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实践路径探索

时间:2022-10-26 10:18:28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实践路径探索

摘要: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产生是基于未来就业的社会发展需求,由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由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当前学生对于高职院校专业导师的工作满意度较高,但还存在着数量不足、考核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等不足。通过严抓选聘、完善机制、健全考核标准、与企业导师相结合等举措加强专业导师建设,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Abstract: The professional tutor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s based o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demand of future employment, and is determined by the particularity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At present, although the students are highly satisfied with professional tut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there are still shortages, such as tutor shortage, unreasonable assessment, unclear responsibility. Through strictly electing enterprenears, perfecting mechanism, improving assessment standard, and mentors combining with tutor system in enterprises etc., to strengthen professional tutor syste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tutorial system has achieved good results.

P键词: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实践路径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professional tutor system;practice path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14-0192-03

0 引言

随着高新社会的发展,现代化教育管理趋于管理人本化、专业化,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在各大院校逐步确立、探索、完善。为了更好地发挥专业导师在教育管理中的作用,以体现专业化人本教育的价值,针对专业导师制仍存在的数量不足、考核不合理、职责不明确等不足,基于学生对专业导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提出以严抓选聘、完善机制、健全考核标准等具体方法,弥补不足,使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出其积极作用。

1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必要性

①未来就业的社会发展需求。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社会对于职业岗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专业导师通过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或者一对多的辅导,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达到社会发展要求的水平。

②高职教育的特殊性决定。相比于理论知识,高职教育更加注重专业实践操作,这需要既有扎实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经验的专业导师进行辅导,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专业的精髓。

③高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高职学生存在着学习目标不明确、理论素养较差、专业认知缺失、自律性较弱等不足,通过专业导师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出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

2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内涵

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新学院”(兴建于1379 年),创始人是曾任温切斯特主教和英格兰大法官的威廉威克姆。[1]其主要指由导师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品德等方面进行全面指导,以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教学管理制度。专业导师制弥补课堂教学素质培养方面的不足,是公认的一种学生指导制度。[2]

2.1 专业导师的作用

①学习辅导。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大体可分为有目标有方法、有目标没方法、没目标没方法三类。针对第一类学生,专业导师只需帮助他们进一步优化学习方法,进一步提高学习能力。针对第二类学生,专业导师需针对帮助学生制定出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针对第三类学生,专业导师需先进行思想疏导,再对其学习进行辅导。

②就业辅导。专业导师要分析就业前景以及就业所需岗位技能,帮助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实训、社会实践,帮助学生适应职场环境,了解企业文化,为未来就业做好准备。

③生活辅导。专业导师协助学生工作者和后勤人员,对其进行心理辅导和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素养。

2.2 专业导师的工作方式

①面对面交谈。面对学生的个别问题或个性化需求时,专业导师可利用课间或课后与学生近距离交流,进行答疑解惑。

②开展专业项目。专业导师可面向广大学生开展科技讲座,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如兴趣小组、特长生工作室、专业技能竞赛、组织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帮助学生提升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③借助网络平台。专业导师可通过借助QQ、微信等网络渠道进行答疑解惑,同时也可以借助网络一些对学生学习、就业、竞赛有帮助的电子材料。

④借助社会资源。专业导师可与社会企业一起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或进行课程开发、教学,也可邀请企业人士与学生交流或者带领学生到企业进行专业实习或社会实践,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进一步锻炼职场素质,进一步融入社会。

3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现状与不足

3.1 学生对专业导师的满意度调查

专业导师在学生的学习、就业、生活、思想方面都起到了极大的作用,为了进一步发挥专业专业导师制的作用,在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对专业导师满意度的调查数据进行了分析。见表1。

针对学生对专业导师的工作满意度评价实行反评分制,即:非常满意为1分,满意为2分,一般为3分,不满意为4分,非常不满意为5分。同理,学生对专业导师开展的活动效果评价分为三档:效果明显为1分,效果一般为2分,没有效果为3分。

从表中数据可以简要地看出高职院校的学生对于专业导师的工作满意度为满意以上程度,接近非常满意。对专业导师开展的活动效果反映为中等以上,没有达到非常明显的效果。

3.2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存在的不足

①导师数量的缺乏。由于种种原因,当下专业导师往往辅导的学生过多(有的专业导师辅导的学生高达40多人),专业导师的任务极为繁重,难免顾此失彼,影响了辅导学生的质量。

②导师考核标准模糊。高职院校的专业导师制工作大都处在起步阶段,加之专业导师的作用发挥难以进行量化考核,所以导师考核标准模糊。

③导师职责不明确。专业导师基本上由专业教师担任,往往承担了大量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所以专业导师工作有时是忙于应付。此外辅导员、班主任和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部分重叠,有时沟通不畅,所以管理有些混乱。

4 对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实践路径探索

4.1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实施举措

①严抓专业导师的聘任。高职院校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导师的辅导和帮助,这就需要把好专业导师的入口关。无论是校内导师还是企业导师,都需要具备热爱教育事业、有极强的责任心、有过硬的专业技能。

②完善专业导师的管理体制。进一步明确专业导师的工作职责,区分工作侧重点,从大一开始对其专业知识进行课堂教学和课后的辅导,并且对其竞赛内容、创新创业策划、就业指导、论文指导、未来职业规划发展负责,一直从学生进入校园到学生毕业离开学校,3年时间内一条龙的学习、就业、论文答辩指导。

③建立健全考核标准和奖惩方法。对于专业导师的考核,可实行月考核、学期考核和年度考核,考核内容分为日常考核(工作记录)、I导考核(工作态度)、工作绩效(获奖比例、不及格率等)和学生测评(学生满意度)四个部分,并赋予一定的权重。考核结果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之一,并进行单项奖励,考核优秀进行表彰奖励,不合格的分析原因进行整改。

④加强专业导师制与企业导师制相结合。鉴于专业导师中的就业指导部分,大部分专业教师均没有在企业实践操作的经验,为了更好地服务学生,让学生在未来的就业过程中更加顺利,可以在在校期间每个专业、每个班级设立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均来自企业中的高层领导,在受到专业邀请时或者其愿意进班指导时,就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企业的信息普及。在专业导师的辅导第二阶段,即大二之后的时间段内,凡是涉及到就业方面的问题,专业导师均可以协同企业导师一起拓宽学生的就业见识,针对社会职业情况进行辅导。

4.2 高职院校专业导师制的成效

①有利于对不同层次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因材施教,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非常有必要。因为学生的目标和能力不同,导致了学习方法也不同,导师在平时教学中的发现对学生的发展指导很有价值和针对性。有了针对性的指导和目标的规划,每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未来的规划方向。

②有利于端正学生的“三观”。班主任和辅导员虽然在学生生活和思想教育上扮演着最为重要的角色,但是一个班主任至少要管理两个班级的学生,一个辅导员至少要管理200个学生,这就导致了遗漏。但是专业导师不一样,他们所要接触的人最多是一个班的人,并且平时上课时就能极为方便地在交流和观察中发现学生的问题所在,及时与相关导师沟通之后,加以辅导和思想的纠正,使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接受思想方面的教育洗礼,建立正确的“三观”和道德素养。

③有利于督促学生的学习。在高职院校,一些大三快要毕业的学生为没有修满的学分而苦恼,造成的原因就是在平时学习中没有人时刻督促着他们的学习。专业导师制的实施,将会极大地改善这样状况。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导师可以通过不断强调学科学习的重要性加强学生的学习动力;在交流谈话中,可以针对学生的必修课、选修课、公选课等课程进行分析和督促,力求每个人都能在鞭策下修满学分。

5 总结语

高职院校的专业导师制作为一个新时代下应运而生的适应于高职发展的新模式,在极大的程度上为社会发展所需提供了更多符合时展的全能型人才。为了今后能够更好地发挥专业导师制的作用,还需要社会、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各方面的共同协作,发挥出其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三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19.

[2]徐琳.在高职院校推行专业导师制浅论[J]职业教育研究,2006(10).

[3]张新科,王斌.高职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设计[J].职教论坛,2012(05).

上一篇:汽车集群供应链实施“互联网+协同制造”的策略... 下一篇:我国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