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之星琴岛扬帆启航

时间:2022-10-26 05:12:49

第八届小提琴演奏比赛落幕

9月25日晚,青年组决赛最后一位选手、上海音乐学院附中沈倩文一曲柴科夫斯基《D大调协奏曲》奏罢,由文化部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的为期10天的第八届小提琴演奏比赛圆满落幕。最终,中央音乐学院研究生部高参以一曲肖斯塔科维奇《第一协奏曲》技压群雄,获得青年组第一名,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谢昊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贾天韵分列二、三;少年组冠军则被中央音乐学院附中余振阳获得,上海音乐学院附中的高天阳获得第二名、中央音乐学院附中的张安迪获得第三名。与此同时,青年组的谢昊明、少年组的高天阳还同时获得了中国作品演奏奖。在9月26日晚举行的闭幕式音乐会上,获奖选手与青岛交响乐团合作,演奏了获奖曲目。

比赛新招引目光

为了使比赛不仅仅成为中央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及其附中的两雄之争,组委会考虑到其他院校的整体发展,特对晋级选手做了名额限制:中央音乐学院及其附中、上海音乐学院及其附中,进入各组别第二轮选手的总人数不超过10人,第三轮选手的总人数不超过6人。这一政策旨在提高其他院校的参赛积极性,对于此政策,众说不一。

评委会副主任盛中国举双手赞成:“比赛的目的是为了发现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中央、上海音乐学院因其文化或经济的特殊地位成为了人才的聚集地,但我们不能忽略人才的发源地,地方院校默默无闻给中央、上海奉献人才,打好基础。只有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人来参与比赛。而且我们中国举办的比赛,选手往往并不单纯代表自己,还负有为所在院校的集体荣誉感,我们给这些地方院校获奖的机会就更能鼓励他们重视教学。”评委会主任林耀基也表示,小提琴演奏水平的进步不能仅仅局限于尖子人才,只有平均水平提高了才能真正体现中国的小提琴水平。

在第三轮比赛的角逐中,中央和上海两院校的选手无论技术水平还是舞台经验,都表现出了明显的成熟。相比之下,地方院交的选手略逊一筹,个别选手仍旧存在很大差距。记者在比赛现场随机采访了几位从事小提琴教学的老师,大家的看法不尽相同。有的人认为,这种限制是必要的,否则地方院校的选手永远不可能真正参与进来,这势必会成为一种鼓励。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比赛是竞技项目,应该严格按照水平高低晋级,晋级决赛的地方院校选手,有些水平甚至不及两院(中央院和上海院)的中等水平,同台竞技显得很可笑。

本届比赛的艺术顾问吴祖强认为:“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地方院校的积极性。至于是不是‘公平’,难以定义,只能是说院校之间找到‘平衡’,因为是第一次尝试,所以效果到底怎么样,要到以后看。但是,我们应该可喜的看到,地方选手的水平提高很快,与中央及上海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作为一项全国性质的比赛,我们仍旧希望今后能有更多地方的选手参与进来。”

评委全面严把关

本次比赛的评委阵容可谓全面而强大。他们来自全国著名音乐院校和国家著名交响乐团,均是当今国内小提琴教学界和演奏界的权威。中国交响乐团首席刘云志和中国爱乐乐团首席陈允都是第一次参与这项赛事,纵观十天的比赛,陈允认为:“我们的评判标准可能会跟其他评委的不太一样,我们更注重选手的音乐表现力。在乐团里,我们跟太多优秀的演奏家们合作过,因此对于好的音乐十分敏感,有个性的音乐一听就能听出来。”刘云志也表示,老师的视角和我们的视角不太一样,老师注意基本功、发音、对作品的处理到不到位,而我们看重的是动不动听。这次的参赛选手中,还是有一些不错的苗子的,有很大的潜力和上升空间,但这就要看后期的培养了。

本次比赛的评委会主任林耀基认为:“小提琴来到中国的历史不长,只有几十年,但是现在中国小提琴演奏家在国际上频频崭露头角,令国际社会也不敢小觑。通过本次比赛,我们也欣喜地看到了有些选手的水平已经与国际接轨,丝毫不逊色。”许多评委纷纷表示,本届参赛选手不论是从把握作品风格还是音色、美感方面都体现出了较高的水平。院校间的交流也促进了地方选手水平的提高,地方水平靠近中央和上海也是一直所期待的。

呼唤本土作品

本次比赛要求参赛选手在第二轮的5首曲目中必须演奏一首中国作曲家的作品,并且提倡演奏新作。但是,整轮比赛下来,陈钢的《阳光照耀在塔什库尔干》《苗岭的早晨》,李自立的《丰收渔歌》以及中央音乐学院赵薇教授的作品,仍旧是出现率极高的曲目,新作少之又少。著名作曲家陈钢认为:“一部好作品的产生,除了要依靠作曲家之外,同样也需要演奏家和观众的支持。作曲家创作、演奏家展示、观众认可接受,这样作品才能流传下来,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对此问题,林耀基教授也解释道:“选手的中国曲目比较单调并不意味着目前小提琴曲目创作的枯竭,还是有很多人在辛勤地做着曲目的创作,但多是现代派作品,要等待时间让听众们接受,比如说帕格尼尼的作品当时就被同时代人接受吗?是经过几十年、上百年的考验才成为经典的。”中央音乐学院赵薇教授也呼吁:学习小提琴的年轻人要在建设自己的音乐文化上花些功夫,从事属于自己本民族的小提琴创作,而不仅仅把眼光停留在演奏上。

着力打造“音乐之岛”

去年同期,中国国际小提琴比赛在青岛举行,中国本土众多优秀小提琴选手云集赛事,他们的表现赢得了外国评委的赞赏,来自波兰的评委克里斯托弗・维格金甚直言“中国小提琴手根本不需要到国外去参加比赛,在中国举行的小提琴赛事足以说明实力。”今年9月17日-26日,71位来自全国各大音乐院校及交响乐团的小提琴选手齐集琴岛,在时隔5年举办的第八届小提琴比赛上竞技琴艺,展现了不逊于国际比赛的中国小提琴演奏水平。

今后,无论是国际小提琴比赛还是全国小提琴比赛,都将每隔三年在青岛举行。两大赛事的落户青岛,充分体现了青岛打造“音乐之岛”的决心,并为此奠定了较高的起点。对此,青岛市文化局局长亢清泉认为:“青岛拥有的历史背景、自然条件以及其他松散在城域间的优势都在期待着一次重新整合的机遇。‘音乐之岛’这一文化品牌的提出无疑将分散于城市间的文化特质聚合在一起,并逐步形成一种城市品牌的力量。打造‘音乐之岛’任重而道远,但有了这份美好的畅想,经过各方面的努力,青岛一定会依据这一文化特色而扬名世界。”

上一篇:不要破坏“原生态” 下一篇:“贝多芬”揭幕深交音乐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