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特点与预防对策

时间:2022-09-03 01:23:57

【中图分类号】R18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381-01

【摘要】目的:为探讨流行性乙型脑炎治愈及防治对策,有效控制传染病。方法?对流行性乙型脑炎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结论?流行性乙型脑炎给予治疗、防护和护理,建立乙脑检测系统,采取以预防接种和防蚊、灭蚊结合的综合措施,重点对15岁以下儿童开展预防接种。

【关键词】流行性乙型脑炎 治疗 预防接种 健康教育 对策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损害中枢神经系统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儿童发病率和病死率较高。感染后起病急,症状轻重不一,从隐性感染、轻症脑膜炎到病情严重的重症脑炎,出现高热、惊厥、昏迷、直至痉挛性瘫痪,甚至死亡,存活者20%~40%留有神经麻痹和心理改变等严重后遗症。现将其流行病学资料作一概述。

1 流行特征

1.1 发病情况:近年来,我国每年的乙脑病例数波动在5000-8000例之间,在决定传染病排序中位于前10位,其死亡数和病死率分别排在第2~6位和第4~8位。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对适龄儿童进行乙脑疫苗尤其是减毒活疫苗的接种,我国乙脑发病率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并长期维持在相对较低水平,90年代以后乙脑报告发病率基本保持在1/10万以下。

1.2 地区、时间与人群分布:我国乙脑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15岁以下儿童,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发病地区分布主要集中于重庆、四川、贵州、云南、陕西、河南;季节分布主要集中在6~9月,人群分布主要集中在散居儿童、学生和托幼儿童。根据调查,散居儿童发病率最高(61.51%),学生(16.65%)、农民(3.58%)、工人(0.36%)家务及待业(0.25%)、其他(1.06%)

1.3 临床特点

1.3.1 初热期。指发病至高峰阶段(第1~3天),多为急性发病,1~2天内体温高达39摄氏度,常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并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或昏睡。儿童患者此期可有腹痛、腹泻或上呼吸道症状。极重型病人刚发病时即会出现高热、频繁抽搐、深度昏迷而迅速进入“极期”。

1.3.2 极期。指体温达高峰,且持续不退的阶段(第4~10天),发热在39~40摄氏度以上,且持续1~2周。这一阶段的患者会剧烈头痛,可出现谵妄、惊厥、昏迷的症状,严重者可发生呼吸衰竭或休克,老年患者还可出现循环衰竭,严重危及生命。

1.3.3 恢复期。指极期过后,体温降至或接近正常的阶段,一般为1~3个月。这一阶段的患者多表现为低热、多汗等,不发生肺炎等并发症,部分患者甚至造成肢体瘫痪。急性期除一般治疗外,主要是针对高热、惊厥、呼吸障碍等并发症的对症治疗,恢复期及后遗症的治疗重点是康复治疗和功能锻炼。

2 流行特点

2.1 传播途径:乙脑主要经蚊虫叮咬传播。其传播媒介是生活在水稻田、水沟里的雌性蚊虫。三带喙库蚊是主要的传播媒介,在蚊虫能将乙脑传给宿主之前,病毒在蚊虫体内有一段潜伏期,在此期,病毒先在其肠道内繁殖,然后移行至蚊唾液增殖。蚊虫叮咬猪后,会将病毒传给猪,而猪既是受害者,也可以扩大感染。家禽和鸭子也会被感染。人类是乙脑的终末宿主。

2.2 易感人群: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表明,流行过后人群中隐性受染相当普遍,说明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每年约有10%的易感人群受到感染,大部分为无症状或流感样症状。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再次发病者少见。流行地区人群往往经多次隐性感染而获得持久免疫,故发病多为无免疫力的儿童。

3 防治策略

3.1 预防接种:一般认为,乙脑疫苗应按季节接种。但季节性突击接种时间短,接种率低,达不到彻底控制乙脑疫情的目的。因此,应改为常年免疫门诊接种,进而提高接种率,这对预防控制乙脑的发生或流行将起到重要作用。应严格执行疫苗接种操作规范,确保免疫效果。对农村要加大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广大群众接受乙脑疫苗免疫接种,从而降低乙脑的发病率、死亡率。

3.2 控制传播媒介:蚊媒控制不但对于乙脑的防治有着积极作用,也对其他蚊媒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作用。此外,家猪是乙脑病毒的中间宿主,免疫家猪对于乙脑预防有一定作用。

3.3 健康教育:应大力宣传乙脑预防知识,积极开展防蚊、灭蚊工作,提倡乙脑疫苗预防注射等,让群众充分认识乙脑的危害,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行乙脑病的知识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保护意识。

3.4 预测预警:动员全社会参与,加强疫情监测及预测预警。严格按照规定进行免疫,并开展免疫接种不良反应监测,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覆盖率。加强疫情监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充分发挥各级预防保健网的作用,做好乙脑疫情监测及预测预警工作。

3.5 暴发处理:发现疫情后,各级各部门应立即行动起来,采取以应急免疫为主的综合控制措施,对疫区紧邻的区域进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应急接种。

4 讨论

4.1 乙脑属于严格季节性发病,在我省发生在夏秋季节,而且一般发生在较低年龄人群。但从近几年我省疫情看,常年有病例发生,而且大年龄也多有发病,分析其可能原因:其一,由于多年发病率较低,人群隐性感染率降低,导致大年龄组发病增加;其二,由于病例来源于不同层次医疗单位,且多为临床诊断,存在误诊的可能性。

4.2 乙脑疫苗接种是防治乙脑的主要措施。各地根据本地疫情分析和防治情况,制订合理的乙脑防治规划和疫苗接种计划;将乙脑疫苗接种纳入儿童计划免疫管理、严格疫苗供应渠道管理、确保疫苗接种质量。

4.3 开展乙脑监测工作。各地应根据自己的实际,尽快将乙脑监测工作纳入常规。一是开展人群抗体水平监测,动态掌握人群隐性感染率;二是开展对猪(牛)等乙脑病毒储存宿主感染率监测;三是有计划地开展蚊虫密度监测,了解其消长情况。通过监测,预测乙脑发病趋势,为适时调整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4 防蚊灭蚊是防治乙脑的根本措施。各地应广泛开展卫生宣传和健康教育,提高全民卫生意识;大力进行环境卫生治理,积极开展灭蚊、防蚊,消除蚊虫滋生地。

4.5 控制动物宿主。猪是乙脑病毒的主要扩散宿主。因此,要做好对猪等大牲畜的管理,改善猪圈的环境卫生,要争取对猪等牲畜进行乙脑减毒活疫苗的预防接种,从而保护易感人群。

参考文献

[1] 张彦平,冯子健,Leeck.中国流行性乙型脑炎防治策略[J].河南预防医学杂志,2006,77(4):193-194.

[2] 孔祥钦等.2003-2004年五华县流行性乙型脑炎发病情况[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05,21(2):206-207.

[3] 刘义威,廖家武,梁炯明,钟福华,杨成志玉林市流行性乙型脑炎流行分析和防控措施《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5年第05期

作者单位:212300 江苏省丹阳市新桥镇卫生院

上一篇:建筑工地流动人口艾滋病效果评价报告 下一篇:甲亢合并糖尿病17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