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时间:2022-10-26 03:22:30

对高层建筑施工质量控制的探讨

摘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然后重点探讨了高层建筑的质量控制措施。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质量,特点,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高层建筑的施工特点

为了确保高层建筑的抗倾覆以及稳定性,基础需要深埋于地面5米以下,而且对地基的承载力进行桩基工程的施工,地下土层的质量和水位高低对工程进度影响很大。高层建筑层数多,高空作业施工难度高、工作量大、技术复杂。因此,垂直运输、高空安全防护、防火、通讯联络、用水以及建筑垃圾的处理等问题,成为高层建筑施工的特点之一。在很多工程中,都有地下一层或地下两层的施工,这在提高地基可靠性同时又可以作为设备层、车库及辅助用房等。

因施工周期长、所耗人力物资大、季节性施工不可避免,这就对施工人员和工程的施工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施工用地紧、周围环境复杂、为了确保工程进度的正常进行,材料的合理使用,合理安排现场临时设施,尽可能减少施工中材料、设备的储存量,充分利用商品混凝土和预制构配件以及半成品材料,发挥其最大的经济效益。

二、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强度控制

2.1 配比的选定

工程开工前, 一般均要按设计要求配制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并都要到法定试验室做级配试验,然后根据级配报告做配合比试验(实验室配比),施工时照此执行。这就需要采取相应措施对配合比进行有效控制。

首先要根据地区市场原材料情况进行不同配比的试验, 以确保在施工过程中配比能及时调整;其次,还要对实验室配比结合原材料的含水量、含泥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确保实验室配比的实际通用性。此外,在施工中必须加强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工作,砂石级配不良时,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调整。

2.2 严格养护制度

高层建筑多采用泵送混凝土。泵送混凝土不仅能缩短施工周期, 而且能改善混凝土的施工性能。但在某些工程上的使用表明,在配比、原材料、振捣控制严格的情况下, 仍出现混凝土强度不足。分析其原因,多为抢工期、养护时间严重不足。因此,必须重视养护的重要性。这就需要对大体积浇筑量大的混凝土设计相应养护方案,从养护开始至养护结束应有专人负责,从主观意识上要对养护有足够的认识。养护方案中应从人员、水源、昼夜、覆盖等方面进行考虑,不漏关键细节。还要对养护所采取的措施及现场养护情况进行跟踪记录,及时发现问题,确保养护的有效性。

三、高层建筑测量控制

3.1 轴线的控制

基础施工中的轴线控制。高层建筑基础施工一般多为深基坑大开挖施工。根据现场的轴线控制点,将轴线控制网点引出至轴线外边5m,设置龙门桩,并保护好轴线控制桩。用经纬仪将轴线投测到基槽内, 采用50m钢卷尺对各部位的桩位、承台、基础梁、墙体进行放线,再在基坑四周钉轴线木桩,拉线、小钢尺配合的方法,严格控制各细部的放线尺寸。

3.2 垂直度的控制

垂直度是测量工作的关键之一。一般情况下,要根据建筑物柱网布置情况,将建筑物四个转角边墙或柱地面中轴线,沿纵横向测设到一层转角边墙或柱上,并用红漆标记,以此作为测量垂直度的基准点。

在进行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装模施工时,采用吊线的方法测定转角边墙柱模板垂直度。在四周二层及以上转角边墙柱定位、支撑、加固后,以此为基准,在转角边墙柱模板上下口外侧,沿纵横两向向外钉二块挂线板(挑出150 mm的50 mm×70mm木枋),并在其模板上下口各挂二道线,以此控制外边墙柱与转角边墙柱在同一轴线与垂直度上。

3.3 标高线的控制

每层预控轴线的要求至少四个洞口(一般高层至少要由3 处向上引测)进行标高的定位,因施工过程中模板、浇筑、加载等原因,洞口标高可能失去基准作用。为此必须确保引测点的可靠性,加强洞口处模板支撑, 同时辅以Φ12 钢筋控制该部位楼面厚度,确保标高的准确。同时辅以多层标高总和的复核,然后辅以水准仪抄平,复核此四点是否在同一水平面上,以确保标高的准确性。

四、高层建筑转换层裂缝的控制

4.1 高层建筑转换层混凝土结构裂缝的控制措施

目前转换层混凝土采用C50 的居多,C60 的混凝土也有使用,混凝土强度越高,其施工难度将越大,因此还要对混凝土的特性及施工实践进一步总结研究,以保证转换层高强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止裂缝的出现。高层建筑转换层所用高强混凝土的配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高强混凝土的水泥用量不应大于550kg/m3;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量不应大于600 kg.m3。2)对强度等级为C60 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31.5 mm;对强度等级高于C60的混凝土,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不应大于25mm。3)高强混凝土的水灰比,一般不大于0.35,并随强度等级提高而降低。拌合料的和易性宜通过掺加高效减水剂和混合材料进行调整。在满足和易性的前提下,尽量减少用水量,以降低水化热,防止结构裂缝的生成。4)高强混凝土中的砂率,根据大量试验证明,当砂率为0.33 时,混凝土强度一般要比砂率为0.4 和0.5 时高一些。因此,宜控制在0.28- 0.34 范围内为宜, 对泵送混凝土可为0.35- 0.37。

4.2 转换层混凝土结构浇筑方案裂缝控制措施

1)预冷却拌合水。混凝土的浇筑温度越高,水泥水化越快。一般浇筑温度每提高10℃混凝土内部温度约增加3℃~5℃,降低浇筑温度可对混凝土的原材料进行预冷却。预冷却混凝土最简单的办法是采用冷却拌合水,但由于水在混凝土中所占热容量的百分比不大,单纯冷却拌合水还不能完全有效地降低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因此还可采用冰来预冷却拌合水,再用冰水拌和,或在混凝土搅拌时掺冰屑,但注意冰在搅拌过程中要完全融化。2)预埋水管道通冷却水。在混凝土内部预埋水管,通冷却水可降低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这种方法因具有适用性和灵活性,以及能够控制整个结构内部温度,所以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3)严格控制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节点核心区柱子部位混凝土采用塔吊输送,以期降低坍落度。在现场,对每车混凝土都应进行坍落度检测。4)节点处的混凝土实行“先高后低”的浇捣原则,即先浇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后浇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严格控制在先浇筑混凝土初凝前继续浇捣梁板的混凝土,事先做好技术交底和准备工作。5)梁板的混凝土采用二次振捣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捣一次,增强高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实性,减少收缩。6)加强混凝土的养护,转换层混凝土初凝后,上表面立即覆盖塑料薄膜和草袋并浇水养护,不宜浇水过多,保持混凝土的湿润即可。厚板侧面及底面采用保留模板的方法养护,部分钢模板的部位要采用外包塑料薄膜和干草袋的方法保温,养护时间不少于14d。

五、结束语

现代高层建筑随着社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越来越广泛了,施工人员应当对高层建筑的质量进行有效控制,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叶柏龙,易谦.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要点[J].山西建筑,2006(20).

[2]周建平.浅谈高层建筑施工的控制重点[J].建材与装饰(中旬刊),2007(8).

[3]李令波.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09(19).

上一篇:控制性详细规划阶段的生态规划研究 下一篇:衡重式挡土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