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时间:2022-10-26 04:52:23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摘要:昭通农业学校是全市唯一的一所中等职业学校,肩负着全市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任务。学校为了满足农村富余劳动力及新增劳动力职业技术培训的需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三农”问题的重要工作。

关键词:劳动力转移;培训;实践; 探索

根据省级项目和阳光工程项目的文件精神,鲁甸县人力资源办经过招投标层层筛选评估认定昭通农校2011年省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任务500人,培训专业:《花椒、核桃栽培技术》,“阳光工程”项目培训任务400人,其中,《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任务300人,《兽医服务人员》培训任务100人。这些培训项目是根据鲁甸县农村产业结构特点有针对性进行的,其目的是加快培养鲁甸县农业从业人员,提高他们的自身素质,更好地为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服务,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以促进鲁甸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现将培训工作中的实践和方法作一探讨,以期抛砖引玉。

一、指导思想

严格按照两个项目的文件精神,以“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配合国家、省、市、县在农业领域和农村地区实施的重大项目,大力开展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培训,引导农民转变就业观念,提高农民就地就近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推动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把提高受训者自身素质和技能培训列为整个劳动力培训工作的重点,做到踏实工作,让农民受益,促进鲁甸经济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

为切实搞好省级项目和阳光工程项目培训工作,我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书记为副组长的两个项目的培训工作领导小组,并对成人教育科四名工作人员进行了具体分工,落实责任,细化措施,明确职责。小组根据培训工作日程及进展情况,及时对各个阶段的工作进行调度,总结和部署每一个阶段的工作,确保培训工作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地进行。

三、严格执行五项制度

我校在项目实施中,严格按照鲁农人开办字[2011]24号的通知”精神,紧紧围绕“两个培训项目”的要求,严格执行各培训项目的五项制度(即:公示制度、三堂课制度、台帐制度、月报制度和检查验收制度),强化项目实施管理,努力提高培训质量,确保项目实施成效。

四、加强宣传力度,确保省级项目、阳光工程项目宣传到位、深入人心,及时做好生源发动工作

一年来,我们充分利用报纸、网络、招生简章及进村入户与农民面对面等形式,在各乡、镇、社区悬挂各个培训项目的宣传标语横幅,广泛宣传国家惠民政策和阳光工程培训方针,帮助农民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主动地投入到省级项目和阳光工程项目的培训活动中,使培训学员由被动培训变为主动培训。

为确保今年 “两个项目”顺利开展,我校在总结以前培训经验的前提下,采取了更加行之有效的办法,多管齐下做好生源发动工作。一是我校校长亲自带队,奔赴各培训点做好协调工作,落实学员招收情况。例如我们对于《花椒、核桃栽培技术》的培训,曾多次下到火德红乡,与他们的负责人及当地农民协调,共同探讨《花椒、核桃栽培技术》的培训方法,最后确定在银厂村进行,并将培训阵地确定在银厂村小学进行,这样既能让他们安心培训又能随时在地里由专家进行实用技能操作训练。二是下发招生简章到各乡镇及社区,要求各乡镇及社区及时组织培训对象参加培训。比如对于《农产品经纪人》的培训,我们就与梭山乡柏副乡长联系,由乡政府统一协调,将培训任务指标下放到梭山村、埂底村和妥乐村,再由各村村支书发动农民参与报名培训。三是通过与其它部门协调,按照互惠互利的原则,发动他们的员工参加培训。例如《兽医服务人员》培训,我们和鲁甸县兽牧局联系协商,由畜牧局负责组织全县基层兽医服务人员参加此次培训,圆满完成该项培训任务,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总之,通过各种方式,生源发动、培训工作进展顺利。

五、严格管理,强化培训服务,确保两项目培训顺利实施

一是健全制度,促进两个项目培训规范化。在培训过程中,严格照章办事,做到用制度规范培训工作。一方面确保学员的理论学习时间,合理安排课时,确保学习质量;另一方面确保学员的实践操作训练时间,教师到实训基地辅导,保证学员实训效果。

二是成立班委,落实班委会和班主任制度。培训期间,所有任课老师和班委、班主任全部到场参与培训,班主任每天亲自带队,负责点名,严格考勤管理,使两个项目的培训工作井然有序。

三是从三方面着手做好培训服务。培训前,认真为每个学员准备学习袋,内装各期培训宣传资料、培训时间安排、笔记本、辅导教材、学员手册等学习用品。培训中,生活方面,发放学员食宿补助,安排好学员用餐,确保学员免费培训;学习方面,及时、耐心解答学员在学习和实践中提出的各种疑问。培训结束后,严格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健全学员档案,将每个学员的信息和考试成绩录入微机管理,与学员建立了互通信息的电话热线,以备工作中相互联系,随时解决学员在今后工作中的各种难题。

六、探索两个项目的新思路、新模式,丰富教学内容,全力提升培训质量

一是教学方式多样化。我们认真总结以往的培训经验,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理论授课、实践操作、参观学习、经验交流“四级教学法”,即:理论知识由学校教师讲解,实地操作由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负责指导,参观学习由学校统一组织,经验做法由农民工相互交流。

二是培训阵地前移。在培训过程中,我们在学好理论课前提上,注重实际操作演练,把培训班办到各乡镇及社区。如梭山乡《农产品经纪人》培训,我们把培训阵地移置梭山村、埂底村和妥乐村,让300名学员分两批同时在各培训点进行培训,第一批上午理论学习、下午专家带领实践操作,第二批下午理论学习、上午专家带领实践操作,这样既保证了学员学到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有效地解决了产学脱节的问题,深受学员欢迎。

三是学练结合。为加强师资力量,我们成立了专业教师组成的两个项目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职称教师8名(顾刚、孙光友、姜锐、陆大明、范贤菊、石安治、朱家坤、文良琴),中级职称教师7名(叶勇、刘积猛、阮晓明、王俊、张卓民、张淑萍、徐章平)。各科专业教师针对各自教科内容专门撰写了授课笔记并制作了教学课件,利用现代多媒体手段进行理论授课,把培训重点内容系统地编制成学员能看、易懂、形象直观的演示课件,保证了学员愿意学,乐于接受。实地操作由教师手把手地进行指导,专家与学员互动,现场解决学员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使学员学有所获。

七、做好跟踪服务

做好跟踪服务工作是完善培训内容和更好地开展培训的保证。落实专人做好学员跟踪服务工作,定期对学员工作的意见及今后的培训要求作调查了解,了解学员的生产环境、生活环境、劳动保障、收入等情况。通过跟踪服务,一方面使培训后的学员感到“两个培训项目”的诚信负责,也有利于掌握培训动态,改进培训方法,提高“两个培训项目”的实施成效。

八、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取得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的项目实施,我们深深体会到:规范管理、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两个项目的培训工作,是有效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务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主要业绩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提高了鲁甸县农民的整体素质。鲁甸县农民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受教育程度比较低。提高务工农民的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既是广大农民的迫切要求,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通过引导性培训,提高其遵守法律、法规和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和选择就业的能力。二是通过技能培训,大大地提高了农民的整体素质。提高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能力和就业的竞争力。三是通过农业科技培训,提高了农民的科技素质。

二是增强了农民工的创业意识。通过实施两个项目的培训,使广大农民了解掌握了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农业法律法规及生产技能知识,增强了他们的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

例如:梭山村花椒种植户孔令富培训后说:我个人来讲花椒前景还是非常好的,今天来学了花椒的栽培管理的技术,以后我自己还要大量的发展花椒,把我自己的土地全部种上花椒,对发展花椒产业的信心也比较足了。妥乐村村支书张福斌培训后说:我们村种的花椒面积有6000余亩,我们群众在管理栽培这方面只要有点空地就把它种上花椒,确实是种得好的,但是管理上还属于传统型管理,产量还不好,产值也有影响。今年昭通农校来给我们搞这个培训班,我们群众的积极性相当高,今年才给我们妥乐村70个指标,但要来听的群众还在多得很,培训这个花椒、核桃技术是很有必要的。鲁甸县花椒商会会长、大成公司总经理赵孔发说:昭通农校这一次的培训主要是为了打造我们鲁甸的花椒产业,我们鲁甸的花椒产业已经发展起来了,但是在如何增加农民收入、增加花椒单产、提高花椒品质上我们还要下工夫,要把我们鲁甸的青花椒产业打造出品牌来,我们就必须要对椒农和经销商进行花椒的抚育管理、花椒的品质提升、包括我们的农产品经纪人在产品的流通上开展培训工作,以增强农民工的创业意识。

总之,在两个项目培训过程中,根据学员自身的生产实际,结合鲁甸县的畜牧业、花椒、核桃产业结构特点,选择了适合当地农民生产发展的《兽医服务人员》、《农产品经纪人》、《花椒、核桃栽培技术》作为主要培训专业。培训结束,全部学员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在各培训项目中,《兽医服务人员》专业培训的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合格人数达100人,全部获得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中级《动物防疫检验员》职业资格证书;《农产品经纪人》专业培训300人中,理论考试和实操考试合格人数达185人,这185人获得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初级《农产品经纪人》职业资格证书,115人获得我校颁发的《农产品经纪人》结业证书;省级培训项目500人,全部获得我校颁发的《花椒、核桃栽培技术》结业证书。两个项目的培训学员遍及全县各个村落,我们将尽最大的努力,帮助我们的培训学员,使他们能够真正的做到学有所长、学有所用,成为两个项目的最终受益者。

上一篇:浅谈对初中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发掘学生的潜能,让其成为班级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