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时间:2022-08-10 11:36:18

论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巧妙地采用对话教学法,使学生在交流与沟通互动中感受和积累下感性的资料,提高学生理性认识和接受能力,增强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对话教学法 小学 数学教育 应用

近几年,对话教学法越来越受到师生的欢迎,也是我国古代教师常用的一种教学法,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氛围内,通过语言、表情和行为等进行沟通交流,教师扮演者引导者的角色,学生扮演主体的角色,用言语、理解和反思等互动的方式学习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境界和价值的一种教学形态。所以对话教学能提供学生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尊重学生自身的主体性,让学生于真实的情境中探知教学内容的趣味。对话教学除了用言语交流外,还要进行立体多方位交流,如眼神、表情和动作等都是师生对话教学的形式。对话教学极富创造性,师生和生生关系也开始迈向人性化的发展趋势,并建立在民主和平等的对话基础上师生关系,才能提高教学的质量。在对话的过程中,教师用思维带动语言,牵引学生进行思考和实践,形成信息传递的一座桥梁,更能增强师生之间教和学的效果。

1.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把握对话教学的时机

对话教学需要把握时机,不能整堂课程都采取对话教学,从而减少了对知识教学的实施。教师合理地进行对话教学,可以启发学生采取多角度的形式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潜在的沟通欲,进而实现师生和生生对话、交流。对话教学中,数学教师需了解学生的思维发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并引导学生去进行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让学生学会以对话的方式让别人了解自己的思想,从而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

如在《认识厘米、用厘米测量》这一课的教学时,学生脑海里没有“cm”这个单位的概念,教师不能刚开始就进行对话教学,需要在学生熟悉“cm”这个单位以后实施。教师可通过对尺子上单位的认识让学生明白“cm”的重要性。再让学生用尺子对自己的铅笔或者本子的长度进行测量,此时,教师可通过问话“测测你的铅笔或本子有多长?”让学生纷纷踊跃实践,并积极回答,从而展开对话教学的过程。

2.在小学数学教育中分小组进行对话教学

分小组学习在教学中逐步得到广泛应用,学生容易接受,教师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分小组对话也是对话教学中的一种教学活动之一,师生在小组的对话中,都以参与者这一角色投入,更能将对话教学实施起来。小组学习展开之前,教师可按照教学内容创设出相应情景,引导出课文的主题,让学生进行交流学习。学生进行小组交流学习时,教师需要观察每个小组的活动情况,也可以融入某个小组的讨论中。

如《圆的周长》这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分为数个小组后,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线段长的测量和计算,并温习一下圆的定义,在引导小组组员去探讨,怎样得出“圆的周长”?教师也可让学生用纸制作一个圆,并测量它的周长,探索圆周长的计算规律。在小组讨论学习的时候,教师要适当将线段与圆的关系向学生讲解,从而引导学生联系。还需要告诉学生,假设用C表示圆的周长,d表示直径,那么通过师生对话,小组交流,让学生逐步得出圆周长的公式:C=πd。

3.在小学数学教育中为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环境

对话教学就是将外界的知识信息转化成为自己的知识的一个内化过程,属于知识的认知过程。自身的经历体验源自学习主体在投入学习与交流后,外界信息内化的结果,因此,反思所学知识属于更深层次的一种学习过程。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自我反思的学习环境和机会,尽量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的体验和实践学习的机会,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进行自我内化,提高学生思考数学的能力。

当学生认识和测量了厘米、分米、米、千米等数量单位以后,教师可适当为学生创造一个自我总结知识的机会,还可让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生活中实践,如让学生回家测量自己的身高、桌椅的长度和宽度,测量自己1分钟可以跑多少米、半小时可以跑多少千米等等活动,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内化。

4.在小学数学教育中运用对话正确引导学生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

小学生对数学带着浓厚兴趣和极大的热情,对数学符号也极度敏感,教师需善于观察和发现学生的数学兴趣点,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用各种的数学逻辑联系及数学符号表达自身的观点,肯定学生提出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去分析和解决自己遇到的数学问题,从而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如对于《两位数减法》的一课,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学生习惯了一位数的减法,无法运用退位减法。讲师在讲解之前,可让学生口算:15-9,24-8,34-6等算式,再引导学生计算:30-12,45-23等算式。以30-12为例,首先教师要告诉学生列竖式注意的事项,即相同的数位对齐;其次,问学生:十位的3被借走了一个1,还剩几?10-2=?,个位上写多少?再次,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计算45-23,32-24这两个算式的结果,并讨论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最后,得出算式的答案,并了解笔算减法的注意事项:相同数位需对齐,从个位减起,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上10再减。通过这种探索问题、分析和实践解决问题的方式,让学生能熟悉所学知识,并学会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

综上所述,对话教学在遵循小学生认知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让小学数学教学由平面教育转向立体化教育模式。对话教学不但需要师生之间用言语实行交流和学习,而且需要在教学中实行立体全方位的学习交流。认知规律的发展,表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由一个知识及技能的习得、获知、内化和稳固到联系实际生活的过程,如学生提出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发展,大部分是取决于教师精妙的点拨和有意识的培养,教师在数学的教学中,需要巧妙利用对话教学法把数学思维和数学符号等知识用语言的形式自然融入学生生活,从而提高学生在数学解题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白秀华.对话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J].教育科学周刊

[2]王志宏.小学数学对话教学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

[3]刘兰英.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上海市Y小学的个案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上一篇:注重动态生成,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下一篇:如何培养初中生的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