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立意须高远

时间:2022-10-26 05:55:15

作文立意须高远

“意”是文章的灵魂,意胜则文胜,它直接决定着文章质量的高低,价值的大小,得分的多少。一年一度的中考,既是水平测试又兼有明显的选拔功能。命题者要让广大考生都有话说,都有内容可写,作文命题时自然会考虑到各个层面的学生。因此,在人人都能写得出的前提下,“竞争”的焦点很大程度上就落在立意能力的高低上。

立意的实质是思维方法问题。作文时,我们只有从封闭、单向、僵化的思维定势中解放出来,培养并建立开放、多元的动态思维方式,才能找到独特而又富有个性的立意妙法。

实践证明,要使文章的立意高远、新颖,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小中见大

――一滴水里看大海

在作文时应从小题材、小问题着笔,通过引申发挥,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主旨,把意义浓缩到成为大问题的结晶。这不仅要求考生具备比较深刻的思考能力,还要求考生有敏锐的联想拓展能力,使文章主旨显出特色、显出个性。如作家刘燕敏的《一棵核桃树》:“房前长着一棵不知名的树,儿子说是枣树,朋友说是李子树,爷爷说是樱桃树,直到有一天,一位拆迁房屋的画线员看到它枝头一枚小小的果实,证实了那是一棵核桃树。”文章并没有停留在对树辨别的层面上,而是由树及人,掘出深刻的人生哲理:“作为一个人,你必须奉献出自己的果实,否则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会真正认识你。”这说得多深刻啊!那些彪炳千秋、为人景仰者,不就是因为他们为社会为他人作出了巨大贡献?不就是因为他们的生命之树“硕果累累”吗?这是“小中见大”的典例。

请看一篇题为《家,是父亲的自行车》的考场满分作文的一段文字:“我目送着父亲走出校门,这时我又看见了那辆从小就伴着我的自行车。它虽然历尽沧桑,却还是那样精神抖擞。有爱的地方就是家,难道不是吗?我终于理解了父亲那句‘自行车就是我们的家’。这时我正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包围着。因为在那一瞬间爱像温暖的潮水轻轻拍打着我的胸口,那一瞬间我看见爱融进了自行车,家也融进了父亲那辆自行车。”

作者选取父亲的自行车这一“小”题材,传递出父亲对“我“的正确教育和无限关爱的信息,反映出父亲的自行车不仅养家糊口,而且承载着爱的祥云,使“我”倍感幸福和温馨的“大”主题,确有“一滴水里看大海,半瓣花上说人情”之妙。

转 换 角 度

――反弹琵琶唱新声

作文应从新的视角、新的方位审视和思索客观事物,独辟蹊径,见人之所未见,获得新的意蕴。转换角度的方法有“反弹琵琶”――逆向思维法。运用此法就是要突破思维定势,从人们较易忽视甚至淡忘的角度切入,或从常规的反面切入,这样会使你的文章独具特色,熠熠生辉。请看一篇题为《为自己鼓掌》的考场满分作文。

每个人来到世上,都希望取得辉煌的成就和创造有个性的自我,希望自己的风度、学识、动人的歌喉或是翩翩身影能得到别人的认可和掌声,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神采飞扬地活跃在灯光闪烁的舞台上。作为一个平凡的个体,大多数人只能在闪光灯的背后呢喃细语,没有人关注,没有人在意,没有人给予簇拥的鲜花和热烈的掌声。面对这种现实,有些人往往感叹自己的渺小与卑微,妒羡别人的优秀与成功。其实又何必呢?鲜花诚然美丽,掌声固然醉人,但它只能肯定某些人的成就,无法否定多数人的价值。只要你真实地生活,活出一个真实的自我,那么即使所有的人都把目光投向别人,你还拥有最后一个观众,你还可以为自己鼓掌……

为自己鼓掌,没有半点矜持和矫饰,自自然然,大大方方,潇潇洒洒地为自己的生命喝彩;为自己鼓掌,不是自我陶醉,不是自我满足,而是一种超脱而又高昂的人生境界;为自己鼓掌,不要在意别人的目光,要记住你就是你生命中最好的欣赏者。

读了本文你会发现,作者以全新的思维方式,一反大多数人所持的只能为别人鼓掌的固有观念,发出要为自己鼓掌的心声,给人启迪,令人耳目一新。文章不仅立意新,而且认识深刻。作者认为在人生道路上,即使没有人为自己鼓掌,也不可失去信心,要善于发现自己的闪光点,敢于肯定自我的价值,不断进取,创造人生的辉煌。这种从反面切入的构思立意,是对固有观念的反叛,更使作文也唱出了新声。

纵 深 开 拓

――掘取生活的哲理

作文时要透过客观事物的表象,向着纵深开拓,直至掘取到深刻的意蕴和哲理。意蕴总是比直接显现的表象更为深远,作文时只有通过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挖掘才能获得。开掘取意,并非是一种直线的形式,它需要作者认真分析,反复思考,才能掘取到文题的深层意蕴。考场作文如能做到于形象中见哲理,于质朴中见深刻,于含蓄中见真义,必能让阅卷老师爱不释手,甚至成为满分之作。请看一篇题为《阳光总在风雨后》的中考满分作文。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通过了沸水的浸泡才能展现出生命的本色;人生就如鹰一般,只有经过了无数次的跌落,才能练就强硬的翅膀搏击蓝天……是的,人生中少不了暴雨的侵蚀、冰雪的摧残、狂风的袭击,经过了这种种之后就会惊奇地发现,我们获得了更新的生命,会由衷地感叹:“阳光总在风雨后。”

结尾是这样一段文字:“曾读过一句话:你可能会经常感受到刀削的疼痛,但是这些是必须的,它会使你成为一只更好的铅笔。这是铅笔制造者对铅笔说的一句话。的确啊,人生总要遇到挫折与磨练,但这是必须的。我们要从容面对,勇敢地去获得更新的生命。”

作者在首段用形象生动的语言阐释了题旨,已使人感受到了生活的哲理,但作者在结尾又引用铅笔制造者的一句话,再次强调“阳光总在风雨后”的生活哲理,自然结束全文。这一生活哲理,无疑是作者对生活表象进行了更深一层的思考,加上思路清晰,文字激扬流畅,使得本文成为满分之作。

上一篇:收茶记 第12期 下一篇:上坟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