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问诊靠谱吗?

时间:2022-10-26 06:22:55

网上问诊靠谱吗?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应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网络上求医问药―“不用出门挤车,不用排队挂号,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寻医问药”,不仅如此,还能避免难言之隐的尴尬,找到和自己症状相似的“病友”,从他们那里“取经”……只是,这种看病方式真的靠谱吗?

网络诊疗 方便患者

目前,借助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终端进行医疗服务的时机逐渐成熟,多家医院已经开启了多个网上医院分级导诊模式、互联网医联体和借助互联网的社区健康管理、慢性病管理平台,利用医生零碎时间为患者提供服务,扩大医生执业半径,助推分级诊疗的发展。互联网医疗使患者节省了大量时间,使患者足不出户就能询诊问药,而且看专家不排队。事实说明,借助互联网真正能享受到优质医疗资源。

当前,就医移动信息化将医院服务与患者的智能终端连接起来,使其能够在手机上就完成挂号、医患沟通和医药费支付等操作。西安某中医医院今年初开通网络诊疗、远程诊疗,副院长告诉记者,该院建立了50人的服务支持特勤组、20人的在线医疗分析咨询顾问、10人的上门服务专家医生组及20人的数据分析及软件服务的技术团队,确保移动医疗的及时性及准确和安全性。该院的在线问诊服务,既可向前连接健康管理,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服务;也可向后连接导诊挂号服务,通过在线咨询将有需要的患者引向线下医院享受相关诊疗服务,根据不同病种和环境的患者,医院提供可选性方案满足患者,解决患者就医难等问题。下一步该院将投入可穿戴式移动健康小站,“365×24小时”为患者的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别让“网诊”先入为主

不可否认,去医院看病要排长队、挂号缴费很麻烦,网上问诊就简单很多,只需敲敲键盘,动动手指,点点鼠标,省时省力又省钱。那么,问题来了,网络问诊,真的靠谱吗?

“医生,我之前网上查过了,像我这种头痛可能是得了脑肿瘤或中风。”就诊前先网上搜上一圈,掏出一沓小广告,问神药能否降血压,甚至指挥医生开药方……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办公室主任吴春维告诉记者,作为医生,面对这些“反客为主”、“自我诊断”的患者,心里其实很无奈,但也会耐心给患者解释。

在网上搜索一个最简单的症状(比如头痛),往往会查出各种不同的回答。记者在网上搜索“头晕”“腹痛”“恶心”“乏力”四个症状,同时提交后,找到相关结果约720300个,回答也有很多种,大致统计后,最多出现的4个可能的诊断结果分别是:心肌炎、小儿流行性感冒、子宫内膜损伤、关节炎。

这种“盲人摸象”式的自我诊断往往给患者造成心理暗示,干扰医生诊断。吴春维说:“现在是信息时代,打开电脑在网上看病已日趋成为现实,对于根据自己疾病症状搜网的行为,我认为并非都是坏事,但必须要懂得辨别。”

有多年门诊经验的吴春维总结,“网络问诊”情况多半出现在35岁以内的年轻人群中也有一定原因。现在高学历的病患越来越多,很多人在看病之前都会对自己疾病有所了解,对于网上看到的一些信息也会当面向医生们求证,这样利于医患沟通。“但是,网络上的信息比较繁杂且良莠不齐,对于没有医学背景的市民来说不太好分辨,搜索只能做个大概了解,应尽量前往正规医院,千万不能自行对症下药,以免延误或加重了病情。”她提醒道。

“网络问诊”在当下这个快节奏的社会,有其存在的必然性和价值,但也突显了相当不安全的特性。每个人的病情都是很复杂的,往往同样一种病需要不同的方法治疗,包括选择何种药物、采用药量大小等都不相同。

“医学是一门未知多过已知的科学,医生看病是一门综合学问,更是一门艺术,计算机难以取代。”吴春维建议,患者可以通过网络学习一些医学常识,但千万不要先入为主。

网上问诊 医生资质难保障

时下,只要在互联网搜索引擎上输入“医生”、“医院”等关键词,就能轻易找到很多相关网站,其中不乏“名医”、“老专家”坐堂会诊。然而,“网上问诊”在为人们带来方便的同时,也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综合病区主任谢汝石说:“病患与医生在网上直接文字交流,这种交流的信息量跟面对面的交流的信息量是不一样的,无法实现中医讲究的‘望闻问切’。有时,患者对自己的症状描述也不一定到位。”

另外,网上开出的药方也是千差万别,内容难辨真伪,有的“处方”甚至耸人听闻。记者登录某求医问药论坛,发现一位“老中医”仅凭患者几句简单的病情描述,就开出有十几味草药的“处方”,并且剂量很大。对此,谢汝石说,一些病症即便在做完医学检查后尚不能马上确诊,仅凭描述就开“处方”,其可靠性值得怀疑。

再有,网络论坛上为数众多的“医师”、“老专家”,是否真的具备合法行医资质也很难判断。曾有记者在某医药网站申请用户成功后,用化名在“申请专家诊室”页面输入“诊室名称、联系人及电话、诊室设置”等,便可以轻松成为“医生会员”。

对于一些非正规医院网站的“网络医师”、“专家”的身份,谢医生也表示质疑,正规医院的医生很难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为广大网友“开处方”上,“网上接诊”的“医生”真伪难辨。

“网上问诊”也很可能成为一些人推销医疗器械、药品、保健品甚至非法药品的幌子,使不少患者深受其害。

济南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医政监督室主任王孜介绍说:“有的骗子就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先把第一季度的药免费寄给患者,之后再重复卖药。如果患者吃了这些药出现了不良反应,想再找这些人是找不到的,因为对方只留有一个联系电话,事后的维权也是很难的。”

网上问诊存在安全风险

近日,互联网医疗何去何从引起热议,起因是在国家卫计委的新闻会上,新闻发言人宋树立表示,目前互联网上涉及医学诊断治疗的工作还不允许开展。

“除了医疗机构提供的远程医疗外,其他涉及医学诊治的工作不允许在互联网上开展。可以做健康方面的咨询。”宋树立说。

早在2014年8月,国家卫计委有关远程医疗的规定就引发过对互联网医疗未来的讨论。

国家卫计委当时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明确指出:非医疗机构不得开展远程医疗服务;第三方机构可以为远程医疗服务提供平台,但不能直接开展服务;医疗机构间开展远程医疗服务,邀请方应当向患方充分告知,并征得其书面同意。

对此,国家卫计委医政医管局医疗与护理处处长李大川曾表示,执业医师法要求医师在实施医疗预防保健措施之前,必须要亲自诊察和调查,没有经过医师的亲自诊查不能作出处理决定。“这种诊查活动包括了视、触、叩、听等各种活动,对于医疗机构之间开展的远程会诊服务,国家卫计委要求医疗机构作为责任主体,这是因为如果患者仅仅通过网上的问诊,仅仅通过患者提供的一些资料就作出诊断和处理,这存在着医疗安全方面的风险。”

利用互联网做好医疗服务

那么,禁止网上医学诊治,是否就让互联网医疗服务无路可走了呢?

刚刚推出“微医”平台的某挂号网总裁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医疗还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

“不允许网上医学诊治是出于对患者和医生双方的‘负责任’。事实上,我们一直都是按照这个规范做的。”廖杰远介绍,互联网医疗可以致力于导诊、挂号等诊前服务和在线复诊、患者管理的诊后服务。

好大夫、春雨医生等网站也表示,目前主要的服务属于“健康咨询”,而非“医疗诊断”,禁止医生下决定性结论,禁止医生开处方药,禁止医生出治疗方案,以此区分“咨询”和“问诊”,规避医疗风险。

“互联网医疗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服务。”廖杰远认为,“互联网对传统行业的重塑调整,其本质是效率的提升,具体到医疗行业,就是对医疗资源配置利用的优化,让患者和医生、医院管理者更省时、更省心。”

他认为,互联网医疗除了引导患者就医、方便医患沟通,还可以发挥数据搜集和信息运用的优势,对居民健康状况进行跟踪管理,推动健康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

在新闻会上,宋树立也坦言,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的情况在不断出现,卫计委也要不断完善政策,对相应行为进行规范,目的是为了保障群众的健康以及人生安全。

上一篇:工程教育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 下一篇:应急车道乃生命通道,怎能占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