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我的几点经验

时间:2022-10-26 08:31:45

浅谈作文教学中我的几点经验

教学多年以来,我发现很多学生都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写作兴趣不高,平常积累的素材少,作文方法没掌握,训练不得法等。在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经验: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2、积累写作素材;3、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力求当堂写作;4、学生互动批改;5、写作反思。 下面简要谈谈我的做法。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杨振宁博士曾经说过:“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引导学生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跳绳比赛,踢毽子比赛,帮助村里的孤寡老人,做一件有关环保的事等等,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又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做了这些之后,让学生各自谈谈自己的感受,有了材料可写,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其次,我还组织学生进行作文交流。在两个班级中选择写的较好的文章互相交流,既让学生开阔写作思路,又给学生造成一种互相学习互相竞争的气氛。同时也给学生一种成就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写作兴趣也会随之提高。另外,我还让学生自主推荐本次写作佳作,让学生在讲台上朗读,每次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都会赢得同学们热烈的掌声,这掌声无疑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此外,我还让学生选出习作中的佳作,交老师亲自当面批改,然后投到校刊上发表。学生看着自己的心血变成了铅印字,那种兴奋之情真是溢于言表,写作兴趣更是水涨船高。

二、积累写作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光有写作兴趣是不够的,还要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首先,我积极引导学生细致地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一切作品的源泉。一些写景名篇都是作者用心体会、用眼观察的力作。如朱自清的《春》写春雨“ 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把我们司空见惯的春雨写的如此熠熠生辉,细致入微,这与作者的细致观察是分不开的。平常生活也能挖掘出美的素材。如朱自清的《背影》,除了要了解父子情深,启发学生体会父母的用心良苦外,也应该让学生好好体会朱自清观察父亲那一系列深情动作的有心之眼。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注意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校园、家庭、社会,观察同学情、师生情、父母情、长幼情,体会一双双眼睛、一个个神态,找准一片片绿叶的萌动,一只只小鸟的欢悦,最后一定可以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其次,我还提倡学生每天阅读,做好读书笔记。 学生要写好作文,没有素材是不行的。我提倡学生多阅报刊,增长见识,开阔视野。如《读者》、《青年文摘》、《杂文选刊》、《文萃》、《作文报》、《学习方法报》等。 在这个阅读过程中,做读书笔记有很大的学问。我提倡学生在阅读中要大量积累字词,佳句,名言,诗词名句等等,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做读书笔记也可以分门别类地记,这样很有条理,写作是查找材料也更方便。

再次,要关心时事,以便有感而发。我们不应让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而应提倡“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如时事记载,像黄岩岛事件,问题等等,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看法,并对此讨论,最后形成文章。

三、作文训练力求系列化、系统化,力求当堂写作

系统训练各种文体的写作,如说明文、议论文,给定题目,说明要用何种说明方法、议论方法;记叙文,可做场景记叙、片段记叙、细节记叙等。 还可系统训练修辞手法,如给定一个题目,限定字数,规定其中主要的修辞手法,限定时间。其实这是一种即兴作文,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想象能力。训练得多,学生在写作时不至于陷入无从下手的境地。

写作时提前一周布置作文题目,让学生搜集写作素材,规定在周四第一节写作。在课堂写作时就不能再翻作文书之类的参考资料,争取当堂成文。

四、学生互动批改

传统的作文批改老师既费时费力又不讨好,往往是老师批改完后发下的作文本学生看一眼就不再去管它了,讲评作文时老师累死累活而学生一身轻松,过耳即忘。而互动批改就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首先,把学生分组,一般可八人一组,正副组长各一个。分组时,提请学生考虑以下原则:从性格、习惯、爱好等方面考虑自愿组合,从水平方面考虑互补组合,以合理的人员配置作互动的能力保证。分组后应把握可变性原则:从动态(水平提高比较明显的人才应及时调换小组,以扶“贫”济“困”)方面考虑可变组合,以必须的人才流动为“互动”的发展保证。

其次,进行互动批改。此环节一般可分为四步:1、互动拟定标准。每次批改时,要引导学生在严格掌握共性标准(评改作文的一般要求,例如内容、结构、语言、书写等)的前提下灵活处理特殊情况(某类文体的某个或某些相关要求)。一般分两步付诸实施:起初,教师适当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有关作文知识、规律、组织全体学生商讨决定相应标准;往后,教师逐步放手,让学生自己交换意见直至明确批改要求。2、互批习作。开始正式批改时,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先由一个同学批改本组内一个同学的作文:找出错别字、病句、标点、写好眉批及总批、给定等级;二是再由两位组长把关,复批自己以外的作文,不只对作者而且还对初评提出补充或修正等方面的意见;最后教师对全部作文,特别是学生吃不消的作文进行总体把关,了解学生的作文尤其是批改状况,摸清行情,积累材料,为相互指导做必要准备。

再次,互谈体会。这是“互动”时不可缺少的环节。这样可以扩大“互动”交流,加强评改者与评改,习作者与评改者,习作者与习作者之间的多向“对话”。操作时可分两个步骤。一是小组内交流。先让习作者与初评者,复评者以及教师“对话”,或谈在某一细节存在的疑惑,或谈在某一方面得到的启发。二是小组外交流。 由各小组推派的代表就习作者和评改者双方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不足在全班交流,在全班范围内取得“互动”效应。

最后,互推佳作。互改成果,推出范文。互推佳作应体现以下两个原则:一是鼓励性。每次作文,小组内至少要推出一篇佳作,在全班交流,学习。那些写作水平一直比较高的同学,当然应鼓励其“冒尖”;那些小组内一直无缘入“围”的同学,更应予以“关爱”,鼓励其“出墙”。二是集体性。誊写或打印前,习作者须按初评、复评以及师评意见自我修改,然后提请组内同学再次修改;誊写或打印后,全班同学以及教师进一步提出完善意见。

五、写作反思

每次写作,都有一些写作经验及佳作出现,学生通过批改他人文章,听佳作朗读,总会有一些心得体会和思考,把它们及时总结出来就是一点极好的写作经验。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及时的总结对写作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上一篇:要培养感知性阅读技巧 下一篇:公允价值运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