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榷”字的由来

时间:2022-09-01 09:41:32

【前言】试论“榷”字的由来由文秘帮小编整理而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水上横木与专卖之间意思如何转变?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虽然找不到直接的证据,但还是可以根据中国汉字的特点来作出推测与分析。“榷”左边为木,右边为“隺”,属于隺字族,即榷=木+隺。 隺,《说文》解释为“高至也。从隹,上欲出冂。” [1]《说文》将“隺”分解为...

【摘 要】榷字的本义为独木桥,或水上横木,后多使用“官府专卖”之意,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有榷酒、榷茶、榷利、榷会、商榷等。本篇文章从榷的字形出发,考证“榷”字的含义逐渐丰富的演变过程。

【关键词】榷;水上横木;官府专卖

“榷”字是中国含义很丰富的文字之一。目前对它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宋代榷酒、榷茶、商榷制度层面的研究,鲜有关于“榷”的含义转变的研究。本文对“榷”字追根溯源,探究 “榷”字由独木桥向政府专卖之意转变的原因,并对《说文》中的说法提出质疑,辨析“榷”与“搉”之间的通假混用。

《说文解字》对其解析为:“水上横木,所以渡者也。” [1]韦昭注曰:“榷,以木渡水。” [2](《汉书·武帝纪》)也就是说,它本义是置于水上借以渡水的木头,而榷的今义多指政府专卖行为。水上横木如何演变为“专卖”?我们需要对“榷”进行追根溯源。

“榷”字在目前所存的典籍中,最早出现于西汉桓宽《盐铁论·本议》中:“今郡国有盐铁、酒榷、均输,与民争利。散敦厚之朴,成贪鄙之化,是以百姓就本者寡,趋末者众。夫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末修则民淫,本修则民悫,民悫则财用足,足侈则饥寒生。愿罢盐铁、酒榷、均输,所以进本退末,广利农业,便也。” [3]由此可见,酒榷已成为一种比较成熟的制度,说明榷字出现于《盐铁论》成稿之前,但是没有存留的文献。《汉书·武帝纪》中记载,汉武帝天汉三年(公元前98)“初榷酒酤” [2]。西汉扬雄《法言·寡见》中提及:“弘羊榷利而国用足。” [4]榷在以上数文中,都指官府对某些物资实行专卖以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没有直接用“水上横木”之意。

水上横木与专卖之间意思如何转变?由于史料的缺乏,我们虽然找不到直接的证据,但还是可以根据中国汉字的特点来作出推测与分析。“榷”左边为木,右边为“隺”,属于隺字族,即榷=木+隺。

隺,《说文》解释为“高至也。从隹,上欲出冂。” [1]《说文》将“隺”分解为冂( )+隹( ),归为冂部。《说文》中冂部解析为“冂象遠界也” [1]。所以按照此种解析,“隺”为鸟奋力向远方。

但是冂部与朿部的小篆字体相近,“隺”是归为冂部?或者朿部?

《说文》中冂部的字有市( )、央( )、冘( )、隺( )四个字,其中“央”与“冘”的小篆体与“隺”相近,但是“央”在《六书通》中的篆体字形不一,它的甲骨文字体为 , 寓意人站在中央,央( )是甲骨文 逐渐演化而来。隺与央在《说文》中的小篆字体相近,但是最初的原形不一定一样。

朿的演变过程为:

甲骨文J16914—— 金文B10688—— 《说文》

“隺”在古语中通“鹤”( ),鹤的特征是喙、颈、腿皆长。所以“隺”从朿( )部,为长颈鸟或长嘴鸟。“木”与“隺”联合起来表示一种像鹤颈那样又细又长的可以抬起放下的独木桥。《汉书·武帝纪》韦昭注云:“以木渡水曰榷。谓禁民酤酿。独官开置。如道路设木为榷,独取利也。” [2]即指官府专卖,像渡水的独木桥,单独获利。这是比较合理的一种解析,也得到了古代一些训诂学家的认同。颜师古注:“榷者,步渡桥,《尔雅》谓之石杠,(两头聚石,以木横架之,故亦名石杠。)今之略彴是也。禁闲其事,利总入官,下无由以得,有如渡水之榷,因以立名,汉武帝初榷酤酒是也。” [2]官府将利润独揽入怀,下面的民众没利润可分,犹如渡水的独木桥,因此为“榷”。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古籍中,“榷”与“搉”经常相互通用。一个木旁,一个手旁,源头和含义都相去甚远。《说文》:“搉,敲击也,从手,隺声。” [1]《汉书·五行志》中“先是高后鸩杀如意,支断其母戚夫人手足,搉其眼,以为人彘”颜师古注:“搉,谓敲击去其精也。” [2]《广雅·释诂三》曰:“搉,击也。” [5]可见“搉”的本意是用手或以手持物敲击。通过对“商搉”与“扬榷”、“辜榷”与“辜搉”两组词的考察,即可大致了解二者相互通假、混用的经过。

就“商搉”与“扬榷”而言,东汉左思《吴都赋》中有“商搉万俗”一词。汉书《叙传》中有:“扬榷古今,监世盈虚”。[2]两处都是“粗略大概”之意。在唐宋时期,韩愈的《纳凉联句》有“儒庠恣游息,圣籍饱商搉” [6],而《资治通鉴释文·卷第九》注释商榷曰:“商度也,榷杨大举也。” [7]可见二者的混用始于汉而延及唐宋。

再就“辜榷”与“辜搉”而言,在《汉书》中就有数处通用,如《王莽传》曰:“豪吏猾民,辜而搉之。” [2]《陈咸传》曰:“没人辜榷财物。” [2]《翟方进传》曰:“贵戚近臣子弟宾客多辜榷为奸利者。”榷与搉的意义在《广雅疏证》中区分明确,搉为击也,无粗略大概、专卖、商讨之意,《广雅》中有:“商,度也;榷,粗略也。言商度其粗略。” [5]由此可见,辜榷为商业交易中的一种包揽政府买卖的独占行为,与搉的意义无关,《汉书》中的“辜搉”是“辜榷”的误写,而作为商榷、榷扬古今中的“榷”字也不应作“搉”。因为古代的书本流传以手抄为主,两字又极其相似,榷的小篆体为 ,搉的小篆体为 ,誊抄的过程中间容易出现讹误混用,导致两字的意义开始逐渐相互通用。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人民的不断实践丰富着每一个字的含义。公元前81年,桑弘羊舌战群儒,大论榷酒、盐铁的益处,说明盐铁酒的专卖在此时已经常态化,榷也开始成为政府专卖的名词,如后来逐渐出现榷茶、榷会等。由于汉代采用竹简、手写的方法传播书籍,榷与搉又极其相似,两者相互误用,如辜榷与辜搉,商榷与商搉。根据广雅、说文解字等书籍可以了解榷有粗略、专卖之意;搉与手相关,为敲击之意。所以能肯定最初的写法是辜榷、商榷。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321,283,682,282.

[2]班固.汉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204, 1315, 4039,2900,3411,2495,2613.

[3]桓宽(著),郭沫若译注.《郭沫若全集·历史篇·盐铁论》[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479,480,478,480,481.

[4]扬雄(著),李守奎、洪玉琴译注.扬子法言译注[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104.

[5]王念孙.广雅疏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88.

[6]韩愈.韩愈全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37.

[7]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上一篇:见死不救——道德冷漠是否应该入罪 下一篇:浅议网络环境下我国图书馆文献传递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