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英语阅读障碍

时间:2022-10-25 02:17:54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英语阅读障碍

摘 要: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尽管目前英语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学习者仍然存在英语阅读障碍。本研究从认知心理学中的模式识别、记忆、知识表征三个视角去探讨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和对策。学习者构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整合的语言知识和经验,通过记忆的三级加工,实现对阅读材料的语言识别,从而有效克服阅读障碍。

关键词:英语阅读障碍 模式 识别记忆 知识表征

中图分类号:H3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015-02

1 引言

阅读是语言学习的主要手段。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英语阅读能力,是我国高等教育英语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Grabe(2004)指出,“阅读能力意味着高效处理文字、语言知识、策略意识、大量阅读练习、能进行批判性反馈的大脑记忆器认知资源及适当的阅读目标”。(周琳周燕,2011)“阅读障碍”一词说明在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相互转换的过程中,出现了能力缺失或暂时的与困难有关的某种阅读障碍。(达斯张厚粲徐建平孟祥芝,2007)本研究所指的英语阅读障碍是智力正常的学习者在阅读英文书面材料过程中无法对信息进行充分加工、筛选,很难使其与学习者头脑中已经存储的信息相互联系和重新组织。可见,英语阅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心理认知活动。

2 阅读障碍中认知心理问题

认知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怎样学习知识、储备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学科。英语阅读障碍正是学习者在英语阅读认知活动中出现的认知障碍。因此,从模式识别、记忆、知识表征三个认知活动的视角去分析英语阅读障碍的成因和对策。

2.1 阅读障碍与模式识别

人的认知始于人对刺激模式的识别。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是如何从外界的刺激模式中获取感觉的信息,以及怎样应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感觉信息进行解释,从而获得事物的意义。(严明,2009)模式识别是对模式的觉察分辨和确认的过程。这是人们运用记忆中已储存的信息,对当前出现的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的过程。人能识别语言,包括口语和书面语言。这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模式识别的能力。由此,人们已储存的信息,即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直接影响阅读刺激模式,成为阅读障碍的影响因素之一。学习者已有的英语语音知识、词汇量、语法和句子结构知识、文化背景知识等语言信息量的不足直接对阅读过程产生消极影响。同时,学习者已有不良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技巧的缺失也会导致阅读困难。为此,学习者已有英语语言与文化知识量应与阅读材料内容和难度相匹配,才可确保完成阅读任务。根据克拉申(Krashen)的可理解性语言输入假说,语言信息输入之所以能被学习者理解和吸收,是由于各种相关内容作为辅助信息伴随对象语言内容一同被学习者所接受。对于难度略高的阅读任务,阅读材料与学习者已有阅读知识和技能的相关性保证了学习者对阅读信息的获取,排除了阅读语言识别障碍。英语阅读活动中,学习者参加系统的阅读训练,阅读前补充学习相关辅助知识是完全必要的。英语阅读材料中存在的新词、新句法、新文化知识点等都是学习者必须关联性学习的对象。词语听说识记、词句归类、跨文化比较分析等都是语言关联的途径。相关联的语言信息才能确保对阅读刺激模式的分辨和解释。总之,融合相关内容输入的阅读材料是语言识别的条件,也是克服阅读障碍的方法之一。

2.2 阅读障碍与记忆

研究表明,学习者记忆容量存在个体差异,影响语言学习。(易保树罗少茜,2012)记忆容量成为阅读障碍的诱因之一。但是,记忆并不是一种单一的过程。阿特杰森和希福林首先提出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外部信息先输入感觉记忆,感觉记忆有丰富的信息,但很快就会消失。有些信息会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缓冲器,短时记忆也可以被看作是信息进入长时记忆的加工器。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信息在这里可以是听觉的、口语的、书面语言的或视觉的编码方式。这些信息的贮存可以说是永久的。在这个模型中,信息转移多半是受人有意识或无意识控制的。精确的整合性复述才能将复述材料加以组织,并与其他信息联系起来,在更深层次上加工。

学习者最初经历感觉记忆。阅读研究证明,熟悉的词是通过视觉来阅读的,不熟悉的词是通过听觉来阅读的。学习者最初获得的部分声像信息被重新编码进入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也称为工作记忆。工作记忆不仅可以对新阅读信息进行操作,还能对从长时记忆中提取的已有语言信息进行操作。工作记忆与阅读理解密切相关。(Baddeley,2010)段意归纳、分节命题、小节主题内容的精确复述、全篇的整合性复述可以把所有阅读信息联系起来,克服阅读信息记忆障碍。可见,学习者基于记忆加工模型的有效记忆既能帮助学习者克服阅读障碍,也能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2.3 阅读障碍与知识表征

知识表征是指信息或知识是如何在人脑中储存和呈现的,是外部事物在心理活动中的内部再现。知识又分为陈述性知识表征和程序性知识表征。现代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的角度将知识看作是个体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及其组织。学习就是一个信息加工过程。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的观点,通过信息加工,人们获得两类知识,即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包括各种事实、概念、原则和理论等。陈述性知识是显性的知识,是可以直接用语言明确讲授的。程序性知识是关于“如何做”的知识,包括如何从事并完成各种活动的技能。程序性知识是隐形的知识,是可以通过显性的训练而获得的技能。(严明,2009)研究表明,为构建学习者兼具显性知识和隐形知识的阅读能力,显性和隐形教学法的整合对英语阅读教学具有现实意义。(周媛媛,2015)英语阅读中的语音、词汇、语法等属于陈述性知识,是可以通过课堂语言教学获得的显性知识。阅读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等属于程序性知识,是通过设立阅读目标、培训阅读策略、创设阅读情境、体验多样化阅读练习、调整阅读评价标准等方式获得的隐性知识。英语阅读任务中,学习者必须把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获取有效阅读信息。学习者首先完成词汇和语法规则的学习,即掌握陈述性知识;然后,在大量语篇训练中理解词汇的意义和语法规则的运用,分析语篇的主题思想和篇章结

构,掌握阅读技巧。因此,显性和隐性教学法的整合是克服阅读障碍的途径之一。

3 结语

克服英语阅读障碍是一项复杂且重要的任务。学习者构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整合的阅读知识和经验,通过记忆信息的三级加工,对当前出现的阅读材料刺激模式做出有效解释。英语阅读认知活动中,学习者行之有效的记忆方法和知识的整合有助于克服阅读障碍。

参考文献:

[1] Baddeley,A. Working Memory[J]. Current Biology,2010(20):136-140.

[2] 达斯,张厚粲,徐建平,孟祥芝.阅读障碍与阅读困难――给教师的解释[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1-7.

[3] 严明.语言教育心理学理论研究[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外语教育出版公司,2009:26-31.

[4] 易保树,罗少茜.工作记忆容量对二语学习者书面语产出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文双月刊),2012(4):536-640.

[5] 周琳,周燕.大学英语阅读障碍调查研究[J].社科纵横,2011(4):168-171.

[6] 周媛媛.显性与隐性教学法的整合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J].读与写杂志,2015(4):30.

作者简介:张媛媛(1979-),女,安徽淮南人,安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教师,职称: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二语习得和应用语言学。

上一篇:健全私德,建筑“人格长城” 下一篇:教研活动中教学经验和方法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