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时间:2022-10-25 09:47:40

多媒体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的整合

数学教育不仅要向学生灌输本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交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创新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多媒体教学技术进入课堂,强有力地冲击了传统高中数学教学。多媒体这一现代技术,为数学“思维的艺术体操”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表演舞台”。使高中数学教学取得了“效率高、印象深、氛围雅、感受新”的明显的正面效应,尤其是多媒体的全方位、多视角、多层次,多变化的演示功能,使得抽象的数学教学有了直观的可操作的“模拟实验”。许多在以往课堂教学中学生难以理解,教师不易讲清楚的数学难点,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就不讲自明、难点不难了。

然而这种通过“人脑”操纵“电脑”,来达到“电脑”教会“人脑”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在我国目前还处于刚起步阶段,由于受到计算机技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和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经验不足的影响,不可避免地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扩大它的正面效应缩小它的负面效应,就成了我们值得研究的新课题。下面从几个方面谈谈传统课堂与多媒体教学课堂结合的几个问题:

一、传统教学的缺陷

高中教材中许多教学内容相对难学,学生对感性材料掌握有限,理性思维相对滞后,传统的粉笔加黑板的课堂仅以语言、文字、数字、图表、公式、定理、法则等符号体系搭建起来的知识场景枯燥,易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疲劳厌倦。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过于注重讲授式、接受式、填空式的教学,注重概念讲述,定理证明,解题步骤的烦琐分析,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有些概念的理解用常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一定的效果,导致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欠缺。这难以达到“素质教育的核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的。

二、多媒体教学的优点

多媒体教学,图文并茂,不仅可以给学生多感官,多种类型刺激,而且由于它能集成大量的感性材料,生动、形象、直观、细致地模拟一些抽象的过程,贴近学生实际,交互性强等传统教学技术无法具有的优势,特别适用有关几何图形和函数图像的教学,能给学生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获得直观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学习效果。

三、多媒体教学的一些负面影响

(一)激情与理智

数学曾被部分学生认作是“枯燥无味”、“深奥莫测”的学科,通过师生的情感沟通和交流,特别是通过教师富有激情的启发、诱导,往往会激起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一旦师生一起进人“角色”,并产生探索真知的思维“冲动”、课堂教学会出现十分生动活泼的局面。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数学教学也如同足球运动一样,是一种“激情加理智”的思维运动。然而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数学教学时,没有情感的大型屏幕的显示成了教学的“三角”,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以及教师的主导作用似乎有所削弱,教学气氛有点沉闷,由此产生的负面效应,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投入与收益

目前我国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尚处于试验、摸索、起步的阶段,在这一阶段中,人力、物力上的较多的投入,不能产生与投入相对应的效益,是完全正常的。然而如果不及时改变这种多投入、少收益的状况,对进一步推广使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是十分不利的。当前应尽快研制一种非计算机专业人员也能操作的类似“傻瓜机”的平台,从而使普通教师都能进行课件的编写、制作与使用,这样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就能得到大面积的推广,若再辅之以充分的资源的共享,那么“少投入,多收益”的美好前景必将展现在我们面前。

(三)独立与依赖

由于数学思维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逻辑上的严密性两大特征,因此,当学生处于缺乏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启蒙阶段时,依赖于多媒体的演示功能这一“模拟实验”手段,将数学模型进行形象、直观的展示,从而使得学生的“数学思维的艺术体操”得以顺利进行,这真是“此时有画胜无画”、“此时无声胜有声”。然而当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达到一定程度时,不恰当地、过分地依赖于多媒体的演示功能,那就限制了高中生独立进行思维的空间,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时只有我们应用“启发式”,让学生自己张开“思维的翅膀”,在奥妙无穷的“数学王国”中独立自由地飞翔,这样才能使数学教学、从“此时无画似有画”,进一步达到“此时无画胜有画”的境界。

由此可知,只有正确、适当地使用“此时有画胜无画”的演示功能,才能扩大其正效应,缩小其负效应。

四、“优势互补”原则

“几何画板”、“几何专家”等软件的引进使我们的认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计算机在数学教学中存在深藏的潜力,但把潜力转化为胜过传统教学的优势还有待教师的挖掘。计算机进入数学教育必需考虑数学教育的学科特点,满足数学教育的特殊要求。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之间的关系,有着这样两个特征:不可替代性和极强的互补性。

多媒体技术所特有的“短、平、快”高效传递信息的功能,可以弥补传统教学中效率低的不足。然而,多媒体技术快节奏、大容量所传递的信息,可能会“一传”不到位,这时可以充分利用传统教学所具有的特点“慢品味”、“细咀嚼”地传递信息,让其发挥“二传手”的作用,使知识信息的传递真正落实到位,也可使学生接受知识信息时,不会产生“消化不良”的现象。

多媒体的演示功能固然可以便传统教学中一些较难解决的抽象的数学问题,通过形象直观的演示得以解决。然而,若企图用形象思维来代替抽象思维,势必会造成学生思维上的“惰性”和“软骨病”。因此,我们只有选准多媒体技术的最佳作用点与最佳作用时机,才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的优势。而对那些传统教学手段能够解决的数学课题,就不必要哗众取宠、弄巧成拙地去使用多媒体技术。

总之,只有正确处理传统与现代这两者的关系,扬长避短,甚至交替使用这两种教学手段,才能充分扩大多媒体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正面效应,并缩小其负面效应。

随着多媒体这种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出现,如何应用新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教学策略来最大限度地扩大其正效应、缩小其负效应,乃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值得研究的新课题,我愿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此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

上一篇:大学计算机教育新模式的构建与实践教学 下一篇:在多媒体中共享师幼互动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