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v+个+vp”结构中“个”的研究

时间:2022-10-25 10:11:43

分析“v+个+vp”结构中“个”的研究

摘 要:“个”是现代汉语中最常用的个体量词。它具有使用范围广泛,语法功能多样化,使用频率高等特点。语言学家们对“个”的历史及其发展做过系统的阐述,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对“动+个+形/动”结构中“个”的性质问题的认识与研究还处在不甚明确的状态中,至今还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分析“动+‘个’+形/动”结构以及“动+‘个’+形/动”中“个”的使用情况,揭示了“个”的体词化作用。

关键词:“v+个+vp”结构“个”量词;宾语;补语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1-0000-01

引言:“V+个+VP”结构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宋以后“V+个+VP”结构继续发展,在数量上经历了从少到多,在形式上经历了从贫乏到丰富的过程,在现代汉语阶段,此结构仍不断得到发展。“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问题成为了语法界争论的焦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有人认为还是量词,有人认为已经转化为助词了,有人认为可以算联接词,还有人则认为其中大部分仍然是量词,只有少部分才是助词。本文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来研究“个”的使用范围,探讨“个”的虚化。

一、v+个+vp结构的起源及发展过程

我们所要讨论的“V+个+VP”结构最早在唐代就已经出现,宋以后“V+个+VP”结构继续发展。(吕叔湘1984:145)说,“V+个+VP”在现代汉语中可能包含的句法结构在元代以前都已经出现,特别在一些宋元话本、杂剧散曲、明清小说等口语性较强的作品中屡见不鲜,其应用的形式和范围并不比现阶段少。综上所述,我们可以把“V+个+VP”格式的历时发展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唐宋时期,我们称之为初步萌芽期。第二个阶段是宋以后到五四时期,我们称之为繁荣发展时期。第三阶段是现代汉语阶段,我们称之为再度发展期。由于语言自身发展规律以及其他社会因素的影响,一部分语法现象在繁荣发展之后,又经历了一个从广泛运用到规范化使用并再度发展的过程,与第二阶段相比,其结构和语义关系都趋向于简单化。

二、“v+个+vp”结构中“个”的性质问题

“v+个+vp”结构中的“个”的性质问题一直是语言学界讨论的焦点,“v+个+vp”结构中“个”的标记性质存在三种不同的看法。下面介绍这三种观点及研究现状:赵元任先生《汉语口语语法》,1979在分析特殊宾语时就论述到:“表示动作结果的形容词性词语常常以补语形式出现,如‘说明’。可是有时候把它当作名词性词语处理,给加上‘一个’或‘个’,如‘说个明白’,甚至加上一个傀儡性的间接宾语‘他’,如‘我要喝他个痛快。’”熙先生《语法讲义》,1982也论述到:量词“个”放在形容词前边组成宾语,表示程度高。例如:“玩个痛快,跑个快。”“放在动词的否定形式前面组成宾语,表示不停。例如:说个没完,笑个不停。”邵敬敏先生《“动+个+形动”结构》,1984则确认了“动+个+形动”是动宾结构,“个”是数量结构“一个”的省略形式。持相异观点的是丁声树、游汝杰、聂志平先生。丁先生(《现代汉语语法讲话》,1979)说“:喝个痛快”“下个不停”“打得个落花流水”中的补语是带“个”的补语。“个”的词性未加说明。游先生(《补语标志“个”和“得”》,1983)发展了丁先生的观点,提出“现代汉语有两个补语的标志‘:得’和‘个’。”辨析了二者在使用上八个方面的区别。并认为在“得个”这种合成补语标志中“,个”还带有量词的残迹。聂先生(《有关“得”字句的几个问题》,1992)则直言“:‘打个落花流水’,这个‘个’实际上是结构助词。”

不难看出,学者们分析“动+个+形/动”结构,实际上关注的是结构中“个”的性质。把“动+个+形/动”分析为述宾结构的,倾向于把“个”看作量词;把“动+个+形/动”分析为述补结构的,倾向于把“个”看作助词或与“得”同功能的词。祝克懿先生(《析“动+个+形/动”结构中的“个”》,2000)认为“:‘个’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为适应交际的需要,不但发生了量变,从指示数量扩展到指示名量、结果、程度、情状等,还发生了质变,部分在非名词性词语前的‘个’指量意义逐渐弱化,发展出连接功能,已从量词演变为结构助词。”祝先生把“动+个+形/动”中的“个”从历时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在“动+个+形/动”结构模式中“,凑个热闹”类结构是述宾结构,“个”是指示名量的量词;“搞了个乱七八糟”、“问个明白”类是述补结构,“个”是指示结果、情状、程度的量词;“说个没完”类结构也是述补结构,但“个”是附着于动词作补语标记的结构助词。祝先生没有像上述的几位先生各执一端,而是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来谈量词“个”到助词“个”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张谊生先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话过程的个案分析》,2003)则从共时和历时的角度作了更为详细的描述和解释,从共时平面描写和分析“V个VP”结构及其“个”的性质和类别,从历时平面考察量词“个”虚化为助词的轨迹和机制,并且他还从内部结构关系将“V个VP”由动宾到动补可以依次细分为五个小类:图个新鲜/凑个热闹>洗个干净/烧个精光>围了个严严实实/打了个落花流水>喝他个痛快/闹他个人仰马翻>说个不停/闹个没完没了。同时他还指出,只有第五小类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述补结构,如果从V和VP的结构关系和“V个VP”的表达功用看,那么,只有第一小类才是严格意义上的述宾结构。这个结论正好与祝克懿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同。

上述各位学者们有代表性的研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量词赵元任熙邵敬敏认为是量词;助词丁声树游汝杰等人认为已经转化为助词;大部分还是量词,小部分已经是助词祝克懿张谊生等人。通过对现有的有关资料和研究成果,各家的观点不尽相同,但是尽管如此,大家都看到了“个”的特殊用法,承认量词“个”在虚化,这是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

我们认为以上三种观点都有存在的理由,他们所产生的分歧可能是思考的基点、表述的范畴不同造成的。我们比较赞同祝先生和张先生等人的观点,即:认为在“v个vp”中的“个”已超出了原有的量词用法,不处于纯量词的范畴内,而开始从量词向助词发展。本文对“个”的性质的理解,正如张先生所说,“个”的性质在连续统中究竟在哪里切分,完全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和需要。

参考文献:

[1] 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2] 刘世儒.汉语语法教材.第二编:词类和构词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

[3] 王绍新.量词“个”在唐代前后的发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

[4] 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 祝克懿.析“动+个+形/动”结构中的“个”[J].汉语学习.2000

[6] 邵敬敏.“动+个+形/动”结构分析[J].汉语学习.1984.

[7] 张谊生.从量词到助词―量词“个”语法化过程的个案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3

[8] 吕叔湘.的应用范围――附论单位前一字的脱落[C].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

上一篇:浅析外来语对中古英语词汇的影响 下一篇:从词汇拼写层面分析美国英语的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