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断和持续蓝光治疗新生儿黄疸的效果对比

时间:2022-09-10 07:39:47

【摘要】 目的 分别采用每日间断性8 h光疗与每日持续8 h光疗治疗新生儿黄疸,观察其疗效有无差异以及患儿的不良反应。方法 将90例不同程度新生儿黄疸患儿随机分成两组,分别为间断光疗组和持续光疗组,对其疗效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90例患儿黄疸均消退,治愈出院。结论 两组疗效无差异,但是间断光疗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低,避免了长时间与母亲分开,能安静休息,便于喂养,皮肤护理,家长易于接受。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光疗; 间断; 持续

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症状,主要是由于血清胆红素过高从而引起皮肤、巩膜、黏膜发黄,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现象。正常情况下在出生后2~3 d出现,2周左右消退。血清胆红素浓度85~103 μmol/L,新生儿一般情况良好,为生理性黄疸,无需特殊处理。若黄疸出现在出生24 h以内,或黄疸时间延长或退而复现,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205 μmol/L,多为病理性黄疸,需及时治疗。一般认为血清胆红素大于307.8~342 μmol/L时可称“临界浓度”[1],超过临界浓度者易致核黄疸。而蓝光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清胆红素水平,是以间接胆红素增高为主的新生儿黄疸的首要治疗方法。即用波长420~470 nm的光照射,能使脂溶性的间接胆红素变成无毒的水溶性衍生物,从胆汁和尿中排出体外,从而降低血清胆红素含量,防止胆红素脑病[2]。临床发现患儿在蓝光箱内很难坚持8 h或更长时间的光疗,同时增加护理、喂养困难,为此,笔者采取缩短每次光疗时间,将持续8 h光疗,改为每4 h一次,并与持续8 h光疗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两者差异无显著性,临床观察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市妇幼保健院于2009年1月~2010年10月,共收治新生儿黄疸90例,随机分成两组。(1)间断光疗组:共45例,男25例,女20例,日龄1~25 d,日龄新生儿体重(2920±260) g;病因:溶血性黄疸8例,感染因素13例,母乳性黄疸6例,围产因素18例。(2)持续光疗组:共45例,男23例,女22例,日龄新生儿体重(2930±270) g;病因:溶血性因素7例,感染因素15例,母乳性黄疸8例,围产因素15例。

1.2 准备事项

1.2.1 环境准备及检查设备 病室环境应清洁,通风良好,配备空调,将室温控制在24 ℃~26 ℃,湿度为55%~65%。检查蓝光箱是否清洁,灯管每周用95%的酒精擦拭1次。检查灯管的亮度和灯管是否超过使用期,每次照射后记录累计时间。箱内湿化器加水至2/3满,室温低时要预热,待箱内温度升到并控制在30 ℃~32 ℃时,才能将患儿放入蓝光箱内。

1.2.2 患儿准备 应给患儿洗温水澡,擦干皮肤后不要扑粉,以免影响蓝光照射效果。给患儿换上清洁尿布,剪短指甲防止抓破皮肤。双眼应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视网膜受损,除会阴、部位用尿布遮掩外,其余均。

1.3 治疗方法 采用双面光疗箱,将患儿裸放于床中间,使患儿皮肤均匀受光,并尽量使身体广泛照射。灯管与患儿皮肤的距离为33~50 cm。将患儿头偏向一侧,防止溢乳呛咳后窒息。每次光照前测血清胆红素值,当血清胆红素

1.3.1 间断光疗组 每天光疗8 h,分两次进行,中间休息4~6 h,期间给患儿皮肤护理、喂食母乳、补充水分等,其他治疗如抗感染、纠酸,必要时输注白蛋白。

1.3.2 持续光疗组 每天光疗8 h,一次进行,其他治疗如抗感染、纠酸,必要时输注白蛋白。

1.3.3 光疗期间的注意事项 光疗期间注意观察患儿病情变换,注意保暖,确保患儿体温稳定,成熟儿的箱温一般控制在30 ℃~32 ℃,早产儿的箱温以32 ℃~34 ℃为宜;观察光疗期间患儿黄疸有无减轻,是否出现青铜色;保持脐部清洁干燥,必要时以0.5%碘伏擦拭;注意静脉补液的同时多喂牛乳和糖水防止腹泻[3]。

1.4 疗效判定 黄疸完全消退为显效;黄疸明显消退,血清胆红素水平在136~171 μmol/L为有效;皮肤仍黄染,血清胆红素水平>205 μmol/L为无效。

2 结果

间断光疗组与持续光疗组的蓝光治疗时间分别为(35.4±10.6) h和(34.8±11.8) h,黄疸消退时间分别为(4.0±0.7) h和(4.0±0.9) h,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间断光疗组发热2例(4.4%)、腹泻5例(11.1%)、低血钙1例(2.2%)、皮疹2例(4.4%);持续光疗组发热6例(13.3%)、腹泻9例(20.0%)、低血钙3例(6.6%)、皮疹3例(6.6%),间断光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持续光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新生儿黄疸是由新生儿胆红素代谢特点所致,同时在某些疾病状况下,重症新生儿黄疸可致胆红素脑病。光疗作为疗效确切、简便有效的方法应早期应用,以免引起胆红素脑病,光疗可使皮下组织的间接胆红素氧化分解为水溶性物质,然后从胆汁和尿中排泄,从而降低血清的胆红素水平。研究表明,每日光疗8~16 h疗效确切,16 h后继续光疗不再有明显疗效[4]。但在临床实践中,在持续8 h光疗中,患儿哭闹、不能安静入睡,家长很难接受。而后笔者采用每日2次,每次4 h,间隔4~6 h的方法,患儿入睡安静,便于喂养,减少了患儿与母亲的长时间分离。同时本组资料显示,间断8 h光疗与持续8 h光疗疗效对比差异无显著意义。因此,间断光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官希吉.实用新生儿学.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263-308.

[2] 李秋芳,金姚珍.新生儿黄疸光照治疗时间的研究.杭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21(3):161.

[3] 吕善根.新生儿黄疸的诊断和处理.中国全科医学.2007,10:510.

[4] 吴圣楣,陈惠金,等.新生儿医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455.

(收稿日期:2010-11-24)

上一篇:肩胛背神经卡压症误诊5例分析 下一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斜疝的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