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为世界酒精危害的重灾区

时间:2022-10-26 12:33:31

我国为世界酒精危害的重灾区

近年来世界各国自然灾害不断,是为天灾。亦有人祸,“人祸”主要是由于政治、军事等原因,造成人民大众生命财产损失的事件。这“人祸”多是指外力强加于人的,但也有种危害却是受害者自己施予的,也就是俗话说的“自作自受”。

嗜酒,便是这种行为的典型事例之一。酒精的化学名为乙醇,三杯下肚,乙醇吸收入血液中,经循环进入肝脏,肝中自有“乙醇脱氢酶”,将乙醇转化为乙醛,再由“乙醛脱氢酶”将其分解为二氧化碳和水,经呼吸、排尿排出体外,整个过程并不复杂。

酒精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先兴奋、后抑制的作用,嗜酒者追求的大多也就是这种有点飘飘然感觉的兴奋状态。当然,也有借酒浇愁的,那是希望借酒力的兴奋驱走忧愁,或者想借酒精的抑制作用,麻痹一下自己,暂时摆脱忧愁。不过诗曰“借酒浇愁愁更愁”,酒是解不了愁的。幸而如今太平盛世,要借酒浇愁的人有,但肯定不多。大多数的人嗜酒,追求的是酒精造成的欣。

欣快是自己觉得的快乐,不一定有理由。对此,社会倒也认可,自得其乐,由它去吧。何况讲健康的人都说要“身心健康”,心里觉得快乐也是好事。但是酒精摄入稍多,欣快发展为兴奋,便会有“出格”的言行,因此时大脑的高级神经中枢开始抑制,分析、判断的能力已经下降,饮酒者已经丧失对自我的意识,完全不能自控,严重的便可能毁物伤人,危害治安,就为社会所不容了。

酒精摄入过多时,则由兴奋转为完全的抑制,酒醉者昏昏入睡,不省人事。数小时后酒精逐步代谢消除,才开始慢慢清醒过来。当然,亦有就此醒不过来、一命呜呼的。酒精对神经系统的作用,应该说大多数还是可逆的,即可以恢复的,但亦有研究发现:经常饮酒者,年老后患老年性痴呆及手脚不自主抖动的帕金森病者较不饮酒者明显增多。

酒精伤肝,是人尽皆知之事。近年有研究指出:东亚地区的人,体内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酒精在肝内转变为乙醛后不易继续分解而易在肝中堆积,而乙醛恰恰是肝毒性物质,可引起肝细胞坏死,形成酒精性肝病,包括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酒精性肝硬化乃至肝癌。所以健康学家多提倡不饮酒,或只少量饮酒。

我国地处东亚,各族人民皆应属相对容易发生酒精中毒之民族。不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际交往的增多,酒精对国人健康的危害已经不容忽视。2000年的调查显示,江浙地区酒精性肝病的患病率已达4.34%、西南地区省份则达4.3%~6.5%。中国能饮酒者近5亿人,饮酒过量者达65%,一日之内多次饮酒者占四成,每年因饮酒致死者高达11万,全国因饮酒致残者有273万人之众。故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西太平洋地区减少酒精危害计划”中便将中国列入世界酒精危害的重灾区。

“重灾区”之说已经5年,但对国人似乎并无触动。2007年,全国酒类消费5.04亿箱。都是些什么酒?每箱是多少?姑且不论,反正比上一年增长了23%,却是事实。国人“处变不惊”,你说由你说,我自岿然不动。在“酒文化”、“社交需要”甚至“工作需要”、“少量饮酒有益健康”、“红葡萄酒软化血管”等等的大旗下,一些人依然日日觥筹交错、一醉方休。或曰:“喝酒是文化,工作即应酬,世卫(世界卫生组织)何饶舌,醉死亦风流。”不过,持此种态度者,到头来受害的恐怕还是自己。

上一篇:仙人冻 第6期 下一篇:乳糖不耐受者也该终生不断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