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10-26 04:12:20

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要:目前英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成为国内英语教育界热议的话题。鉴于我国英语专业大学生长期以来缺乏思维的锻炼,如何开展批判性思维训练成为教学改革的主要议题。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利用网络开展英语阅读教学成为一种新的模式。本文旨在从医学英语专业《医学人文英语阅读》课的角度,探讨多媒体和网络的环境下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方式。

关键词:批判性思维;多媒体和网络;《医学人文英语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221-03

一、引言

英语专业学生长期接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重发音大于重思维,重模仿大于重创新,致使不少学生发音优美,表达流畅,却内容空洞,缺乏逻辑。所以,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成为许多教育者的目标。批判性思维和学生的学习能力紧密相关,而随着多媒体技术等在外语教学中的运用,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质量。而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提高学生的理解力和表达力,促进听说读写的发展,是专业学生在基础阶段的重要科目。因此以《医学人文英语阅读》为例,探讨多媒体和互联网对于医学英语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具有相当大的意义。

二、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

1.批判性思维。上世纪四五十年代A.F.Osborn和J.P.Guilford第一次极力提倡创造力的开发和开始了批判性思维的研究,美国和其他一些国家对此展开了基础性的研究。以Ennis为代表,把思维看作是一种能力,另一种观点是把思维看作是一种思维过程。Richard将批判性阅读定义为:“对文本的高层次理解,它包括释义和评价的技能,可以使读者分辨重要和非重要的信息,把事实和观点区别开,并且确定作者的目的和语气。同时推导出作者的言外之意,填补信息上的空白部分,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Pirozzi,2003)。”同时,Axelrod提出如何做到批判性阅读:“总结文章概要;对文章进行评价,从而判断文章所持观点的准确性、权威性和说服力;比较同一主题在不同文章中的观点并对这些观点进行归纳整理,进而形成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李晓梅,2010)。”

2.英语专业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基本上强调以语言知识传授为主,往往忽视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李永灿(2002)对于中国大学生的批判性阅读能力进行了调查,发现中国大学生在阅读中分析解决和评价能力较弱。主要原因在于,第一,教师的一言堂模式容易造成学生思维的趋同性,容易使课堂模式变成单纯的灌输或者输入的模式。另一方面,第二语言习得者的英语水平通常低于他们的思维水平,所以无形中会影响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B(张美俊,2008)。

在阅读课中,我们知道,文本只有通过解读才能获得意义。而文本一旦公开发表,作者原本赋予文本的含义便会边缘化,客观上出现不同的文本(TEXT),这些文本就会被不同的读者解读为Text 1、Text 2,直到Text n。在阅读材料时,我们要求学生不仅仅做到一般性的认知阅读,而是较高层次的评判性阅读,继而做到鉴赏性阅读。所以,探讨阅读课上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是具有可行性的,同样,阅读课应该是最适合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课型。这里要说明的一点是:在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中,由于批判性阅读的特点,教师不必强求学生有统一的“标准答案”,而是只要有一种趋同性的解读即可。

三、多媒体和网络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000年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教学大纲》要求:要积极使用现代的、多元的和全方位的教学模式,在充分利用原有电教设备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开发计算机辅助教学。新大纲还强调:“学校要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设备和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开发新的教学资源,重视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更新教学内容、改变学习方式、培养学习自觉性、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方面的重要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学生为中心的多媒体网络英语教学模式逐步开展。

以多媒体和网络等现代技术作为辅助手段,推进医学英语人文阅读课教学,可以利用网络和多媒体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作为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内容。因为多媒体的形式使得学生的输入从单纯的平面化叙述转变到多方位的输入,包括刺激学生的眼、耳、手等,启动了学生获取信息的感官功能,激发了学生以多种感觉摄取信息的能力。以《医学人文英语阅读》为例,将多媒体和网络应用到课程教学当中,可以大致分为以下三个部分。

1.课前准备阶段。在传统的教学中,沉闷的教学方式缺乏有效的训练方法,无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谈不上对于学生的批判能力的培养。多媒体与网络推广后,教师可以将网络和多媒体作为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因,应用情景―任务―自主探究来进行英语阅读授课(常宏,2011)。不但弥补了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的欠缺,还使学生融入到备课的环节中来。教师在某个既定的情景下,在BBS、QQ、微信平台等媒介上要求,要求学生课前对某一项任务进行准备,学生可以分组完成,实行团队合作,在网络上(google,Wikipedia etc.)搜寻资料,进行资料的分析再加工,即把习得的语言知识进行消化吸收并进一步的创新。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理解了阅读原文,还锻炼了对于原材料分析综合的能力,能够对原材料分析总结,有自己批判性的想法,这样,团队当中的每位同学的思想就会为团队所共享,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在预备阶段,还可以利用回贴、跟贴的形式进行各小组之间的交流,打破了以往同伴协作(peer cooperation)中各小组互不知情的现象,互通有无,有利于大家的共同提高。在每组同学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后,邀请学生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利用PPT进行展示,将小组讨论的结果进行汇报,亦是内容输出的过程。

2.课堂环节呈现出新的特点,课堂不再局限于有限的时空内。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重要的一环是,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激发思想的火花,讨论和辩论等环节凸显重要性。现在的学生对于网络的应用基本上驾轻就熟,对于网络形式也很有感情。教师和学生可以利用BBS、blog等网络交互式手段进行教学,使得每位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网络上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效率,比如说可以利用网络平台,设定材料的时间,规定学生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阅读任务,并对课后阅读任务给出评语和成绩。

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网络几篇同一主题、多角度的文章,在课堂教学时候请大家分析这些文章自相矛盾的观点或者共同的论点。可以得知,在多媒体和网络的教学模式中,课外的工作极大超过了课堂活动本身。

3.课后的监督机制和扩展阅读。许多阅读课的教育专家早已达成共识,即课外阅读部分应占据重要的部分。语言教学不可忽视的是大量的阅读,需要给学生分配大量阅读任务,加大授n内容的开放性,要杂而广,培养学生的多学科视野,增加模糊记忆(李正栓,2014)。但是教师苦于无法监督和衡量学生的课外作业,这部分基本全靠学生的自觉性来完成,本来重要的课程却收效甚微。衡量阅读内容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综述和读书报告。传统的作业形式是学生递交纸质版的报告,老师从中了解学生对阅读技巧的掌握、阅读量的完成、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词汇量的掌握等情况。但是学生数量大,教师每次只能收部分的作业,每学期只能检查有限的几次作业,反馈也不能及时地传递给学生,有时候也无法让全班认识到这是大家的共性问题。所以这一检查方式并未真正的发挥其效果。

网络环境就为师生提供了一个更易交流的平台,以方便教师实行更有效地监督和检测。教师通过Blog、E-mail、BBS平台等交互媒介,及时了解学生完成阅读任务的情况并及时给予反馈。同时,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对于同一话题的讨论和跟贴,可以洞察到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迸发出的火花,并及时的对偏离的思路进行纠正和指导,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

另外,对于学生来讲,可以争取更多的阅读时间。课内搭配课外的阅读模式使学生收益匪浅,也可以使阅读课真正的“课尽其用”,同时还可以增强课外阅读的部分,如推荐学生阅读网络版报纸,不但可以为学生节省一定的经济开支,使学生可以尽可能的阅读更多的材料,同样可以突破地域的限制,接触到最新鲜的词汇和材料,加强新词的敏感性,帮助拓展学生的思维。

四、结语

对于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来说,培养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才任重而道远,这将是未来英语专业发展的方向和重大的命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的深入,英语专业教学模式亟待改革,应用新技术开拓新方向成为教改的新思路。作为英语专业基础科目,《医学人文英语阅读》课在网络媒体的作用下,定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常宏.基于建构主义的多媒体网络英语阅读教学[J].继续教育研究,2011,(6):148-149.

[2]高等学校专业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李晓梅.基于批判性阅读的专业英语阅读教学实验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9(2).

[4]李永灿.批判性思维下的大学英语阅读[M].北京外国语大学,2002.

[5]李正栓,李迎新.美国高校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对中国英语教学的启示[J].中国外语,2014,11(6).

[6]R.Pirozzi.Critical Reading,Critical Thinking:A Contemporary Issues Approach[M].New York:Addison-Wesley Education Publishers Inc,2003.

[7]张美俊.多媒体网络教学――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新模式[J].武夷学院学报,2008,27(6):80-82.

On Cultivating the Critical Thinking of the English Major Students under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The Case of "Medical Humanistic English Reading" Course

ZHAI Shu-juan,ZHOU Kai-lin,CHEN Shan-shan

(School of Humanities,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 100029,China)

Abstract: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s a heated issue discussed among national scholars,who also pay much attention to how to train the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of English major students. The paper is aimed to discuss how to train students' 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under the network of environ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dical Humanistic English Reading" Course teaching.

Key words:the critical thinking;multi-media and Internet;"Medical Humanistic English Reading"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 下一篇:知识产权高等教育现状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