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初探

时间:2022-10-25 03:16:50

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初探

摘 要: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沟通――师生互动的起点;兴趣――联系师生互动的纽带;设疑――是师生互动的核心;讨论――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在传统的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往往倾向“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造成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不浓,自然教师的主导作用就会落空。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密切联系,相互作用。教师的教完全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的学又影响着教师的教,二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教学效果也直接取决于师生双边开展活动的成效。所以,笔者认为当前优化课堂教学,重点是放在解决好师生的双边活动上。在课堂教学中,既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师生融为一体,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本文拟从教学中如何开展师生互动略陈管见。

一、沟通――师生互动的起点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尊重学生、信任学生和严格要求学生,使之成为自主、能动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作用,就在于掌握和运用学生自身发展的规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学生的自主性,提高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中,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深入学生,和学生交流沟通。这种沟通主要是教师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和心理方面的沟通。首先教师要对学生知识水平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拟定一个师生互动的计划,这样教学过程中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寻找传授知识进行师生双边活动的最佳切入点。例如,在讲授“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时,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有过买到假冒伪劣产品的经历吗?你是如何处理的?”这个问题针对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健全的条件下,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事件经常发生,但是由于人们的法制观念不强,往往是忍气吞声去对待、受侵害。初中生作为小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还很淡薄,不清楚自己依法享有的权利。所以,我在课前先和几名学生进行沟通,了解他们自己购买什么商品,使用情况怎样,大体摸清学生一般都不知道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了解了这些基本情况后,一上课就提出这一个问题,很多学生马上举手,急于说出自己的经历,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诉说自己购买什么样的假货,接着我就问他们怎样解决的,结果所有学生都自认倒霉。我因势利导,告诉他们这些问题我们同样可以依靠法律来解决。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依法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整整一节课都是在教师讲知识、学生提案例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既学到了法律知识又弄明白了自己的疑问,在师生交流过程中接受了知识。有的学生甚至下课后还跑到办公室来请教心中的疑问。取得这样的效果,主要在于课前和学生进行了沟通。

二、兴趣――联系师生互动的纽带

杨振宁博士说:“成功的秘诀在于兴趣。”兴趣是创造的动力,成功的先导,一个人的创造性成果,无一不是在对所研究的问题产生浓厚的兴趣情况下所取得的。所以,要进行好师生双边活动,教师在教学时需激发学生的兴趣,用兴趣的磁场吸引学生去思考、去探索、去创造。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果教师巧于设计问题情境,熟练地驾驭语言技巧,将引人入胜的寓言,脍炙人口的诗歌,言简意赅的歇后语,饶有兴趣的民谣,美妙动听的音乐,启迪智慧的谜语,幽默风趣的漫画等融入教学中,让学生每上一节课都有新的感觉,新的发现,新的体验,从而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保持活跃的思维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萌发创新意识。同时也最能引起师生的共鸣,为师生互动,创设了良好的情境。例如,我在讲解“开拓进取,可贵的心理品质”时,捉了一只大苍蝇,学生都很奇怪,老师拿苍蝇干什么?下面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面对一张张疑惑的面孔,我问学生:“你们喜欢苍蝇吗?”“不喜欢!”有的说苍蝇很脏,有的说苍蝇身上有细菌等等,看着学生讨厌苍蝇的样子,我说:“可是有人在办工厂生产苍蝇。”学生们立刻奇怪地睁大眼睛,等着我说出原因,我说科学家发现苍蝇体内含有一种抗菌肽,比抗生素有更强的杀菌能力。通过这一饶有兴趣的话题,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整节课师生都在愉快的交流中学习了知识,此时更多的不是教师在讲知识,知识成了师生互动的媒介,当然媒介的载体是兴趣,可见只要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用新颖的方式去诱导,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迷恋学习,迷恋于科学,教师便能轻松地传授知识,学生愉快地接受知识,是兴趣在连接着师与生的关系,促进了师生的互动。

三、设疑――是师生互动的核心

兴趣是为师生互动烘托了气氛,但不能完全让学生去钻研知识,不能完全让他们体验到自身去探索从而获得知识的乐趣。陶行知先生说:“发明千千万万,起点是一问”。教学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师生互动的根本在于解疑。所以,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疑问,巧妙质疑,于无疑处设疑,去撞击学生的思维火花,进而激发学生积极思考。课堂教学中应巧设一些联系实际,给人启迪,能激发、唤醒、鼓励学生的主体意识的疑问,调动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师生互动在学生质疑、教师解疑的过程中进行,不是简单地一问一答。设疑要注意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师生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教与学。设疑要注意兼顾启发性和探索性,达到预期的目标,那些肤浅、平庸的设疑,零敲碎打、毫无联系的疑问;单调、陈旧、八股式的提问;置学生于被动地位的提问等等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师生互动也就陷入了僵局。设疑侧重启发学生思维,积极去探索,设疑要注意适人,设疑要兼顾全体学生,按照问题的深浅,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进来;设疑要适时,一方面要按照传授知识的顺序,学生接受知识的规律,在关键处设疑,另一方面又要把握学生在听课过程中反馈时的质疑,做到及时准确,总之设疑是师生互动的灵魂,是一节课成败的关键。

四、讨论――师生互动的有效途径

所谓“讨论式”教学法,就是对一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知识、观点,由教师拟出问题,然后在教师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知识和思想的交流、切磋乃至争辩来达到教学目标的方法,这种讨论是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交流为中心,学生广泛交流思想、交流信息,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只是给予巧妙地启发和点拨。一堂好的讨论课,能使师生融为一体,可充分体现出教师主导作用,它对克服教学中的一味“满堂灌”和单纯的“注入式”的弊端很有效。在讨论过程中要坚持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有效结合,不能教师引导和学生讨论“两张皮”。坚持做到“讨论式”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有利于突破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联系实际,解决学生中的热点问题。这样的教学不只为学生打开了知识的窗户,开阔了视野,而且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参与能力,开启了师生互动之门。

目前,我国教育面临着一场重大改革,我们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使师生双边活动,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在课堂教学中处于突出的地位。只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从而达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作者单位 重庆市云阳县第三初级中学)

上一篇:浅析小学班级管理中的激励策略 下一篇:中职数学教育现状及对策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