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治分析

时间:2022-10-26 11:42:53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治分析

[摘要] 目的 分析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依据、流行特点、治疗方法以及防控措施等。 方法 选择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120例,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并从公共卫生的角度出发,给出防控措施。 结果 患者经对症治疗后,治愈82例,好转20例,未愈出院9例,死亡9例。 结论 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杜绝传播途径和传染源,才是根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上策。

[关键词]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病;诊治;预防

[中图分类号] R512.32[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04(c)-0131-02

流行性乙型脑炎,又名日本乙型脑炎,其病原体于1934年在日本发现,是一种经蚊虫叮咬传播而引起的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1]。它多发于夏秋季节,且多见于儿童[2],感染后起病急,症状轻重不同,如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甚至出现严重的重症脑炎,导致患者死亡,即使患者存活下来,也有20%~40%出现神经麻痹或心理改变等严重后遗症。现将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流行性资料进行概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08年2月~2010年2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流行性乙型脑炎患者,其中,男71例,女49例,年龄8个月~14岁,10岁以下儿童为102例;7月份发病19例,8月份发病59例,9月份发病37例,10月份发病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传染病学》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3]。11例患者接种过乙脑疫苗,且病情较轻,经治疗后痊愈出院。

1.2 诊断依据

(1)起病急,体温在1~2 d内会迅速升至39~40℃,并伴有头痛、恶心、神经倦怠、嗜睡或定向力障碍等;(2)高烧会引起脑实质炎症和脑水肿,多在发病第2~5 天内出现,患者会先出现面部、口唇等部位小抽搐,随后出现肢体挛性抽搐,重者出现全身抽搐;(3)潜伏期为4~21 d,一般为10~14 d;(4)呼吸不规则,甚至出现呼吸衰竭;情绪烦躁不安、血压异常、脉搏变慢、瞳孔忽大忽小、对光反射消失、肌张力增强;(5)神经系统常有浅反射减弱或消失;(6)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常在(10~20)×109/L,中性粒细胞占80%,嗜酸粒细胞减少;(7)脑脊液压力增高,呈现无色透明或微混状,白细胞计数多在(50~500)×106/L;(8)采用二巯基乙醇耐性试验对该病进行早期诊断。

1.3 流行特点

(1)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在蚊虫能将乙脑传给宿主前,病毒在蚊虫体内会有一段潜伏期,在这个时期,病毒先在蚊虫肠道内繁殖,然后转移到蚊虫唾液增殖,它会通过蚊虫传染给家禽,人就是乙脑的终末宿主。(2)易感人群:经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人类被此病感染概率很大,大多是隐形感染,多为无症状或流感状症状。患者感染后能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的概率大大降低,所以此病受感染的多为无免疫力的儿童群体。

1.4 治疗方法

1.4.1 一般治疗患者住院时要隔离,病房应有防蚊和降温设施,温度控制在30℃左右。患者要保持口腔清洁、定期翻身、拍背、吸痰,防止肺部感染;对于抽搐患者应设床栏,并防止舌头被咬伤;维持患者体内水及电解质平衡[4];对于重度患者给予输液,成人1 500~2 000 mL/d,小儿50~80 mL/(kg・d)。

1.4.2 对症治疗对高热患者,采用物理降温为主,药物降温为辅,将肛温控制在38℃左右,如冰敷、酒精擦浴以及冷盐水灌肠等;对抽搐患者,检查患者病因并配合使用镇静止痛药物,如肌注或缓慢静脉注射地西泮,成人每次10~20 mg,小儿每次0.1~0.3 mg/kg(最多不超过10 mg)[5];对脑水肿患者,主要以脱水为主,如静脉滴注20%甘露醇1~2 g/kg,在20~30 min内完成;对呼吸障碍患者,主要以吸痰、给氧为主,保持呼吸道通畅[6]。

1.4.3 恢复期治疗待患者病情恢复后,要定期进行语言、吞咽以及肢体功能锻炼,同时可配合针灸、按摩等物理治疗方法,加强患者语言、肢体功能的恢复。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对症治疗后,大多患者在5~11 d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住院时间5~29 d。治愈82例,好转20例,未愈出院9例,死亡9例。患者出院半年后随访,有11例存在智力低下、语言和行为障碍,经研究发现与患者预后有很大关系。

3 讨论

3.1 防控措施

3.1.1 做好防疫接种工作在蚊虫还未出现以前,即每年的3、4月份,给需要接种的人群用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免疫接种,做好适龄儿童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的接种工作,同时要给家禽类进行接种,可以减少带毒动物的数量,减少传染源[7]。

3.1.2 做好灭蚊工作由于蚊虫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主要传播媒介,为了杜绝传播媒介,选用有效杀虫剂对猪圈、羊圈以及鸡、鸭圈等饲养家畜的地方定期喷洒灭蚊;定期对饲养家畜的地方清理沟渠防止积水,清除场内各种杂草,及时清理场内的粪尿和污水,减少蚊虫的繁殖生长基地。保证每周对场内消毒2~3次。

3.1.3 加强易感动物管理对于没有感染过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的动物,如刚生出来的幼龄动物,因为其一旦感染就很容易产生病毒血症,成为传染源,所以各防疫站要在病毒流行季节前完成各种动物的免疫接种。

3.2 防疫公共卫生

由于流行性乙型脑炎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预防是杜绝该病的最有效途径。我国很早就对所有儿童实行计划免疫,按时对其进行疫苗接种。目前,我国主要使用的流行性乙型脑炎疫苗有2种,一种为日本的鼠脑提纯灭活疫苗,还有一种是中国的仓鼠肾细胞灭活疫苗。疫苗注射的对象为6个月~10岁以下儿童。此疫苗一般在接种2~3周后体内产生保护行抗体,一般维持4~6个月。该病流行前1个月首次对对象行皮下注射,间隔7~10 d后复种1次,以后每年加强注射1次[8]。

综上所述,流行性乙型脑炎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所以做好卫生防疫工作,杜绝传播途径和传染源,才是根治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最好办法。

[参考文献]

[1]于晓燕,龚君佐. 流行性乙型脑炎42例临床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23):182-183.

[2]吕敏. 流行性乙型脑炎33例诊治分析[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13(27):62.

[3]橱绍基,任红. 流行性乙型脑炎:传染病学[M]. 7版. 人民卫生出版杜.北京:2008.

[4]涂伟,龙俊,李玉梅,等. 滇南驻军流行性乙型脑炎41例分析[J]. 西南国防医药,2008,18(5):691-692.

[5]魏征. 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点与预防对策[J]. 健康必读(下旬刊),2011(10):381.

[6]朱喜增,裴旭东. 2006/2007年南阳市流行性乙型脑炎102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8,8(12):2918-2919.

[7]王守羲.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诊断与治疗[J]. 华夏医药,2008,3(6):405-408.

[8]张中,杨厚安,段小卫,等. 流行性乙型脑炎的防控[J]. 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31(11):152-153.

(收稿日期:2012-02-17本文编辑:赵丽萍)

上一篇:妊娠期并发神经精神症状2例诊治体会 下一篇:阑尾腺癌2例误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