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诺和锐和诺和灵-R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26 05:15:50

应用诺和锐和诺和灵-R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持续皮下胰岛素泵输注诺和锐(超短效胰岛素)与诺和灵-R(短效胰岛素)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将24例1型糖尿病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诺和灵-R与诺和锐。结果 治疗组血糖控制时间、每天胰岛素的用量、餐后2 h血糖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及每天发生低血糖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诺和锐与胰岛素生理分泌模式相似,注射后即可进食,更加适合儿童生活的特点,值得临床广泛应用及推广。

【关键词】 儿童; 1型糖尿病; 诺和锐; 诺和灵-R

儿童1型糖尿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胰岛β细胞损伤与破坏而导致胰岛素分泌不足,需终身给予胰岛素治疗的代谢紊乱综合征[1]。笔者所在医院自2006年1月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方法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6年1月~2010年3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24例1型糖尿病儿童,男11例,女13例;年龄3~10岁,平均年龄为(5.6±2.8)岁;平均血糖值为(19.8±5.4) mmol/L,所有患儿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型糖尿病的诊断标准。24例患儿按随机原则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2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使用诺和灵-R和诺和锐治疗,分别置入胰岛素泵内24 h持续微量泵入。胰岛素剂量为0.5~1.0 IU/(kg•d),24 h总量分为餐前追加量与基础量,分配比例为1∶1;按照患儿空腹血糖与餐后2 h血糖值适当调整胰岛素的剂量。

1.3 监测指标 监测两组患儿的餐前、餐后2 h及睡前末梢血糖,以连续3 d血糖值为3.6~7.8 mmol/L作为血糖达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5.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血糖控制时间、每天胰岛素的用量、餐后2 h血糖值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及每天发生低血糖的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

3 讨论

常规胰岛素注射后45~120 min血药浓度才达到峰值,因此,常规胰岛素必须在进食前30 min注射,但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由于自制力较差,而且婴幼儿的进食次数难以固定,因而应用常规胰岛素治疗儿童糖尿病较困难[1]。速效胰岛素具有起效迅速、注射-进餐时间间隔较短等特点,因此,上述难题可以通过餐前即时注射超短效胰岛素来解决。采用胰岛素泵治疗儿童糖尿病患儿时,餐前可输注“先期”剂量速效胰岛素,然后在餐后按照实际进食的数量再次输注相应剂量胰岛素。

诺和锐作为一种超短效胰岛素,具有起效速度较快、达峰时间较早和作用持续时间较短等特点,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治疗时,使得胰岛素泵的输注模式更加灵活,患儿的全天血糖值更加平稳。由于诺和锐的上述特点,其可在进餐时输注,更加适合和方便患儿使用。

本组结果显示,治疗组采用诺和锐治疗,血糖控制时间为(5.1±0.9) d,较对照组(诺和灵-R)明显缩短(P<0.05),而治疗组每天平均胰岛素的用量亦显著低于对照组,对于餐后2 h血糖的控制效果则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与赵岫等[2]的研究结果相符合;但治疗组的餐前血糖、睡前血糖及每天低血糖的发生次数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诺和锐和诺和灵-R在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患儿上对餐前与睡前血糖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方面作用一致。再者,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低血糖或严重高血糖等不良反应,与文献报道一致。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诺和锐与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相似。

总之,采用胰岛素泵皮下持续输注诺和锐与胰岛素分泌的生理模式相似,在治疗儿童糖尿病时可在较短时间内将患儿的血糖控制于正常范围,特别是对餐后2 h血糖的控制更加理想,注射后即可进食,更加适合儿童生活的特点,值得广泛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 郭敏,姜晓艳.诺和锐与诺和灵R对2型糖尿病降糖作用临床疗效比较.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2008,42(1):73-75.

[2] 赵岫,陈蔚,张琴,等.应用诺和锐和诺和灵R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疗效观察.海南医学,2009,20(3):21-23.

(收稿日期:2010-12-09)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上一篇:静脉营养在危重新生儿中的应用体会 下一篇:神阙穴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