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商鞅变法对秦礼制演变的影响

时间:2022-10-26 06:01:22

摘要:商鞅变法促进了秦国经济的发展,使秦国的国力迅速增强,为秦国统一奠定了基础。同时,商鞅变法也对秦国礼制的发展演变带来了重要影响。本文从商鞅变法期间,君主制度、士礼制度等方面,分析了秦国的礼制的演变表现,并从宗法制度、帝制礼制及礼制特征等方面,阐述了商鞅变法对秦礼制演变的影响

关键词:商鞅变法 秦礼制 宗法制度 君主礼仪制度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国实行的一次全面的、彻底的变革,从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实施,为秦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影响深远。商鞅变法的指导思想是法家思想,从历史发展来看,该变法似乎与当时的礼制相悖。但是,根据相关的历史文献记载,并结合出土的历史文物来看,商鞅变法非但没使秦礼制消失,而是促进了秦礼制的发展与变革,逐渐形成了更加合理、实用的新的秦礼制度,对后世的礼制产生了深远影响。

一、研究问题的缘起

礼制,即礼乐制度,主要包括两部分,礼仪制度和道德行为规范,其中礼仪制度是道德行为规范中引申出的制度化的内容。秦礼制,也就是秦国时期的礼乐制度,商鞅变法之后,对于秦礼制发展演变的研究及讨论不曾停止。经过长期的探讨,历朝历代的史学家们坚持一个观点,那就是,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礼”逐渐丧失,称商鞅变法“垄断教化,积蓄百姓怨恨”,变法后秦国“蛮横无礼”,成为“虎狼之国”。

根据一些出土的文物、历史资料来看,商鞅变法后,秦礼制并未消失。《史记》记载:“至秦有天下,悉内六国利益,采挥其善,虽不合圣制,其尊君抑臣,朗迁济济,依古以来。”《通典》记载:“秦平天下,收其仪礼,归之咸阳,但衿渥鹁抑臣,以为时用。”这些都可以看出,秦国经过商鞅变法,“礼”并没有丧失,反而更加实用、合理,其有益影响还是非常明显的。所以,针对商鞅变法后的秦礼制的演变,从一些礼仪制度方面来看,是有重要的意义的,从一定程度上可以澄清“商鞅变法之后秦无礼”的论断。

二、商鞅变法期间秦礼制演变的表现

(一)群主礼仪方面

春秋战国时期的君主礼仪,主要包括祭祀制度和营国制度。随着商鞅变法的开展,秦国的君主礼仪出现了显著的变化。

从商周时期开始,统治者非常重视祭祀制度,将其作为一项重要的活动来进行,并且制定了非常复杂的程序和内容,成为君主关注、参与性非常高的国事活动。在繁琐的程序和内容中,最著名的是祭(是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当时,君主的权利,主要通过祭祀的形式和规模来呈现。最初,周朝出现祭时,目的是为了让民众表达对神灵的尊敬。《索隐》记载:“,止也,言神灵之所依止也。……谓为坛,以祭天也。”这时祭祀的对象是神灵。而到秦国时期,祭祀有了很大的变化,表现为祭祀的对象由神灵转为天子,但并为祭祀设立了专门的君主住址,供祭使用。到秦始皇时期,祭以发展的比较固定和完善,成为当时国家必不可少的祭祀活动。

营国制度方面。营国实质上是以城为中心的城邦。营国制度是先秦礼制的一个重要部分,用于维系天子与各个诸侯间的关系,而这种关系主要体现为等级关系。据记载,秦国的都城在战国时期有过高达八次的迁移,在商鞅变法期间,都城先后为栎阳和咸阳,其中咸阳为主要城市。秦朝的八个都城中,咸阳是地位最高、影响力最大的,并且咸阳的城市布局是遵循营国制度的,从相关记载中可见一斑,比如“成都县本治赤里街,若迁徙置少城内城,……与咸阳同制。”

(二)士礼方面

秦国的士礼制度在商鞅变法之后,是走向衰落的。商周时期,礼乐制度的一个方面就是用鼎制度,鼎的数量、纹样等彰显着主人的身份和权力。

战国时期,士大夫作为一个特殊的阶层,用鼎规格一般是铜 5 鼎。但是到战国末期,发生了重大变化,士大夫为为铜2鼎甚至是铜1 鼎。可见商鞅变法之后,对士大夫的用鼎规格进行了限制,甚至失去了用鼎彰显身份的意义。

目前,根据所出土的秦朝时期的文物来看,并没有发现铜质食器。而在战国早中期,用鼎制度最主要的就是食器、礼器组合,如果没有石器,那么礼器也失去了用鼎制度组合的意义,二者是结合存在的,如果失去食器,礼器也不能称其为礼器,这些也反映出了秦朝时期士礼制度的衰落,与商鞅变法中的社会阶层改革有一定关联。根据商鞅变法的内容,也可以推断出士礼制度的衰落,商鞅提出“军功爵”,无论出身贵贱,只要立下军功,都有资格接受爵位,进入上层社会。商鞅的这一改革打破了传统士大夫的授爵制度,也使士礼制度失去了生存的根基。

三、商鞅变法对秦礼制演变的影响

商鞅变法使秦国的经济、社会、军事能力等得到提高,促进了秦国实力的增强。当然,这一时期,秦朝的礼制发生了改变,比较明显的是君主礼仪的完善及士礼制度的衰落。商鞅变法的实施在其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一)摧毁宗法制度

商鞅变法中提出“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宗室贵族建立军功”,规定“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至此,秦国的传统的宗法制度被摧毁,并且士大夫们的权利分配需要靠君主分配。士大夫们的生活资金来源需要靠朝廷的发放,而且权利的行使需要君主的任命。加之“土地私有制”的提出,传统的领地制度被摧毁,土地所有权归劳动大众,给宗法制度以致命一击,也奠定了秦朝封建国家的机制。

(二)开创帝制礼制

秦朝时期,存在不同的社会阶层,这些阶层间的相互排斥和斗争,影响了整个国家的统治,使统治者的权力无法施展,阻碍中央集权的发展。商鞅变法之后,实行土地私有制,士大夫的权利被削弱,大大提升了君主的权利。同时,强化了各种礼仪制度,大到营国制度、祭祀制度、陵寝制度,小到君主的更衣冠制度等。

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大多数的秦人受到求胜心的影响,以胜利者自居的心态,使他们对其他文化存在着排斥和漠然的态度。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随着各个地域间的交流,原各国间的文化在不断的交流和融合,秦国的民众无形中受到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这和商鞅推行的变法是分不开的,随着国家的统一,礼乐制度也得到了融合,秦国在统一之后,在完善礼乐制度的过程中,汲取其他国家礼乐的合理部分,不断的融合和发展,逐渐形成了新的秦国礼乐制度。伴随着商鞅提出的“重农抑商”内容的实施,秦国的经济实力提升,加之士礼制度的衰落,加速了秦国中央集权的形成。可以说,商鞅变法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帮助秦国建立了帝制制度,为后世“皇帝”及中央集权制的推行提供了基础。

(三)礼制趋于简洁、实用

商鞅变法实行之后,秦国的礼制内容和形式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从商鞅变法前后,也就是战国中期到晚期,这一阶段文献资料及出土的文物中可以看出。从商鞅变法的实施和成效来看,秦国是一个非常讲求效率、实用的国家,这是其后各朝各代所无法超越的。自商鞅变法之后,秦国的礼制在所有诸侯国中是最简单和实用的。就以“军功爵”为例,各诸侯国在授予军功爵时,需要考量的标准非常复杂,包括受爵者所处的社会阶层、社会地位等,而商鞅变法之后,授予军功爵时,非常简单,不论受爵者的社会地位、所处社会阶层、甚至其他诸侯国的人们,只要立军功,就有资格被赐予爵位。同时,为了体现公平,奖励军功,爵位的等级和军功者的贡献成正比。军功爵的推行,不分高低贵贱,体现了公平的原则,促进了秦国军事、社会的发展,为后代的爵位授予制度开创了先河。另外,军功爵的实施,考量简单,摒弃了传统的复杂的考量方式,反映了秦礼制在商鞅变法后的变化,即向着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

四、结语

商鞅变法是一次全面、彻底的变革,也是一套较为完整的发展策略,对秦国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历代多数史学家对商鞅的变法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商鞅变法之后秦无礼”,主要是由于商鞅推行的一系列奖励军功、土地私有等制度,使得秦国人民在平等环境中求胜的心态,给人一种“无礼”之感。但是,从众多的文献及出土文物可以看出,商鞅变法之后,秦国非但没有失“礼”,而且在礼乐制度方面发生了重要的变化,瓦解了宗法制度,开创了帝制礼制,同时受到商鞅变法的影响,秦朝的礼制在延续已有合理的基础上,向着简洁、实用的方向发展,并且不断合理化、系统化,对后世礼乐制度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杨振红.从出土秦汉律看中国古代的“礼”、“法”观念及其法律体现――中国古代法律之儒家化说商兑[J].中国史研究,2010,(04).

[2]焦泽阳.中国传统伦理与古代都城形态礼制特征的历史演进研究[D].南京大学,2012.

[3]赵玉环.论宗法制度对我国古代法制的影响[J].管子学刊,2011,(01).

[4]周建波,张博,周建涛.秦军功爵制的经济学分析――兼论秦军功爵制功效何以远超六国[J].经济学(季刊),2014,(01).

上一篇:金代社会汉化的表现概述 下一篇:青年教师“一新四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