素充分考虑到广播的各个环节。那么在广播节目中,主持人如何才能实现人文关怀呢?

首先,人文关怀体现在倾听心声,表达善意和关爱上。这是主持人表达对受众的人文关怀最基本的行为,也是节目实现人文关怀的第一个层次。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需要关怀的,倾听受访者的心声,并鼓励其说出真实的有意义的故事,这已经成为一个传媒从业者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曾经有很多主持人忽略了听的重要性而总以滔滔不绝的讲述者形象出现,当时的受众也似乎习惯了这种被动的传播方式。但是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接受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思考型取代了接受型,更多的人愿意通过自己的语言表达思想和观点,形成双向或多向交流,以获得更多的信息互动。这就要求主持人具备更多的人文关怀精神,不仅会说,更要会听。

美国电视脱口秀主持人奥帕拉・温弗丽在20年主持中独占鳌头。她的外表其实很普通,只是一个40多岁的黑人妇女,中等身材,相貌平平。那么,她的成功凭借的是什么呢?正如传记作者迈尔所指出的:“一般说来,广播电视的访谈者提出问题,却并不认真听回答,他们的心思放在其他事情或者是下一个新问题上。但奥帕拉仔细倾听嘉宾们的谈话,并利用谈话的内容把主题步步引向深入,这就是她的风格。对于嘉宾和观众的生活充满关切,而且能同他们交流,所以她这种风格大获成功。”

只有“听”得好才能“说”得好。在倾听中科学地驾驭整个谈话现场,对于主持人来说是听的基础上的一种提升。节目主持人的话语一方面来自节目前的准备,另一方面来自现场嘉宾的语言、行为以及细节的刺激。在现场的交流中“听”是“说”的前提和基础,“听”不好肯定“说”不好,想要“说”好就必须“听”好。光有事先准备的材料是不够的,只有善于捕捉现场的信息才能碰撞出新的火花。我们经常看到有的节目主持人在谈话现场因为不会听而显得僵硬,感觉像是一个提问机器;有的主持人不善于引导嘉宾谈话,甚至让很好的信息流失;有的则生硬地打断嘉宾的谈话,显得死板而没有礼貌,最终导致节目缺乏生动和逻辑,更缺少谈话带给人的智慧。因此想要主持好谈话节目,主持人除了做好事前的功课外,更为重要的是主持现场在“听”上下工夫。这样才能保证谈话节目的质量。

其次,人文关怀体现在和谐融洽的谈话氛围中。广播谈话节目的定义是:“由主持人邀请嘉宾(含听众),围绕公众普遍关心的重要话题,在平等、真诚、和谐的氛围中展开讨论的群言式言论节目。”所以谈话节目要营造的就是一种民主的氛围和平等的话语环境。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主人的主持人才能春风化雨,作为客人的嘉宾才能感到宾至如归。有了这样的环境,大家才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敞开心扉,充分交流思想。我们所熟知的《鲁豫有约》受到大家多年好评的主要原因和主持人在节目中渗透的人文精神有密切关联。这档节目在相对狭小的谈话空间中尽量为被访者营造一个温馨的“场”,让被访者感到舒服,愿意和主持人沟通,愿意把心底最深处的话讲给观众听。正如鲁豫所说:“我要给被访者一个很宽松很真实,没有被侵犯的氛围。”这正充分体现了节目以人为中心的人文精神。这种轻松和谐的谈话氛围的营造来源于以下几个方面:

现场情景的营造。交谈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进行的,善于运用情境的作用有助于改善提高交谈的效果。我们所说的情境包括现实的环境和心理的环境。现实的环境是对限定的场所进行精心的布置,创造一个令人愉悦的空间。心理环境主要指主持人、嘉宾、观众的心理状态。这种环境的营造方法之一就是嘉宾与受众的互动,让嘉宾和受众通过沟通感动彼此,节目的人文精神也会在温馨的氛围中表现出来。

主持人真诚的态度。毕一鸣在《语言与传播――广播电视播音与主持艺术新论》中指出:“一般说来,要使访谈对象自愿说出心里话,还需要访谈者坦诚相见,以心换心。对方不愿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总是有一定原因的,但是只要你能用真诚打消他的顾虑,他就会情不自禁地向你倾诉衷肠。”所以真诚是谈话节目的灵魂,缺乏真诚的沟通,就不可能获得真诚的共鸣。有些谈话节目,主持人采访普通人时常常表现得盛气凌人,结果使没有接受过采访的嘉宾更加紧张;采访一些重要人物时却采取仰视的态度,整个节目下来,像嘉宾的个人演讲,主持人却成了一个传声筒。其实不管是星光闪耀的社会名流,还是现实生活中的焦点人物,主持人都不必用煽情、赚眼泪来追求轰动效果,也不必用咄咄逼人的态度去追问被访者的隐私,而是在平等的、相互尊重的语境中轻松愉快、亲切真诚地与嘉宾交流。主持人可以通过这些细节传递出节目的人文关怀。

人文关怀体现在理性的提问和思考中。理性的思考对于主持人非常重要,否则节目所选的题材就会归于苍白和单薄。比如在一些关注弱势群体的题材中,往往在挖掘真情的同时,会不自觉地肯定感性的做法而忽略对一些事情从伦理法律方面做冷静的思考和判断。主持人应该能跳出事外,不被主人公曲折伤痛的人生经历所牵引。其实这种理性的思考对广大社会和受众来说是最具人文关怀的体现。这就要求主持人在现场倾听的同时要不偏不倚,客观理性。因为需要人文关怀的不仅仅是被访者,广大的受众更是人文关怀的受益者。

综上所述,“人文关怀”、“以人为本”逐渐成为一种传播理念和价值取向并被广泛应用于广播节目的定位,而作为这一理念实施者的主持人,在节目中体会到这一定位,并潜移默化地将这种人文关怀渗透在节目当中,对于做出一档高质量的谈话节目是非常有益的。

(作者单位:河南电台信息广播)

编校:张红玲

上一篇:全直播频道构想设计 下一篇:少数民族地区报业市场化制约因素及转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