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情感的河流滋养语文教学的原野

时间:2022-10-26 11:28:38

让情感的河流滋养语文教学的原野

摘要:语文教学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情感不仅是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本文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教材本身“内蕴”的情,对教师“体验”的情,对自身“潜伏”着的情三种情感因素的构建,层层深入,探求出语文教学中情感的构建对教学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情感构建;语文教学

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列宁也曾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因此,情感是一个人行为活动发展的重要原动力。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只有有了一定的情感体验,才能更准确地理解文本,进而更细致地表达感受,终而能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实现语文课程课培养“语言运用能力”的目标。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走进文本,激活学生的情感体验呢?

一、创设情景,激发感情,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

语文课的文本,原本就是作者内心世界的外露和表达。因此,语文课堂,不是单纯意义上的信息的传达、结构的解读,而是要实现对作者表达意图的共享、情感体验的共鸣。这就需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因情入理”,帮助学生调动情感共鸣的因子,从而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表现在文章中的情感产生智慧的碰撞,与作品中的人物同休戚、共悲欢,实现情感上的共鸣、心灵上的升华。在教学《人为什么活着》一文时,我选用罗素大量的事迹材料,通过作者本人的人生经历,来解读人生意义;继而拓展到时下纷乱的世界格局,让学生思考人的社会性,人于社会所应有的责任,从而上升到人生意义的哲学拷问,不仅让学生走进了罗素的精神世界,而且更进一步走进了自己的时代,深刻认识到了时代的使命与责任,认识到了生命的意义。

在课堂上创设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可以采用“讲坛式”教学方式,讲故事、说典故、读美文,纵横千里,上下万年;亦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播录音、放投影、出视频,身临其境,以情激情。但不管怎样,在教学中,除了让学生领略文学作品优美的文笔、精巧的构思外,能深入体会作者想传达的感情经验、人生感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培养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没有比让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更高级的教学了。

二、抓住契合点,碰撞感情,让学生与教师产生共鸣

教师从来都不该是训导者,而应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领者、陪伴者、分享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学习、情感体验,是教师课堂教学开展的前提。“亲其师,方信其道”,学生对教师具有强烈的情感认同与需求,就容易动感情,也会很重感情。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要架设学生与作者情感交流的桥梁,而且要善于发现并扑捉文本解读过程中自己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架设学生与教师情感交流的通道。

所谓契合点,就是文本中那些在传情达意上最具表现力的语言或表现手法,就是在情感体验中教师和学生相互交融的那片领地。只有抓住了与学生情感共鸣的契合点,才能在学习中产生高山流水、琴瑟相合的至高情感体验。比如教学《背影》中,“我”对父亲的情感不仅是课文与学生情感的契合点,也是教师与学生间的契合点。在课堂上,我深情讲述了自己对父爱的理解,结果一下子激发起了学生对亲情的回忆,大家纷纷分享着自己对亲情的感受与认识,有的学生甚至在讲述中泪如雨下。可见,教师情感与学生情感的契合与碰撞,可以更有效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激发学生思考与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契合点的选择可以是对学生有所思考、有所启发的句子,也可以是文本中某种情感的自我理解——只要教师对契合点处理得当,就可以唤起学生的情感投入,从而成为教学目标的突破口。

三、感染愉悦,突破感受,让学生对情感体验再创造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受愉悦学习的体验,并在这种愉悦的体验中把教材中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人生,把师生情感碰撞的火花,把自己对情感的理解与体验,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方式重新表现出来,这才是语文教学中情感构建的终极目的。但要想实现学生对情感体验的再挖掘、再创作,教师必须要在具体教学环节做好铺垫和引导。

首先教师要为学生创设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把教学变为学生富有创造性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有兴趣有愿望学习。其次课堂教学的情感启动也要和谐共振。教师讲课时精力充沛,情绪激昂,态度祥和,学生就会受到熏染,产生愉悦激奋的情绪,思维积极,乐于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教学就会出现和谐共振的增力效应;反之,教师上课萎靡不振或疾言厉色或冷若冰霜,都会使学生郁闷恐慌、思维迟滞,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因此,有了良好的情感启动氛围,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能感受愉悦,就可以在课堂内外通过朗读、绘画、表演、讨论、书写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对文本中蕴藏的思想感情再挖掘、再渲染、再体验。这不仅是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对情感的再思考再把握的过程,也是使学生灵魂得到净化、情感得到陶冶和升华的过程。

情感是一个人行为活动发展的重要原动力,语文课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构建语文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因素的重要性;情感不仅是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的丰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既有来自教材文本本身“内蕴”的情,也有教师作为读者与传播者双重身份“体验”过的情,还有来自学生身上“潜伏”着的情。这些“情”仿佛一条浩荡的河流,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这三者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情感的撞击下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和感悟,让“情感”这条河滋养着语文教学的原野,才能真正实现语文教学中能力的提升、情感的共鸣。

上一篇:如何提高英语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下一篇:高职思政课考核方式改革的路径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