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作文张扬个性风采

时间:2022-10-25 01:55:45

让作文张扬个性风采

《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写个性化的作文,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强调“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其写作的个性化导向鲜明。无疑,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因为有了个性化的色彩,才有了与众不同的力量,所以个性是文章的灵魂,是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

一、激发兴趣呈现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要“让学生参与作文教学全过程,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真正成为学习作文的主人”,所以我们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在习作中展现自我,张扬个性。教师要真正做到在习作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把写作的自还给学生。

在习作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各种渠道,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激发他们的兴趣。通过利用校刊、黑板报、课前两分钟美读、升旗仪式中的“阳光少年”演讲等阵地,让许多学生的作文得以展现。同时通过组织学生参加征文、作文竞赛、向报刊杂志投稿等形式,让出类拔萃的作品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这样,对学生本人来说是一种极大的推动和鼓舞,能够激发他们写好作文的自信心,而且对周围的同学也是一个极大的带动,有利于形成一种良好的写作氛围。兴趣是写作的原动力,只有有了兴趣,学生的写作能力才能得到发展,学生的作文才能彰显个性风采。

二、观察体验展示个性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生活丰富多彩,包罗万象,处处是可写的景、可叙的事、可抒的情。平时学生作文之所以常常三言两语,无话可说,归根到底是因为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缺乏观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作文就是生活,只要平常细心观察,做生活的有心人,就会发现自己的身边美景处处,事事精彩。

例如,春天到来时,我引导学生观察西湖公园、滨江长廊、上学路上的景物,看看从哪些地方可以寻觅到春天的踪影。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再让学生写“寻找春天”这一话题作文时,学生所描写的事物具体、详尽多了。在学生的笔下,他们从一树树美如红霞的木棉花、花团锦簇的紫荆花、若有若无的新绿、老奶奶舞动的红绸扇、小朋友的欢声笑语中都感受到了春天的信息。许多学生还通过“寻找春天”过程中的小事,表达了自己的独特的感受与见解。

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五彩缤纷的生活中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学会用理性艺术的眼光观察生活,于平凡中寻觅伟大,使那些美好的景物、事物、人物、情感化作具体生动的材料,学生就能很好地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样,学生才会真正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作文品位才能得以提升,写出的作文才有独到的见解,这样的作文才会呈现出个性化的色彩。

三、多元思考成就个性

物以文显,文由物生。然而在观察事物时,学生获得的往往只是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作为教师,应该告诉学生,“文贵求新,思贵求异”,必须学会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次去观察事物。同时,要引导学生深入思考,透过事物的表象观察事物的本质,善于发掘事物的内在含义。这样,才能达到训练求异思维、发展学生个性的目的,也才符合《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的“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的理念。

如指导写“最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时,可启发学生,我们每个人爱好的运动不同,在运动中的感受也会不同,肯定会有许多不同的故事发生,再教导学生从细微中见不同,并从不同的角度去描写,从中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相同的运动项目,因为参与的个体不一样,在学生笔下也会有着不一样的精彩。如同样写游泳,有的学生是写了自己从最初的害怕下水,到迷上游泳的经历;有的则写了游泳带给自己的乐趣;有的则是直截了当地写了自己享受游泳的内心世界。

如果只是停留在平面上认识一件事物,就不可能向素材的纵深方向发掘。所以,要想让学生作文立意做到“新”“深”,教师就应该从不同的角度人手,引导学生学会发散、学会扩展、学会辐射。让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生活,写出的作文才能有个性。

上一篇:加强“四重”,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下一篇:如何实现个性化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