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时间:2022-10-25 04:09:36

【中图分类号】G625.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05-0122-01

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孩子的行为习惯总能从父母那里找到影子。说话,走路,睡觉,思想境界都打上了父母的烙印。那么,作为父母,怎样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呢?我认为:

第一,一个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先决作用。在一个和睦的家庭里孩子就能健康的成长,在学校就能做到团结同学,帮助他人。反之,在一个闹离婚的的家庭里,孩子就没有爱心,甚至轻生。

我讲一个实际的例子,我曾经教过一个学生,当时她在小学四年级,有一天的中午,她在教室里要跳楼,被一个同学拽住了,好险啊!若不是被拽住,其后果就很难想象。我知道后,上楼时腿都快软了,问是什么原因时,她满脸流泪,哭诉着说她爸妈离婚了,是听她阿姨说的,她感到她爷爷很可怜,她活着没有什么意思了。经过我和校领导的耐心和细致地思想工作,她保证以后不再轻生,但不能跟她姥姥说此事,说她姥姥对她可凶了,我就没说。后来她爸知道此事后,说他对不起老师,对老师的工作表示了感谢。

第二,家长不能溺爱孩子。孩子刚会说话,就学会了骂人,就学会了用巴掌打爷爷的脸,就学会了用脚踢爸爸。这怎么行呢?这样会养成学生任性的坏习惯,小小年纪,以自我为中心,就会养成极端自私自利的坏毛病。

我曾教过一个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数学学得很好,可是有几天未到校,他舅舅到学校来说他不愿意上学了,他怎么做工作都无济于事,真拿他没办法。当时,我虽然不是他的班主任,只是代课老师,但我有一种责任感,觉得如果他不念书了会毁了他的一生的。就主动要求去学生家里做思想工作,他答应第二天来学校。他舅舅很感激,说:“给你们老师一月一万元也不多,我做了三天的工作你们不到一个钟头就做好了,佩服,佩服。”还端来了大西瓜给老师们吃。

第三,要尊重孩子,但不能放任孩子。有的家长,孩子放学回家后,不辅导孩子家庭作业,对孩子放任自流,孩子上网,抽烟,喝酒,甚至小偷小摸,家长就是没办法,束手无策。对这类学生,家长就要多和老师联系,共同教育。

我曾教过一个小学四年级学生,他就是此类,经过老师和家长的共同教育,他不但改掉了坏习惯,学习也进步很快,经我给他辅导的奥运征文,曾获得了全国优秀奖。

第四,我建议各位家长,要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好孩子,自己首先要做好爸爸,好妈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嘛!用人格的力量教育孩子比什么都重要!

最后,我希望家长在学校放学后,要让学生松口气,再让做一做家庭作业,或写半小时字,或交流当天的学习任务或学校的新鲜事,使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既长身体,又长知识,还要明事理。

只要家长和老师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重任,我们的孩子才有希望。愿老师和家长就像左手和右手一样协调配合,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阳!

上一篇:初中英语语感培育的有效措施 下一篇:论挖掘生活语料对汉语课堂教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