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设计作业,演绎课堂精彩

时间:2022-10-25 07:49:30

有效设计作业,演绎课堂精彩

当今不少的品德课堂充满着炫目的媒体资料、丰富的游戏活动等内容。然而,看似繁华的课堂过后,我们为学生到底留下了什么呢?学生带着什么走出课堂,走出教室,走出校园?品德课究竟该不该设计有效的练习?如何通过有效的练习提升教学的实效性?笔者在《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没有沿用老套的做法,采用丰富的媒体资料和热热闹闹的游戏,而是摒弃了多余烦琐的提问,摒弃了枯燥乏味的说教,设计了三种看似简单却用意深远、层层递进的练习,通过练习,加深学生的道德体验,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课前实践探究型作业――生活照进课堂

(一)写一写,叩响学生的心弦

品德课程具有“生活性”,这就要求教师在预设课前作业时,关注学生的真实生活。笔者在教学《谢谢你们,我的父母》一课时,就设计了这样一张课前调查表,让学生带回家,回忆一周以来爸爸妈妈为这个家,为自己做了哪些事,然后完成表格。

一周调查表

――父母为家庭所做的细小、琐碎的事

1.

2.

3.

4.

5.

6.

7.

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这样的课前探究实践型作业,让学生带着任务真正地走进自己的生活,进行前期的材料和信息收集活动。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就会发现父母为自己做了许许多多的事。学生心底:“啊,爸爸妈妈为了我的成长,倾注了数不清的关怀。”这根情感之弦轻轻叩响了。

(二)谈一谈,走进学生的心灵

这样的作业很好地与学生生活进行了链接,同时也是教学的起始部分。学生在收集资料、填写表格时初步了解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为自己做了很多,非常辛苦。

在课堂上,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了课前填写好的调查表,这其实就是学生在交谈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过程。这种形式能够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让他们初步体会到父母的辛苦。

课前实践探究型作业,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如观察、调查、采访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学生完成课前作业的过程就是让生活照进课堂的过程,就是学生获得个体情感体验的过程,就是拨动学生心弦的过程。

二、课中情感体验型作业――情感弥漫课堂

课中作业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与教学环节紧密结合、全员参与的教学活动。在《谢谢你们,我的父母》课堂教学中,笔者就设计了这样一项作业:

父母为家庭做的事 一个月(约4周) 一年

(一)算一算,震撼学生心灵

这次作业是课前作业的提炼和延伸,是课外调查与课内计算的一种融合。在课堂教学中,笔者组织学生依据课前实践探究型作业“一周调查表”,进行四人小组交流,看看哪些事情是每个家庭的爸爸妈妈都在做的,以引起学生之间的共鸣。小组交流之后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让学生知道很多事情是每个父母都在做的。学生随后当堂计算大多数父母所做的事情的数量,在数字慢慢变大的过程中,学生的心灵也受到震撼,可以说是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在这张作业表格的第五列和最后一行教师别出心裁地设置了省略号,正是这个省略号形象地说明了父母为家庭的付出是长年累月的,所做的琐事也是不计其数的。学生在其默默计算的过程中,内心是不平静的,他们正在用真心来体会,从而明白父母为家庭做的事情是无法用文字来记录、用数字来计算的,进而体会到父母为了家庭的幸福生活付出了很多,最终实现了调查实践到情感体验的转化。

(二)说一说,迸感火花

仅仅让学生感受到父母为自己付出了很多,很辛苦,这还是不够的,不能达到以知导行的转变。于是在课堂教学中笔者趁热打铁,再次利用这项作业,还是从父母为这个家庭所做的琐事上入手,让学生对照自己,找一找父母为家庭所做的事情中,有哪些事是自己能做的。接着笔者进行了一系列的追问:当我们尽自己所能做了这些事情以后,我们的爸爸妈妈就会怎样呢?

1.晚上,如果我的作业做得又快又好,爸爸就能……

2.早晨,如果我能自己洗漱,妈妈就可以……

3.如果我能早点起床,爸爸就能……

4.如果我能自己整理房间,妈妈就能……

笔者并没有到此停止,而是就这个作业继续提问:还有哪些是我们还没有做过的,为什么呢?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很自然地发现,父母每天辛苦劳累的事情有很多是自己能做到的。同时学生也领悟到,自己的一点努力会减轻家庭其他成员的负担,增加家庭其他成员的幸福指数。当然,调查表上还有一些事情是学生目前还不会做或者是还没尝试去做的,那么就让学生找找原因是什么。在你一言我一语的叙述过程中,学生迸感的火花,并且明白只要是会做的事,那就要主动去做,还不会做或者是没做过的事应该尝试着做,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家里的一分子。经过这一过程,以知导行的效应就自然而然地达到了。

在笔者的引领下,师生、生生互动交流。这样的碰撞、融合,深化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了学生的情操,真正实现了体验德育和行为德育的目标。

三、课后行为训练型作业――知行合一回归生活

(一)做一做,拓展作业的外延

通过课前作业、课中作业的过程,学生的道德意识、情感体验和行为意识,在原来的基础上已经有了提升。笔者进而设计了这样一道课后行为训练型作业:“同学们,此时此刻,你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感动。别忘了爱和责任是要付诸行动的,回家去为我们的父母、为我们的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吧!课后请你完成下面的表格(请父母给你加‘’)。”

(二)评一评,反馈作业的效果

学生回到家后,通过自己的行动,为自己的家庭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体会到爱和责任是要付诸行动的,以真实的行动回报了父母的爱。

品德课程具有“从生活出发还必须回到生活中去”的特点。这也就是说品德教学要向课外延伸,引领学生走向生活,让课堂与生活接轨,达到知行合一。因此,课后的作业尤为重要。《谢谢你们,我的父母》最后的作业设计旨在指导学生关注自我行为,帮助学生养成关心家庭生活、分担家务劳动的习惯,从而具备家庭责任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鹅卵石臻于完美,并不是锤的敲打所致,而是水的轻歌曼舞使然。同样,品德教育也需要水一样的艺术。在教学过程,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小学《品德与社会(生活)》作业设计如水一般富有柔韧性。这样有效的作业设计和实施,演绎着品德课堂的精彩。

(浙江省湖州市湖师附小教育集团 313000)

上一篇:例谈基于语篇的英语词汇教学策略 下一篇:德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