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三维目标实践的必要性初探

时间:2022-10-26 06:30:07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中三维目标实践的必要性初探

【摘 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作为一门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课,始终贯彻这一核心,是讲好“纲要”课的关键。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把“纲要”所要阐述基本理论、线索与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实际、当下时代背景、大学生群体和教师个人实际有机联系起来,不断地增强课堂的感染力、说服力、吸引力、从而提升教学效果,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从而在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中站稳脚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本文主要针对“纲要”课程教学中,从三维目标的设定与实施做了一些浅尝辄止的经验梳理。从而使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教学方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也是发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

【关键词】历史;三维目标;教改

在教学过程中的三维目标是指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它集中体现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集中体现了素质教育在学科课程中培养的基本途径,集中体现了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由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布卢姆在1956年立足于教育目标的完整性,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提出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个目标领域。第一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本知识;基本能力——获取、收集、处理、运用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第二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主要包括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与方法。过程——指应答性学习环境和交往、体验。方法——包括基本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和具体的学习方式(发现式学习、小组式学习、交往式学习等)。第三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情感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三维的课程目标应是一个整体,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互相联系,融为一体。在教学中,既没有离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也没有离开知识与技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的学习。根据布卢姆等的教育目标分类理论,结合“纲要”课程,也可将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三维目标不是三个独立的个体,而是互相融合的一个整体,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可以说是:知识与技能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学会,更多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过程与方法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会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维度的目标立足于让学生乐学,更多体现的是学生自我建构、理解、掌握知识的能力。任何割裂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的教学都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首先,“知识与技能”既教学目标设定。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载体,应当做到要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有的放矢。在这一过程中,可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使教学目标化为学生的学习动力。教师要紧扣教材内容设置问题,由问题开启内容,它能使学生的学习意识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并产生刨根究底的热情和期望心理,促使学生“要问、想学”。但目标仍要体现教学大纲关于知识、能力、思想教育的原则要求,符合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其形式要明确、简练。怎样创设问题情境呢?可以由纯知识问题入手复习旧知,引出新知,使新旧知识之间建立起有机联系;亦可以由生活实际问题入手,激活学生探求新知的积极心理,感受知识的价值。如:讲述绪论部分内容时,我讲述李约瑟之谜,再让学生自己回顾李约瑟之谜提出的时代背景,为何一个富饶的天朝上国在15世纪中后期开始急转直下?为何中西方会在那样一个时代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进一步探究此间因果的问题随即产生,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学和思的状态。因此,重视创设问题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趣味,引发学生的思考,有助于学生借助已有知识和经验构建新的知识结构。可以说,构建新知的必要环节就是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之一。实际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有机渗透到教学的内容之中,并有意识地贯穿于教学过程之中,成为教学内容的血肉,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其次,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是教学的核心环节。因此,“过程与方法”既是重要的教学目标,同时也是其他目标达成的媒介,强调重视过程教学,强调学生探究知识的经历和获取知识的体验,并且重视知识形成过程。显然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全面、主动参与知识的探究过程,就不能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他们认知活动和情境学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把教学过程的实现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凸显出来,达到使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怎样把握好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可从学生自身体验入手,即有关注、有参与、有思考。如:“纲要”几年来一直坚持的期中学生历史情景剧展演活动,从关注的历史事件、人物到确定剧本,再到搬上舞台整个过程都由学生亲力亲为,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资料的搜集和讨论,使每个学生都有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与教师、同伴的平等交流中,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的“心理移位”,使学生真正成为历史学习的主人和探索者,充分发挥其个性和创造性真实感受历史的力量,从而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获得经验、获得知识、获得方法。最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教学的目的。作为教学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它们并不是附属的,而且与其他教学目标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它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历史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资源,历史教育应该在培养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教学上体现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在教学目标上注意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使课程的教学内容贴近大学生的思想实际,使教学方法适应当代大学生的特点,是发挥“纲要”课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关键。因此,教师在向学生教授课本知识的同时,也是在传递着一种隐性的知识,即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知识,许多技能、交流方式、态度、情感等方面的知识,隐性知识无法完整表述,只能通过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加强学习活动中的体验,感悟和反思。不仅有利于深化基础知识的理解、认识,而且提升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朝积极、主动方面变化,更是大学思政课教育的核心目标,促进学生的整体发展即人的智力与人格的全面和谐、协调统一的发展。

为此,在“纲要”课程教学中提出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课程目标。总之,三维目标是一个整体,尤其是在实践层面上。这其中,知识不是中心,而是基础;能力问题、情感问题是依赖于产生知识的过程中,并在探索知识中得以成熟和发展;而能力、情感不能像知识那样搞课程达标,它更需要一个较长积累的过程,这就要求通过教师利用课程资源去感染、吸引学生,由学生去体验、经历,通过潜在的积累而获得真知。

【参考文献】

[1]周震和,程元英,张人利,顾志跃,杨连明,沈国全.教学目标中三目标如何实现[J].现代教学,2006(Z2).

[2]黄梅,李远蓉.三维目标的知识加工与教学策略[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17分会场摘要集[C].2010.

[3]查有梁.新课程改革的“三维目标”[N].四川日报,2007.

上一篇:校企合作办学的几点体会 下一篇:高校毕业生就业困境及法律保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