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开放的实践课堂

时间:2022-10-25 02:52:05

自主开放的实践课堂

【背景与导读】

《有趣的平衡》属于六年级第六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综合应用的第一课时,本节课是在学生掌握了比例知识的的基础上设计的,其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并初步感受杠杆原理,同时通过验证这一规律,发现当杠杆“左边的钩码数×刻度数”的积不变时,“右边的钩码数”和“刻度数”成反比例关系,加深学生对反比例关系的理解。本活动操作性很强,教材安排了三个活动,制作简易杠杆,探索规律,体会杠杆原理。应用规律,体会反比例关系。为了加强学生的活动,激发创造潜能,我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书本制作的简易杠杆有局限性,只能研究左右各一组的平衡。我制作的杠杆更有利于学生发现平衡的更多奥秘。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设计开放式的教学课堂。学生自主的提出问题,经历猜测-实验-操作-观察-计算-推理验证一系列的活动过程。

【片段与反思】

一:谈话导入猜测平衡条件

1.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对科学研究也有帮助,古时候神话故事中的风火轮,千里眼,顺风耳现在还是神话吗?希望这节课我们像朋友一样互相合作学习有用的数学,重要的数学,好吗?这节课我们学习什么呢?

学生说平衡,师板书:平衡

检查桌面上的杠杆平衡吗?

2.对这个课题你想了解什么?知道什么?

【反思】分组活动、分工合作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容易使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获得成功的体验。学生总爱把自己当成探索者、研究者、发现者,所以本课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受到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符合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生:怎样才能保持平衡?

师:你真是一个爱思考的孩子。一语道破今天要研究的核心问题,怎样才能让两边保持平衡?你知道吗?

生:两边重量相等

师:就是以支点为中心左重量等于右重量,我记录下同学们第一次猜测,

并反问一定平衡吗?

生:位置也要相等

师:就是离支点的距离也要相等才能平衡。

板书二次猜想:左质量左距离=右质量右距离

快速验证一下我们的猜想。小组挂一下

3.小结过渡:对这个结论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学生先说:距离不相等重量不相等时也能平衡吗?

师:又是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距离不相等重量不相等时也能平衡吗?能吗?

能。看来两边距离相等重量相等并不是平衡的唯一条件?还有其他的平衡对吗?哦,不过这也仅仅是我们的猜测,正确吗?需要验证。好,让我们用事实说话,用你们的学具找出这样的平衡好吗?下面分组活动,请先看一下活动要求。

出示幻灯:

【反思】学生经常玩跷跷板具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在进行学习时,进行大胆地猜想和预测,激发了学生探究、实践、验证的欲望。

二:活动探究感悟平衡条件

1.小组合作创造不同的平衡,师收集作品展示

过渡:同学们暂停实验,你们真了不起呀!真的找到了距离不相等,重量不相等的平衡?还用这么美观的图表示出来了。这图什么意思,介绍一下,距离多少重量多少?

2.解说作品,生说不清,师点拨,你的意思是说,支点左边5刻度处放一个钩码,右边一刻度处挂5个钩码就平衡了。验证一下。

评价:真不简单,不仅能用图表示出找到的平衡!还会用数字描述,挺有数学眼光哟!接着说。

3.小结:我非常佩服同学们。得出了左右重量相等距离相等可以使杠杆平衡的结论,现在又动手发现了这么多左右重量不相等,距离也不相等时杠杆仍然可以保持平衡,

过渡:那想一想到底在什么条件下才能使两边保持平衡?…….

怎么能让我们观察起来方便一些呢?很好,不愧是学数学的能用数学眼光来看问题。怎么用数字表示?举例说明这就是数字的好处,一目了然。

下面大家就把这些平衡用数字统计在表格中。然后分析计算,想一想怎样才能使杠杆平衡?幻灯出示:活动二

【反思】课堂上我让学生从生活的直接经验开始,动手操作创造出平衡,并用直观形象的图示表示出来;然后抽象成数学符号,计算推理出杠杆原理。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抽象分析体会杠杆原理

1. 小组统计数据,

2. 计算分析,有什么发现?让同学们把算式演板

3. 你们越来越会数学了,解释一下?汇报:先叙述算式的意思,多人汇报。重量相等距离相等的平衡符合吗?列出算式

4. 总结一下,我们伟大的发现诞生了:

5. 板书完善等式:左质量×左距离=右质量×右距离

6. 完善课题:伟大的发现诞生了,这就是平衡中的奥秘。知道吗?它在科学上叫杠杆原理,数学重要吧,与科学也有关联,是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阿基米德经过反复多年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同学们在短短的时间也研究出来了,我也为你们感到骄傲。

【反思】本节课贯穿“实验-发现-验证”思路,整节课教学过程注重了学习方法,思维方法,探索方法的获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是如何被发现的,结论是如何获得的,体现了“方法比知识更重要”和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过渡:下面我们到生活中找找,课前大家都说数学在生活中广泛应用,那今天所学在生活中有应用吗?

四:联系生活,知识应用,解决实际问题

1、生活中有那些的关于平衡例子?你能说说吗?跷跷板,大个子压小个子

2、利用平衡的规律解决问题。(课件出示)

星期天,爸爸带小明和妹妹到公园去玩翘翘板,小明体重44千克,妹妹体重35千克。如果要让翘翘板两边平衡,你至少可以想出几种办法?

【反思】通过自主探究,获得杠杆平衡的规律后,设计了应用性练习,引导学生将获得的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学生将书本知识转化为能力。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

总之,综合应用活动的教学重在实践,重在综合。重在实践是指在活动中注重学生自主参与,全过程参与,重视学生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重在综合是指在活动中,注重数学与生活实际,数学与其他学科,数学内部知识的联系和综合应用。

上一篇:让小学数学课堂更加联系生活 下一篇:浅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