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时间:2022-10-26 11:21:49

浅谈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及其教育对策

摘要:随着初中生在生理和智力上所发生的一系列特殊的变化,个性发展上也出现了许多新特点,表现在自我意识、独立意识、思维能力、反抗心理等诸多方面。文章分析了初中生个性发展的特点并提出相应的教育对策

关键词:初中生个性发展特点;教育对策

严格地说,初中生的个性心理还远未发展成熟,初中阶段的孩子身上显露出的性格苗头,可能只是一个特殊阶段的特殊表现,我们必须结合这个特殊年龄的特殊问题,用发展的眼光面对种种个性现象。总体来说,初中生的个性发展呈现出暂时的不平衡和偏激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中学生个性发展的特点

(一)自我意识的高涨

由于身体的迅速发育,这一阶段初中生不自觉的将一部分精力放到自己身上,内心情感丰富起来,他们开始能够深入到自己的内心世界,自觉地认识和评价自己的品质,支配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如认识和评价自己、关心自己的成长、与他人比高低等,青少年在评价自我的时候,往往出现两种心理状态,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环境的称赞,而从不被轻视或攻击,这时如果再没有成人的指点,他们就很容易陷入自我满足、虚荣和经不起一点失败的状态。另一方面,如果在评价自我的时候,他们不断受到外界的冷遇,失败总缠绕着他们,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另一种倾向,即容易产生自卑心理,并不断寻找种种客观理由来解释自己的失败,以弥补内心的不平衡。

(二)独立意识增强

随着身体的发育,知识经验的积累和智力能力的提高,尤其是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任何事件都喜欢自己进行分析和判断,不愿接受现成的观念和规范,不喜欢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干涉,要求独立自由的倾向非常明显,原来叽叽喳喳开始变得沉默了,其实不是不想说是怕说了之后不是反对就是干涉(例穿衣打扮、说话行事)。

(三)思维能力明显发展

青少年处在思维能力由具体向抽象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是学习知识技能,接受新事物,从事脑力活动的“黄金时期”。但是,青少年缺乏鉴别事物的能力,学习从兴趣出发,难以恒定持久,经常转变学习目标和人生看法,思维能力还存在不确定性。

(四)反抗心理

反抗性是初中生身上普遍存在的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对一切外在的力量予以排斥或拒绝的意识和行为。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发展使得初中生急于向成人树立和维护良好的自我形象,追求独立和自尊,一旦这种自我独立的要求得不到认同,屡遭挫折,便会产生偏激的想法。常表现为:一是硬碰硬式。一般出现在性格外向、个性张扬的学生身上,他们遇到自己不愿顺从的人和事时会公开拒绝,很容易与对方发生激烈争执。这种对抗往往是突然爆发的,并且任何方式的劝解都会无济于事,但是事过之后他也会很快平静下来。二是冷漠式。这种情况常常出现在内向的学生身上,女生比较多见,他们以沉默和不置可否来表达反对。这种不呡不灭的态度比较固执,不容易平息、转移和分散。长期如此会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严重的可能引发闭锁心理。初中生的反抗性有容易迁移和泛化的特点。当他们对某个人的某一方面或某种言行不满时,会将这个人全盘否定,而且会使他们对对方所在的集体或同一类人都产生抗拒。因此初中生们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某个老师某一次不小心“伤害”了他,这个老师就被他说成一无是处;妈妈的话引起他反感,爸爸的话也很快失效。这很容易使他们的对抗心理和对抗行为的结果更加恶化,产生被孤立的主观感受和极度压抑的情绪体验。这对于初中生的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存在于初中生身上的反抗性带有较复杂的性质,有时是想通过这种途径向外人表明自己具有独立人格;有时又是为了撑起个样子给自己看,以掩饰自己的软弱;

有时是为了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关注。实际上,在生活中的许多方面,他们是需要成人帮助的,尤其是在遭受挫折的时候。

二、对中学生表现的行为特征施以正确的教育对策

(一)要转变传统观念,树立新的人才观

现代社会人才的内涵是多元化、多层次、多规格的。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仅需要成百上千的各个方面的专家,而且也需要成千上万的各类技术人员。专家学者是人才,有一定专长的劳动者也是人才。我们提倡德智体全面发展,但不等于说要各种知识、技能均衡发展。学生由于兴趣爱好、智力水平、生理发育、环境影响等不同,在思维、能力上是有差异的,要求学生门门功课优秀是不现实的。要转变老实、听话就是好学生的观念,教育者要重新认识那些创造型学生,注意保护他们的创造热情和个性的发展。对于那些“五分加绵羊”式的学生要加强引导,并适时进行性格教育。

(二)要突破僵化模式,倡导个性化教育

教育对象由于遗传因素、所处环境等不同,个性特征是有差异的。德育只有基于这一点,才能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在规定德育目标时,要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的不同特点,体现出层次和个性。德育内容要在强调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注意把社会与公民、民主与纪律、集体与个人、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有机结合起来,防止偏废一方的现象,并使传统道德教育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在教育方法上,教育者要把学生作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来看待,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不搞训斥式、灌输式、保姆式教育,提倡暗示性教育,重在引导和点化。教育者要创造宽松民主的教育氛围,让教育对象在教育者提供的情境中自己去发现道德价值,产生道德需要。要引导学生学会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评价自我,正确控制自我,学会设计自我,实现自我的正常发展。

(三)要注重性格塑造,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弗兰西斯·培根曾说过:“性格决定人生。良好的性格是成才的基础,成功的保证。中学阶段,正是人生中性格塑型阶段,要抓住这个关键期加强教育。”性格是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虽然与遗传有密切关系,但其社会倾向,可以说完全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结果。有资料表明,在现代中小学生中,性格与心理品质问题多于道德问题;即使是道德问题,也往往都是由于性格和心理因素造成的。而令人忧虑的是,许多教育者并未意识到这个问题,他们往往用解决道德问题的方法去解决心理问题,这必然加剧学生的心理矛盾。事实上,一个沉默寡言、心事重重的学生远不如顽皮淘气、爱违反纪律的学生受到注意。然而,前者却要比后者危险得多,问题解决起来困难得多。

总之,初中阶段是一个非常特殊,而且最难教育的时期,所以我们要更新教育观念,在坚持尊重、真诚、理解的基础上,用新的学生观来对待学生,与学生达到真正心灵上的沟通,以此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韩丽娜.初中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及教育对策研究[J].淮 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

[2]袁汝明.中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与教育对策[J].丹东师 专学报,1997,(2).

[3]孙安丽.浅谈中专生的个性发展特点[J].本溪冶金高等 专科学校学报,2004,(2).

[4]李长岷.少年学生学习活动的发展及其特点[J].四川教 育,1981,(9).

[5]陈素贤.初中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及家教对策[J].科技信 息,2006,(3).

上一篇:上海文化产业供需协调增长预期目标 下一篇:例谈小学高段数学优化问题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