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教师“一新四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时间:2022-09-27 04:21:37

青年教师“一新四师”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摘 要:针对职业院校青年教师队伍实际情况,“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创新了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为每一名新教师配备思想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和班主任导师等四位导师,分别培养其人生观、教育教学、班级管理、专业技能等职业精神与职业能力。通过创新与实践,推进了现代职业教育高素质专业化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实践研究

作者简介:何晓颖(1971-),女,浙江舟山人,舟山技师学院高级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教育;杨永明(1966-),男,浙江湖州人,舟山技师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4-0010-04

师资队伍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对于以培养面向实际生产一线技术蓝领工人为目标的职业院校而言,拥有一支具有坚强教育信念、坚实理论教育基础、丰富教育管理经验和扎实实践能力的专业师资队伍对于学校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1]。2014年5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制定教育质量国家标准,建立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近年来,我国职业院校师资队伍明显扩大,青年教师数量的井喷既给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带来了新鲜血液,为职业教育的发展带来了希望,同时,职业教育对青年教师整体水平的需求同青年教师在教书育人、实践教学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水平缺陷形成了巨大的反差。

浙江省舟山市职业教育的先行探索者舟山技师学院在舟山职业教育领域历史悠久。自2010年以来,随着学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学校师资队伍也随之壮大,青年教师的大量涌入降低了学校师资队伍年龄结构。截止2015年底,年龄低于35周岁的青年教师比例已达48%。为有效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尽快达到一名合格的职业教育教师要求,学校自2009年就已制定“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发展规划”,并创新性的提出“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以帮助解决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人生观、班级管理、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青年教师打造成为学生知识传授的“经师”、技能培养的“能师”和班级管理的“导师”。通过长达六年的实践探索,这一师资培养模式取得丰硕成果,打造了一支综合素质过硬的青年教师队伍。

一、“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体系架构

(一)“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模式架构

“一新四师”是指为一名青年教师配备四位导师,即思想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和班主任导师,并通过导师和青年教师的良性互动,促进青年教师在教育教学等多方面快速成长。“一新四师”培养要求中的导师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品行端正、治学严谨,具有奉献精神和较高的教学科研水平。人员来源于四个方面,分别为中层正职以上干部担任思想导师、副高以上职称教师担任专业导师、获市级以上技能大师荣誉称号专业技术人员担任企业导师以及市级优秀班主任名师担任班主任导师(如图1所示)。为此舟山技师学院于2009年专门成立了由校长牵头、包括青年教师评价小组成员8人,专家组成员14人,其中3人为教研组长在内的“舟山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导师选拔委员会”,并制订了《舟山技师学院青年教师导师成长制度》。经过个人报名、组织推荐和会议讨论等多个环节,最终确定包括企业导师在内的青年教师导师36人。青年导师名单确定后,舟山技师学院随即开展师徒结对,最终确定首批青年教师10人。舟山技师学院“一新四师”立足于青年教师成长实效,在青年教师导师培训、青年教师人员选拔、师生关系构建等多方面进行创新。学校首先强调指导教师与青年教师建立朋友式的师徒关系,通过引进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知名专家教授讲座的形式使导师在思想上统一认识,在导师层次形成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个渐进发展过程的理念;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导师充分利用青年教师理论知识扎实、勇于创新、具备较强的接受新知识的能力等特点,为促进青年教师独立自主、大胆创新营造良好氛围,鼓励青年教师挑战导师的教育教学方法、管理理念观点,形成导师的厚重经验与青年教师的新时代知识的互动融合,最终达到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目标。其次,学校对青年教师从职业素养、教学能力、专业技能、班主任能力四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初次评价,得出培养前的基础值,并根据每个青年教师实际情况进行分值化评价,确定青年教师优势和缺陷,通过青年教师拟定个人三年成长计划、导师修改计划、运行过程修订计划、阶段过程目标考核等方式促进青年教师培养计划的切实可行;最后,“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在培养模式上原则上采用“四对一”的师徒结对协作形式,师徒培训可采用流动培养,各个导师进行全程接力棒式培养,在时空上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师徒明确各自职责,保证了青年教师全阶段在学校和企业期间实现全程培养。

(二)“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过程构架

青年教师培养过程是长时间的渐进式发展过程,为确保过程环环相扣,舟山技师学院本着“一年入门、两年完善,三年达标”目标,对培养过程进行科学架构管理(如表1)。

1.培养模式构想调查分类阶段。该阶段学校一方面进行培养模式架构,另一方面在全面摸清现阶段学校已有青年教师和未来招聘的青年教师的基础上积极招募选拔聘任导师。首先研究和制定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发展规划表》和《青年教师个人年度业务能力发展计划量表》“两张表”,并对全校青年教师进行摸底。再按照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的现状对“两张表”的客观性和三年发展目标的针对性进行测估评价,已确定“两张表”定位是否适中,年度目标是否明确,措施是否有力。经各专家教师评定,专业部审阅,学校领导小组讨论通过,将青年教师业务能力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量表的基础值定位予以认定。基础值定位以教师自定为主,个别作适当调整。最后将教师分为两个档次,确定全校中22位青年教师为一档培养对象,其余为二档培养对象。

2.任务实施阶段。学校根据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来确定青年教师学年业务能力发展性评价的具体指标内容。每个青年教师首先制订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和本学年发展计划,以量表量化形式确定必选指标、自选指标和自设指标(总分共100分),同时填写好基础值,报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确认后加以实施。学校青年教师培养领导小组为每位青年教师建立业务档案袋,适时收集相关材料,专业部或专业组通过听课、教研活动、量表分析、实绩测评等进行评价,学校相关部门每学年组织一次学生座谈会或满意度测评等进行评价。青年教师通过自查个人计划量表和档案袋、自我总结反思、纵向和横向比较等对自己业务能力发展情况(发展量)进行评价;学校考核组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专业部评价、查看业务档案袋的基础上,根据日常表现、工作绩效和发展状态进行评价。

3.经验总结阶段。该阶段为总结任务实施过程经验和成果,形成成熟的培养制度,并不断完善和推广的阶段。本阶段首次明确了青年教师发展基础值,将青年教师以基础值划分为两档,每年都进行培养成果统计。实施过程中通过经验总结,建立了较为科学的初值基础分设置标准,避免了前期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初次评价时某一方面赋分太高或太低而带来的青年教师信心受阻、评价失真等情况的出现。通过3年的实施,学校于2012年特别授予其中5位教师“校级教坛新秀”荣誉称号,2位教师走上基层管理层;其次,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培养模式的评价标准,修订和完善了《青年教师个人年度业务能力发展计划量表》,优化了指标,对各评价指标权重值进行了优化设定,包括基础业务知识(15分)、教育教学能力(50分)、研究反思能力(20分)、协调工作能力(15分)。通过该阶段的经验总结,舟山技师学院目前已形成了青年教师渐进循环模式的培养过程。

(三)“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评价体系与激励机制构架

学校建立了全面、科学、系统的考核评价机制。考核内容包括理论学习、师德表现、班主任工作、教学基本功、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能力等方面(见表2)。考核采用理论考核与教学实践能力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对于专业课教师着重考核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2]。青年教师教学基础建设情况、教学科目教案编写的质量、跟班听课、课程辅导、批改作业、实践环节参与和下企业锻炼情况等由教学管理部门考核[3];班级常规工作、班级主题班会、班主任业务工作等由学生管理部门考核;同时,学校设立“优秀指导教师”、“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等考核奖励,为优秀导师和青年教师颁发证书,并且在晋级、年终考核、评优评先、名师培养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4]。

二、“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主要成果

(一)显著提高了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

通过“一师四新”青年教师培养模式,学校青年教师得以快速专业化成长,近年来获优秀奖项的教师平均年龄仅为29岁,是学校目前一支最年轻的优秀教师队伍。获奖的种类涉及专业技能、教学基本功、理论教学等方面,并涌现出多位文化课和专业课并行获奖的优秀青年教师;2012-2014年间,舟山技师学院青年教师获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说课比赛一等奖等部级一等奖5项,省级二等奖及市级一等奖以上32项,先后有10余人次获浙江省教坛新秀、浙江省技能能手等荣誉称号。全校青年教师获奖数量较培养模式实施前增加240%,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速度明显加快。

(二)构建了青年教师全方位发展评价机制

通过该培养模式的实施,学校制定了科学完善的“一新四师”评价机制(如图2所示)。评价采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教学专业部评价、学校评价组、企业评价相结合,各部分的权重分别为20%、15%、25%、30%、10%,最大程度地保证了青年教师培养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学校将评价结果作为教职工年度任职考核、评优评先和学校聘任的重要依据。这种评价以“人人都可以是优秀的”为核心理念,对基础好或基础一般的教师,都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能够在横向比较的同时更注重纵向评价,让每个教师兼顾过去,面向未来,找到自己的“发展区间”和“最近节点”,促进青年教师全方位发展。

三、“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模式的创新性和可借鉴性

(一)率先提出了“一新四师”青年教师培养模式

该模式针对舟山技师学院现状,建立了适合中职学校青年教师培养的新体系,对青年教师在师德师风、基础业务知识、教育教学能力、研究反思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实习实训指导能力等方面有重要意义。通过该模式的实施,有效提高了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修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培养了青年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精神和“育人”技能,发挥其教书育人的作用,并切实促进了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的提高,实现其“教、学”互长,共同进步;同时,该模式也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通过“学、研”结合,实现了“研为教用”,增加了青年教师的一线企业实践经验,使其在教学工作中更有针对性;最后,该模式中一系列的综合性培养,有效提升了青年教师的内在发展动力和发展要求,以适合职业教育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二)率先开展了青年教师发展的制度设计

在全校形成了“关注青年教师就是关注学校未来”的共识,坚持正确的政策导向,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有利条件。学校充分利用自身资源,让青年教师参加到名师工作室、产学研联合体中,积极参与产品研发、技术革新,从中获得最新的专业动态和行业资讯,增强创新能力。学校每年划拨专用经费,组织青年教师参加校内技能竞赛,并选拔优秀者参加省、市级技能大比武活动,提高技能水平。同时,确保每年一个月的企业实践,参加企业实践的青年教师与本专业紧密合作企业中的技术骨干“一对一”结对,了解企业产品开发、技术需求以及最前沿的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提高操作技能;并结合企业实践探索改进专业教学方法和途径,完成一项本专业教学改革案例设计,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真正的双师型教师。

(三)率先探索了师资队伍建设的“现代学徒制”

“一新四师”师徒结对的实施过程突破了传统的师带徒的单向传导教育教学模式,改为师徒共同进步的模式,该模式以打造新型职业院校师资队伍为指导,以师徒共同发展为目标,各要素形成互相依存的形态,促进多种教学资源相互整合、信息共享、联合发展,既充分利用老教师丰富厚重的实践教学经验,又充分利用新教师的思维活跃、易接收当代新教学理念、新教学思想、新教学手段和新教学信息的突出特点,实现新老教学理念的碰撞和集成,促进新老教师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徐雅娜,胡晓旭,赵萍.高职院校内部专业评价体系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6(6):21-25.

[2]陈建新.高职院校发展性教师评价与青年教师专业发展[J].成人教育,2013(12):105-107.

[3]王宝林,许文婷.当前高校青年教师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7-29.

[4]魏丽.浅谈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3(12):37-38.

上一篇:浅谈歌剧艺术在国内的普及发展问题 下一篇:谈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参加少儿美术培训实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