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时间:2022-10-25 02:34:07

浅谈初中科学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摘 要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教学上的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的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探究来源于问题,要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教师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有意识地创设情境使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得以发挥。

关键词 初中科学教学 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1转变教学观念,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与旧教材相比较,新教材在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编排方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变化,新大纲教学目标的维度增加,要求更为全面和人文化,突破了学科本位,注重社会、学生发展的需求,教给学生在用科学知识解决生产生活实际问题时应有的观察视野,思考角度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供开放和主动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以辨证的观点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问题。强调学生走进实验室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活动,通过探究活动和合作学习,获取知识,体现实验是获取知识和学习探究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关注学生渴望了解科学的情感。从教材表面看,新教材的内容总量减少,难度降低了,但知识面增加了。所以在课程的实际操作中正好相反,对教材进行加工、整理,使之变成学生熟悉的有亲身体验的感兴趣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由“学生跟着教师走”变“教师围着学生转”,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究性实验,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使探究性实验真正发挥其教学实效。

2改变教学定式,鼓励学生发现问题

要转变学生在实验中的地位,让学生通过实验对新知识的探索,去体会求新、求异的乐趣,达到培养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教师应勇于抛弃旧的传统教学模式,大胆进行改革,为学生创设探究求新、求异的实验情境和机会,让学生去实践、去探索。例如:学氧化碳的制取时,教材中直接告诉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笔者在具体教学中有意把学生分成A、B、C三类实验组进行对比实验,去探索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方法:A组用石灰石和稀H2SO4反应,B组用石灰石和稀HCl反应,C组用Na2CO3和稀H2SO4反应。实验前,提醒学生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如产生气体的时间,反应的剧烈程度,反应物的量变等)。实验中,教师巡回指导。实验后,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大家发现:A组方法反应很快中止;B组反应速度适中;C组反应很快结束,速度迅猛。看到这种情况后,学生的兴趣顿时高涨,议论纷纷。此时,就有学生提出“为什么A组的反应很快中止?”“C组的反应为什么那么迅猛?”等问题,教师因势利导帮助学生通过讨论、比较最终得出结论:A组方法不可取,原因是生成微溶的CaSO4要覆盖在石灰石的表面使反应中止;B组反应速度适中且便于收集,是实验室制取CO2的最佳方法;C组反应很快结束,速度迅猛,不便收集,适宜灭火器原理。通过这样的实验设计,为学生提供了实验探究的机会,从而帮助学生发现问题,这种教学定式的改变,不仅使学生牢固地掌握了知识,又激发了他们的探究兴趣。

3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培养学生的探究创新精神,首要的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设计实验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善于幻想、勇于探究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例如:教学《杠杆》一课中《杠杆的应用》内容时,首先,让学生用尺子去撬动铅笔盒,由于铅笔盒里东西一般比较多,所以不同的撬法能感受到所用力的不同,有的很轻松撬起来,有的撬起来很费力,由于是自己身边的东西,而且每个人都参与进去了,他们都觉得很有亲切感,很感兴趣,这时候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用不同的办法撬起铅笔盒所用的力不同呢,原因何在?他们都对这个问题很好奇,注意力就在不知不觉中转移到学习上来了。通过不断地反复实践他们发现支点离铅笔盒的远近是关键所在,支点离铅笔盒越近,离手指越远,需要用的力就越小,从而得出了杠杆,有不同的类型,有的能省力属于省力杠杆,有的费力属于费力杠杆,有的不省力也不费力属于等臂杠杆。在兴趣激发之下得出的结论他们记得特别牢。

4巧设悬念,引导学生善于设疑

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有的放矢地巧设悬念,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不但能起到画龙点睛,启迪思维的作用,更重要的是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使其全身心地投入探索新知识之中。如学氧化碳不助呼吸时,可讲这样的一个小故事:印度尼西亚某个岛上有一条“死谷”,当有人牵着羊或狗进入这个山谷时,羊或狗就会晕死过去。如果这时人蹲下去救护羊或狗,人也会晕倒死去,所以人称“死谷”。然后问学生,你能帮助解开这个谜吗?由此将学生的学习情绪引向高潮,这时学生就会想为什么羊或狗会晕死过去?为什么站着的人没事一蹲下就晕倒死去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探究,教师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最终得出二氧化碳密度大且不助呼吸是导致故事中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参考文献

[1] 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N].中国教育报,2002.

[2] 朱时清.科学[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

上一篇: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实施策略的研究 下一篇:民办高校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人才培养模式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