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调查分析

时间:2022-05-30 07:37:07

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调查分析

摘要:采用问卷法对大连地区177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分析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现状及特点。结果发现:(1)自编的《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年级差异显著,自我心理调控呈现逐年提高趋势;(3)学生干部自我心理调控分数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4)获得奖学金及其他荣誉的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评估分数显著高于未获得任何奖励或荣誉的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调查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0-0044-02

一、引言

东西方自古以来就很重视个体自我心理调控的研究,19世纪后期伴随着心理学学科的兴起,学者们更加注重个体自我心理调控的研究。代表性的学者如Kopp提出“自我控制”概念[1]、Snyder提出“自我监控”概念[2]、皮亚杰提出“自我调节”概念等。虽然这些定义与自我心理调控类似,但有所差异。比如自我调节更注重生物基础,自我控制更注重主观能动性,自我监控源于人际交往研究[3]。

本研究认为自我心理调控是指个体依据外部环境变化和内部主观想法,自动地对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施加影响,从而实现自我认知、情绪、意志、行为动态平衡的心理过程。自我心理调控不仅对个体至关重要,对整个社会也有着深远的影响。作为祖国的栋梁,现今的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状况如何呢?本研究试图探讨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的总体情况及特点。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采用自编问卷对大连地区4所高校1―4年级1800名本科生进行施测,共回收有效问卷1776份。其中一年级525人,二年级405人,三年级451人,四年级395人。

2.研究工具。自编《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问卷》,问卷共编制31个题目涉及5个自我心理调控行为的测量维度,采用Likert式五点量表,“1―5”表示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

3.统计分析。问卷调查数据均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三、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的特点

(一)自编《大学自我心理调控问卷》的信效度

国内外学者在研究过程中也编制了一些和自我心理调控相关的问卷,比如国外学者Gestsdottir和Lerner2007年修订的青少年有意自我控制问卷[4],邹丹杰的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5]等,但是这些过于关注自我心理调控的某个点,不能做到全面评价一个人的自我心理调控状况;于国庆编制的大学生自我控制问卷题目数过多、过于烦琐[6]。因此,我们自编《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问卷》,作为测试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水平的测量工具。

1.问卷的探索性因素分析。首先,进行因素分析适合度检验,KMO=0.862,Bartlett's Test of sphericity=1654.562,significance=0.000。KMO值为0.862,表明因素分析数据能够很好的解释各变量之间的关系。其次,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提取主要因素,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素有5个,占解释总方差的69.293%,分别命名为认知调控、目标调控、时间调控、压力调控、情绪调控。

2.验证性因素分析。运用AMOS7.0对800份样本数据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从表1的结果发现,各项指标结果比较理想,RMSEA

3.卷的信度分析。调查显示,无论是各分维度,还是总问卷的信度系数都在0.85以上,表明问卷在总体上有较好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问卷信度良好。

(二)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的年级差异

通过方差分析结果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评估分数具有显著性差异(P

(三)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自我心理调控差异比较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发现,学生干部与非学生干部自我心理调控分数差异显著(P

(四)获得奖学金或其他荣誉的学生与未获得任何奖励或荣誉学生自我心理调控差异比较

通过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获得奖学金或其他荣誉大学生与从未获得任何奖励或荣誉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得分差异显著(P

四、研究结论

1.自编《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测量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水平的评估工具。

2.大学生自我心理调控的年级差异显著,大四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评估分数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自我心理调控呈现逐年提高的趋势。

3.学生干部自我心理调控评估分数显著高于非学生干部。

4.获得奖学金或其他荣誉学生自我心理调控评估分数显著高于未获得任何奖励或荣誉的学生。

参考文献:

[1]Kopp C B.Antecedents of self-regulation:a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J]. Developmental Psychobiology,1982.

[2]Snyder M.Self-monitoring of expressive behavior[J]. Journal of Personality,1974.

[3]Funder D C.The Personality Puzzle[M].New York,2001:55.

[4]Gestsdóttir S,Lerner R M.Intentional self-regulation and positive youth development in early adolescence:findings from the 4-h study of positive youth[J].development.Developmental Psychology,2007,43(2):508-21.

[5]u丹杰,张灵聪,林钟敏.大学生学习自我控制量表的修订[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8-103.

[6]于国庆.大学生自我控制研究[J].心理科学,2005,(6):60-65.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of Self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Behavior of College Students

LIANG Ying-nan

(Colleg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Quality Development Education Research Center, Dalian Polytechnic University,Dalian,Liaoning 116034,China)

Abstract:By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1776 college students in dalian area investigation,analysis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mental control behavior and characteristic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the questionnaire of the college students' self psychological adjustment of good letter validity;(2)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significant grade differences,self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 showed a trend of increase year by year;(3) the student cadre ego mental control sco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tudent cadre;(4) won a scholarship and other honors students self mental control assessment score i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students did not receive any reward or honor.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self psychological regulation;investigation

上一篇: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教育管理模式变革探析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实验室管理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