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影响

时间:2022-10-26 03:12:13

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影响

【摘要】体育赛事与举办地之间的关系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了解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影响成为体育事业推动城市发展的关键,本文旨在从政治,经济,治安,交通,环境等五个方面研究体育赛事对举办地发展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并探究其内在本质,以得出相关结论,为体育赛事举办地的城市发展提供相关借鉴和经验。

【关键词】政治 经济 治安 交通 环境

一、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政治影响

(一)推动政治进程。

当今世界,体育事业对于国家政治上的意义越来越不容忽视,世界各国对于体育事业的关注热情不亚于任何一项政治活动。表面上看,体育事业与国家政治进程似乎扯不上关系,其实不然,所谓体育赛事对政治的意义,具体来说就是体育赛事对政权,民主,政党以及国际外交等政治范畴有促进和推动意义。有位社会学家说过:“体育是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它不能独立于政治范畴以外。”所以说,体育赛事是具有政治影响力的,而其具体影响力是否显著就体现在体育赛事举办地是否能合理应对,巧妙利用。早在1971年,中国政府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并在北京举办了一系列乒乓球联谊比赛,以小球推动大球,用体育赛事来缓和冰封已久的中美关系,这便是著名的“乒乓球外交”,堪称世界外交史上的一段佳话。不久,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拉开了中美建立外交关系的序幕。可以说这场体育赛事的政治意义是非凡的,它对举办地的政治作用空前巨大,不仅使得中美关系正常化,使中国开始了正常的国际交往,也缓解了二战以来亚洲以及世界的紧张局势。

在1980年的《美国教师》中的一篇文章里有这样一段描述:“奥林匹克运动过去现在和将来,一向都是为了政治的,而政治和国际体育之间是不可分割的。”就拿2008年北京奥运会来说,它对于中国有很大的政治意义。早在中国申奥成功的那一刻,中国人就已经让世界为之一震。从鸦片战争时期,中国人就被冠以“东亚病夫”的蔑称,此后,中国人经受了近百年的屈辱历史。如今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不仅在全世界面前证明了中国的强大实力,也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近百年的屈辱,是中国崛起于世界强国之林的重要标志。这场体育赛事也让中国在国际上更有威望与地位,在国家对外交往中更有说话的分量。

(二)带来负面影响。

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的政治影响也并非都是让人称羡的,稍有不慎也会带来不利影响。毕竟,任何一项体育赛事的举办都是错综复杂的事情,要考虑到方方面面,倘若不正确应对,后果不堪设想。1972年,第二十届夏季奥运会在德国慕尼黑举办,这届奥运会是截止到1972年规模最大的一届。不过让很多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在奥运会举行过程中,一伙叫做“黑色九月”的恐怖组织闯入奥运村,这伙恐怖组织来自巴勒斯坦,他们劫持并残忍地杀害了11名以色列运动员。这给当时的奥运会蒙上了一层阴影,也在国际上掀起了轩然大波。国际舆论在强烈谴责惨无人道的同时,也把矛头指向了奥运会承办国,也就是原联邦德国政府。对于承办这届奥运会的联邦德国政府来说,这届奥运会是一次绝好的机会,因为它不仅能够让世人看到西德政府已经从二战的阴影中崛起,进而提升西德的国际地位,也能给慕尼黑带来可观的效益。举办地官员为了尽可能满足承办奥运会和修建体育基础设施的巨大开销,不断压榨警卫与保安人员的工资,甚至对安保基础设施的投入一减再减,这使得奥运会举办地的治安情况存在重大隐患,当然也给带来了可乘之机。这次事件发生后,奥运会虽然照常举行,但带给西德政府的政治影响是深远的,在国际上也给举办地慕尼黑带来了非常不利的影响。不少人提到慕尼黑就条件反射似的想到了那起惨案,慕尼黑在世人心中的形象与国际当中的影响力也随之一落千丈。

(三)结论。

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政治影响是一柄双刃剑,用得好,则披荆斩棘,所向披靡,用得不好,反而为剑刃所伤。太史公曾说过,“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我们只有看到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政治影响是系统互动的,才能深刻理解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和原理,然后兴利除弊,扬长避短,让体育赛事对政治进程发挥其积极的影响力,推动政治发展。

二、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经济影响

(一)拉动当地旅游业,推动产业发展。

现如今,体育赛事对举办地旅游业的推动是有目共睹,体育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已经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如意大利首都罗马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位于罗马市中心的罗马斗兽场早在帝国时期就曾作为搏击运动的场地而人所共知。现如今罗马斗兽场俨然变成了罗马的重要文化符号,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人慕名而来,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繁荣。

不仅如此,体育赛事往往还能打响一个城市的知名度,拉动当地GDP。刚刚落幕的2014年六盘水国际马拉松赛至今还令不少人津津乐道。不少人都知道,马拉松比赛是一项极其考验人的体力和耐力的赛事,对举办地的气候,温度和湿度要求特别严格。本来这种特殊赛事并不适合在炎炎夏日举行。然而六盘水是个特例,它属于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纬度低海拔高,冬暖夏凉,在此进行马拉松比赛再合适不过了。所以被冠以“凉都”美誉的贵州六盘水,充分利用其少有的夏季凉爽宜人的气候,举办了一场让人耳目一新的夏季清凉马拉松,将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贵州六盘水这座城市。举办地的主办单位当然也并没有浪费这次机会,在完成马拉松比赛实时转播的同时,也不忘介绍六盘水的风土人情与人文景观,并利用赛事直播从高空,陆地360度全方位展现了六盘水的自然风光。不论是现场乃至电视机前的观众都领略到六盘水绮丽秀美的自然风光。可以说,经过这次马拉松赛,全世界的人都会知道六盘水的国家森林公园,明湖风景区以及喀斯特地貌。这场体育赛事与其说是一场世界马拉松赛,倒不如说更像是一部六盘水的旅游宣传片。由此可见,一场体育赛事如果能被主办单位合理规划与巧妙利用,对当地旅游业经济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体育赛事除了带动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对其他产业也有积极的影响。因为本身旅游业就伴随很多相关产业,随着大量人口的涌入,有利于刺激当地交通运输和消费,这种拉动内需的经济作用不仅对于当地的GDP有很大的推动,而且可以缓解当地的经济紧缩,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据不完全统计,这场马拉松还拉动了当地的餐饮业,特产业,运输业等等,仅在运动会期间,就带来了5200万元的消费,其中外来人口消费就占了七成。六盘水这个城市过去是依赖矿产资源来发展当地经济,结构较单一,如今凭借这场马拉松赛,六盘水完美的进行了一次产业结构转变与飞跃,我想,对于未来的六盘水,其经济结构会越来越多元化,产能结构也会变得更加合理。另外,政府修建一些体育设施,购买一些体育器材,以及进行相关体育赛事的宣传工作也可以增加当地的就业机会,对于经济结构的调整与经济体制的完善有很积极的意义。

(二)制约经济的发展。

当然,赛事对于举办地的影响也是多层次的,有的反而对当地经济会起一定的制约作用,毕竟,在任何一个地区举办任何一种体育赛事,都是需要财政投入的。建造体育场馆与设施,购买体育器材,以及维持日常开销,这都需要举办地耗费大量的财政投入。这种地方财政投入其实也是一种经济博弈。换句话说,举办地举办一项体育赛事是否成功,就是在于耗费如此多的金钱,人力能否获得与之相匹配或更多的回报,而这种回报并不局限于经济效益或GDP,也包括政治,人文等方面。但在前期,这种经济投入却实实在在花的是民众的纳税钱。试想,这么大的经济投入对于举办地来说绝对是一个不小的考验,最后能否改善民生,实现还富于民是衡量这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影响的重要指标之一。试想 ,如果不把这些钱投入到体育赛事,而是转移到举办地的其它经济发展领域,那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与推动会更好还是一般呢,这也是举办地单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了。如果能想清楚这个问题,我们就不难理解越南放弃2019年亚运会主办权的事件了。越南首都河内好不容易击败印度尼西亚泗水成为2019年18届亚洲运动会主办城市,却出人意料的宣布放弃。究其原因,越南连拿出修建场馆的经费都很吃力,放弃主办权也在情理之中了。毕竟,当地政府也会算一笔账,那么多钱,投在亚运会这块真的值得吗?

本来,承办一项世界级的大型体育赛事对于那些发展中国家来说就是一种考验,一旦把握不好,则会对当地经济产生冲击。而正在举行的巴西世界杯也证实了这一点,世界杯在巴西乃至全世界都掀起一股足球热,大量球迷的涌入虽然也带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拉动了GDP,却也造成当地物价上涨,对一些传统产业甚至产生了冲击,改变了巴西当地固有的产业结构。当被问及人们对于世界杯的经济影响有什么看法时,民众与政府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民众普遍认为,投入这么大的人力物力承办一场世界杯,实在是劳民伤财,即使真的拉动了本国的旅游经济,可民众享受到的实惠并不多。还不如把钱都花在社会医疗,就业以及社会保障体制改革上,这样不仅可以维持经济平稳发展,对于本国民众生活水平与幸福感指数的提高也更显而易见。

所以,像奥运会这样的大型体育赛事,对于举办地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场考验和挑战。北京承办奥运会就经受住了这种考验,鸟巢是2008年奥运会的主场馆,由2001年普利茨克奖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连同中国设计师李兴刚合作完成,耗资共7.8亿,而且以后每年维护费用也要上千万。但这么大的耗资并未对举办地的经济造成巨大冲击,反而还给北京带来可观的参观利润,每年拉动上亿元的消费需求,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三)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经济的影响是有利也有弊,一方面,它既能刺激消费,拉动经济,改善民生,另一方面,也可以阻碍经济,冲击传统行业,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桎梏。所以举办体育赛事必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积极应对体育赛事所带来的各种负面效应,巧妙利用体育事业对城市的推动潜力来带动当地经济产业的发展。

三、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治安与交通影响

(一)积极影响。

体育赛事的举办对当地的治安与交通也会带来不小的影响。一场成功的体育赛事离不开赛前的规划和准备。除了基础的场馆建设与体育设施的布置,举办地所要考虑的就是安保措施与交通建设,毕竟体育赛事会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与车辆涌入,开通增设新的交通设施就必不可少。2014年南京青奥会举办在即,南京市政府就新开通了六条地铁线方便人们出行。此外,还加大对桥梁道路的维修保护,南京三桥的维修工作就已经如火如荼度的展开。这些举措都是为了应对即将到来的人口流动,对此感触最深的南京市民在日常出行更加方便的同时,是否能想到这多少也沾了点南京青奥会的光呢。此外南京火车站,地铁出口处在方便旅客出行的同时也加大了安保措施,加强了人员巡逻,充分保障南京青奥会期间当地居民与旅游人口的安全出行。

(二)消极影响。

然而,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告诉我们,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体育赛事的确给举办地带来新的生机,可是也同样带来了压力。在2010年南非世界杯如火如荼的展开时,曾经有一些当地居民抱怨,因为赛事的展开,导致国内涌入大量外地球迷,引发了交通拥堵,出行不便等问题,给当地人的正常生活带来许许多多的困扰。更重要的是这些外地球迷大量聚集在当地,对当地治安也是一种威胁,当然这与政府的举措不力有直接关系。

(三)相关应对举措。

由此看来,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冲击确实不小,举办地政府必须充分认识与考虑到赛事对当地治安与交通的不利影响,未雨绸缪,合理开发。除了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还应及时出台相关措施维持治安状况,尽量缓解人口频繁流动对当地居民造成的压力。2014年巴西世界杯期间,政府就加大了当地安保开销,因为此前媒体曾报道过巴西境内多起与治安有关的负面新闻,为巴西世界杯的召开带来不利影响。如今政府委派军警和直升机巡逻,将安保措施不断升级,既增强了当地居民与外来游客的安全感,也让巴西在世界杯召开期间治安与交通状况焕发出新的面貌。

四、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环境影响

所谓环境,就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与人工因素的综合。环境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密不可分。一场体育赛事对举办地造成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主要体现在资源的浪费,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等方面。

(一)资源的浪费。

首先,举办体育赛事就要进行场馆修建与设施的维护,这些需要消耗当地大量的能源,比如水,电,煤,天然气等等。据调查统计,在法国举行的2007年世界杯橄榄球赛,十余个体育场馆用于日常照明的电量消耗高达470万千瓦时。再加上用水量的增加,导致当地水资源紧张,地下水位下降,严重影响了当地的水环境。众所周知,由于大量人口涌入,赛事举办地的资源利用率往往很低,存在大量浪费的情况。据悉,相关赛事的每位外来游客的平均能源消耗达到2千瓦。应该说,维持赛事的正常运作和游客的能源消耗是资源浪费的两大主要途径,这也成了遏制体育赛事健康发展的瓶颈,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能源最大化利用。例如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美国政府修建了屋顶太阳能系统,利用可再生能源不仅减少了当地能源消耗,也间接地减少了经济上的负担。

(二)环境的污染与生态的破坏。

如今,很多体育赛事举办地都特别注重体育事业的环境责任,将环境保护列为体育赛事筹办的基本原则与重要工作。体育赛事对环境的污染主要是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比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等。这些气体会造成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举办地的可持续发展。还是拿2007年法国举行的世界杯橄榄球赛为例,这场赛事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57万吨,这大大降低了举办地的空气质量水平。这主要是由于人口流动频繁,交通工具产生的废气造成。此外,一场体育赛事下来,游客遗留下的垃圾也是让当地政府头疼的一件事,相关部门透露数据,此次橄榄球赛遗留的垃圾总量达到780吨,这些垃圾无论是填埋还是焚烧都会对当地的环境造成不可磨灭的影响。

另外,一些特殊赛事的举办,例如溜冰,滑雪等体育项目对体育场地的要求极高。举办地的场馆修建往往会对周边环境造成破坏,周边的植被土壤因为适应不了突然改变的气候变化,导致生态的紊乱。这种生态紊乱则需要周边的动物,植物用上好几年才能适应。而这种环境影响和生态的破坏往往是急性的,但造成的影响确深远持久,不是一下子就能解决的。

(三)如何正确应对。

现如今,环境问题已经引起赛事举办地的足够重视,举办地纷纷制定了相关策略在保证体育赛事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不忽视自身的环境责任。正如悉尼奥运会为了节约能源,建造了第一所太阳能室内运动场,不仅做到了节能减排,而且也为绿色奥运开创了先河,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而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市政府对奥运会主场馆鸟巢附近进行了环境卫生综合治理,修整了马路2000多米,清理杂草砖石瓦块50000多平方米,粉刷树木58735棵,又在道路两旁补植树木4万多棵,花草植株6万多株,极大地改善了奥运村乃至北京的生态环境。此外,北京还加大了环境保护理念的宣传力度,鼓励市民绿色出行,保护环境。并将环境保护的理念深入人心,打造了一场绿色奥运。这对北京的生态环境保护起了很大的作用,也为世界其他体育赛事举办地提供了良好的典范。

(四)结论。

我们认为只有这样高度关注体育赛事举办地的环境责任,尽量减少体育赛事对环境的破坏,才能让体育赛事持续蓬勃发展。毕竟,对于举办地的人们来说,环境是他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如果为了进行体育赛事却导致环境不适宜生存,岂不是舍本逐末了吗。只有城市环境的综合治理与环保理念的深入人心,体育赛事才能有条不紊的进行,城市也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结语

在体育事业蒸蒸日上,并且愈来愈受到世界各国关注的大环境下,研究与探讨体育赛事对举办的影响也变得尤为重要。关注与重视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影响,不论其正面影响还是负面效应,都有助于把握体育赛事与举办地发展的关键。我们要清楚的认识到体育赛事对举办地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举办地在承办体育赛事时不能因噎废食,盲目蛮干,要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利用综合手段将体育赛事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推动举办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上一篇:浅谈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 下一篇:中学田径训练运动损伤产生原因及预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