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时间:2022-10-26 04:33:06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之我见

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教师的执教方面和学生学习方面,具体还涉及教学的细节,如教学工具、教学方式、教学语言等等。因此,要提高教学有效性,需要教师全盘考量,发挥教学效率的最大化,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素质能力得到提高。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我通过以下几点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体会。

一、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传统教学重视知识的传授和某种结论的记忆,忽视思维过程和学习构成,培养的是知识型和记忆型的学生。20世际60年代,世界上一些先进国家进行了教学改革实验,其核心是改变传授知识的教学模式,教会学生学习与思维,就是要让学生了解学习过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教给学生现成的知识和结论,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懂得结论的构成,这种教学能极大地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是中学生数学学习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渗透这些方法。例如,讲解一个概念、一个公式,教师不仅要让学生懂得这个概念和公式的含义,还要让学生在掌握这个概念和公式的过程中,学会分析、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的思维方法,懂得遇到问题首先进行分析,找出事物的各种属性,抽出其本质特征,舍弃其非本质特征,经过综合得到对事物深刻而完整的认识,并将它推广到同类学习中去。

归纳法和演绎法是中学生常用到的重要推理方法,教师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推理方法,促进其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师在讲解一条定理时,不能认为学生理解了这条定理就算完成了教学任务,教师还应在讲解这条定理时让学生学会归纳或演绎的推理过程。教师在学生回答问题或验算证明习题时,也不应单纯地去看他们的结论或结果是否正确,还应进一步考查其思维过程是否合乎逻辑,这样做才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遵照数学教学原则

1.实事求是原则。课堂教学模式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建立的,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实施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针对不同的知识类型、教学对象实施不同的教学模式,是符合实事求是的原则的。就某一特定课堂教学模式而言,教学的结构进程虽然是固定的,但教学方法却是灵活的。2.知识与能力并重原则。知识与能力的关系密切,知识是能力发展的基础,能力是学习知识的条件。随着知识增长速度的加快,发展学生能力被提到重要地位。学生的一般能力、创造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必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课内与课外互补原则。数学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是相等的,数学课堂理应向社会延伸,由封闭向开放转变。教学中必须坚持生活化、社会化、信息化,这样才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所以,要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开辟第二课堂,挖掘隐性课程,融通学校、社会、家庭多种语文教学渠道,形成立体式的教育环境。4.面向全体与照顾重点相统一的原则。课堂活动有时由于学生在智力水平上的差异无法使所有的学生都参与进来,一些学生只能成为看客。自主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每个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一方面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独立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共同活动,互帮互学。

三、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和文化素质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唐代大诗人韩愈说过:“古之学者必有师。”怎样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学,教师要有什么样的心理素质是成功进行教育的前提。合格教师的条件是多方面的,如政治上的、道德上的、法律上的、心理上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可以让教师更好地认识自我,提高自身素质,以便高效地、创造性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教师心理素质是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在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特征两方面所表现出来的本质特征,如认知、情感、意志、兴趣、能力、性格等。教师的心理素质是由教师的性格特点和教师所担任的职责决定的,也是教师劳动及职业特点的反映。教师的心理素质包括如下方面:智力素质、情感素质、意志素质、教育教学素质以及人格素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文化素质是教师的基本素质要求。一方面,教师要不断学习,不要只盯着课本,要主动学习各方面的与教学有关的知识,比如,教学理论,心理学、教育学、教育观念等方面知识。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学习现代化的教学技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制作多媒体课件等,还要进行继续教育或培训,在专业领域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要正确认识教学的基本概念,灵活地运用教材,选择教学方法,贴合初中生的实际,结合初中生个性特点及教育教学环境,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运用生动幽默的语言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真正意义上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

四、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一直是教学中的重要因素,也是困扰广大师生的教学问题。虽然很多教师都明白处理好师生关系对教学有促进作用,能让学生很好地投入学习,亲其师而信其道。但是,一旦面对到具体的教学情况时,就把这种思想抛到了一边。有的教师说:“我也不想批评、体罚他们,但是学生们确实让我很头疼。”之所以仍然和学生不能和谐相处,是因为教师的传统观念在作祟。一直以来,都是教师包办学生的学习,听话的学生在教师眼里是好学生。对那些不听话的学生,教师就视为他们为“另类”,从内心讨厌和排斥他们,不接受学生。在教育上,如语言、手段等就比较严厉,让这些学生感到教师对自己不尊重,产生抵触情绪。因为对教师的不认可自然对学习没有兴趣。因此,教师不能用师道尊严来对待学生,要允许学生展示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想法,正确的就支持,不正确的就给学生耐心解释和引导,让学生对教师心服口服。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增多了,思想就能一致,大家都围绕着教学团结一致,抱成一团,这样的师生关系怎么能不和谐?

总之,提高教学有效性是每个教师面对的现实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我仅从以上几个方面探讨了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在实践中,还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况进行综合运用,设计适宜的教学策略,最大限度地让学生进行有效率的学习,不能做无用功。数学教师在这当中要发挥自己的作用,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实践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并且能从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总结、完善和创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智力,学会学习,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了数学素质,自然,提高学生的学习有效性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责编 张景贤】

上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物理课的探究性学习 下一篇: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