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争力分析透视

时间:2022-10-26 02:34:29

竞争力分析透视

5大分项竞争力,从不同角度透视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外贸城市的发展与变迁。

水平竞争力强者恒强

2010年同时入围水平分项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30强榜单的城市提升至21座。综合顺序前15位的城市全部入围水平分项竞争力30强榜单,深圳、江苏苏州、上海等外贸“明星城市”仍牢牢占据榜单前排。相比之下,综合实力处于中下游水平的城市能够进入水平分项竞争力前排,主要是得益于某个单项指标的表现抢眼。

2010年,我国城市外贸水平竞争力30强榜单格局呈东高西低走势。东南沿海地区共入围18座城市,除甘肃金昌外,前10位悉数被沿海城市包揽,仍然保持“第一梯次”强大的整体综合实力。凭借人均进出口额、外贸依存度、外贸总值在全国比重等指标的突出表现,广东深圳毫无悬念地卫冕头把交椅,并率领珠三角地区7座城市携手入围;广东东莞成功超越上海跻身三甲,使得珠三角地区整体实力更加突出。与此同时,长二角地区由水平竞争力位于次席的江苏苏州领衔,共占据6席,上海市退出三甲屈居第4位,江苏连云港则落出30强榜单。此外,环渤悔地区的北京、天津、山东烟台、山东青岛稳居其位,海西地区则继续只有福建厦门独自入围。

反观中两部地区,虽进步显著但仍难望沿海地区之项背,相对劣势仍然明显。凭借企业平均进出口规模、变差优势和外贸平衡度等指标的抢眼表现,西北地区、中部地区各自在竞争激烈的水平竞争力30强榜单中抢占4席,均比上年增加2席,成为最大赢家。东北地区入围3席,比上年减少1席,西南地区则仅有云南昆明1城上榜。

结构竞争力内陆不让沿海

2010结构竞争力30强趋于稳定,23座城市连续两年榜上有名,其余7座新上榜城市除福建龙岩外,均为非东南沿海地区城市。从区域分布看,东南沿海城市再次给内陆城市让位,仅占10席。

2010年全球经济重整待发,国内在刺激进出口恢复生机的同时,并未实现外贸结构的同步改善。2010年综合竞争力5强(深圳、苏州、上海、东莞、珠海)在外贸结构的评比上均名落孙山,跌落至50位开外。从进出口规模看,中小城市大量入围结构30强榜单,辽宁铁岭、甘肃兰州、四川巴中位居3甲,进出口值分别为4.8亿、11.6亿和0.5亿美元。而在综合竞争力30强的城市中,进出口规模最小的内蒙古包头也有近20亿美元。这表明对于外贸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的城市,结构失衡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最大障碍,实现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刻不容缓。

效益竞争力靠实力说话

尽管效益竞争力薄弱仍是目前我国城市外贸竞争力的“短板”,但效益分项竞争力与综合竞争力之间契合度较2009年有所增强。2010年,入围效益分项竞争力30强榜单中,14座城市最终杀出重围、跻身综合竞争力30强,“双优模范生”数量比2009年多了5座。

效益榜单稳定性低,连续上榜城市数量逐年减少,2010年进一步减少至7座。得益于多年深厚的外贸实力积淀,东南沿海城市走出低谷、收复失地,再度表现出强劲的效益竞争力。2010年的上榜率虽然尚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但也迅速增多至20座。其中长三角地区占据14个席位,拥有左右榜单分布的中坚力量,浙江9座城市入围,傲视其他省市。珠三角近3年的入围数量分别是7座、4座和5座。从具体城市来看,广东深圳、上海2座外贸“航母级”城市连续3年蝉联效益竞争力冠、亚军后,2010年深圳再度夺魁,上海位次下降1位,仍斩获季军。

发展竞争力新格局渐稳

2010年,同时入围我国外贸发展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30强的城市共计20座。发展竞争力30强榜单上,除广西北海、甘肃金昌和湖南湘潭外,其他城市均在综合竞争力60强之列;综合竞争力30强城市,其在发展竞争力榜单中均在前80位之列。四个方面相对均衡,分别人围“外商投资设备人均进口额”、“人均实际利用外资额”、“进入外贸500强企业进出口比重”和“特殊监管区进出口份额”30强的城市,在发展竞争力30强榜单中各占16、18、17和14席。

潜力竞争力西部仍唱独角戏

潜力越深的城市,其综合竞争力的表现越稳定。在综合竞争力30强中,潜力榜单的城市垄断了前16个席位。同时,2010年的潜力竞争力30强榜单基本保持了上年的格局,新上榜城市仅4座,更新率13.3%。前10强城市中除浙江宁波外均由老面孔所把持,其中广东深圳、上海、广东珠海继续稳坐榜单前3强。妊三角地区有10座城市入围,覆盖率高达33.3%,居全国各地区之首。而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外贸的先天条件不足,潜力榜单上依然只是个别城市的“独角戏”。

上一篇:中国外贸百强城市2010-2011 下一篇:东莞困境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