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因素分析

时间:2022-10-25 10:52:06

影响中学生学校适应的因素分析

[关键词]中学生;学校适应;因素分析

自学校适应(school adjustment)这一研究课题被西方学者柏奇和拉德于20世纪80年代提出后,一直受到中外研究者的关注。由于中学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处于一生最关键而又有特色的一个时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造成了其成长中的种种矛盾和特殊表现,使其面临一系列的心理危机,因此对中学生学校适应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并成为研究的热点。如何看待中学生的学校适应,哪些因素影响着中学生的学校适应等问题是研究者急于解决的问题。本文试图在文献分析基础上对此作出回答。

一、学校适应的意义

适应历来被认为是与心理健康水平密不可分的心理现象和心理状态,马斯洛甚至认为对于生活的适应就是心理健康的构成要素之一。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已经成为现代人心理健康的重要特征。发展与适应是个体人生历程的基本任务,尤其社会适应是个体生存与发展的核心问题,而学校适应是青少年社会适应的重要内容(于・布仁巴雅尔,2000)。在青少年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是学生除了家庭以外接触时间最多的地方,在其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内外众多学者也从不同角度研究了学校适应对学生发展的意义,认为适应学校生活是儿童早期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影响儿童情绪发展的重要因素,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可能影响其对自身总体生活状况的感知,进而影响生活满意度,还会影响其今后的人生历程。

二、学校适应的内涵

适应一词出自于拉丁文中的“ad aptare”。对适应的研究最早来自生物学。学校适应是一个广义的概念,目前心理学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在研究中,Ladd的定义被国内大多数学者采用,他将学校适应定义为在学校背景下愉快地参与学校活动并获得学业成功的状况。

对于哪些方面是判断学生学校适应状况的重要维度和指标,尚未达成一致。研究者大多根据自己的研究需要界定其结构维度。总体来看,学校适应主要包括以下四项:学业适应、人际适应、行为适应和情绪适应。

1 学业适应。从学业适应看,一般把学业成绩视为学业适应的核心指标,它是反映一个人学习效果的客观指标,又是各种学习影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还有的研究重点考察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机、学习的自我效能感等,以此作为学业适应的指标。

2 人际适应。学生的人际关系主要包括同伴交往和师生交往。同伴关系是衡量儿童学校适应的重要指标,对人际适应的研究,大多关注学生的同伴交往。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开始关注对学生师生关系的考察。

3 行为适应。主要体现为学生的内化问题行为和外化问题行为。

4 情绪适应。对情绪适应的考察主要集中在孤独和社交焦虑两个方面。孤独和焦虑是学生经常体验到的情绪状态,且对其同伴关系以及学业水平等诸多方面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所以大多数研究者将其作为考察青少年情绪适应状况的重要指标。

三、学校适应的相关影响因素

对学校适应的研究,非常重要的一个领域就是对学生学校适应的相关影响因素的研究。研究表明学校适应既与学生的自我概念、情绪、依恋风格、智力、自尊等内在因素有关,也与家庭、学校教育等外在因素有关。由于学生的人格、自我意识等在其成长变化中表现为不稳定的特点,故国内学者从内因方面研究的较少。

1 影响学校适应的内在因素

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身体、能力、价值等方面的知觉和评价,是个性的核心成分,也是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和内部动力因素。多数研究发现,自我概念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同伴关系。认为高中生的自我概念与敏感退缩行为没有密切关系;身体自我概念与社会喜好、学业成绩有显著负相关,并且对两者有显著预测效果;自我概念部分因子与社会影响、亲社会行为、攻击行为有显著正相关,且也对它们具有显著预测力。

依恋类型。依恋对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影响是依恋研究意义的根本所在。陈丽君等认为家庭依恋类型中安全型和冷漠型在各方面的适应状况都较优,尤其是安全型的中学生。不同朋友依恋类型学生在学校适应方面,也是安全型和冷漠型在各方面的适应状况更佳,不同的是行为适应和情绪适应上冷漠型还优于安全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家庭焦虑性和家庭亲和性、朋友焦虑性,特别是朋友焦虑性对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有预测作用。

2 影响学校适应的外在因素

影响学校适应的外在因素主要集中在家庭和学校两个方面。

(1)家庭因素

父母教养方式是父母在教育、抚养子女的日常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行为倾向,是其教育观念和教育行为的综合体现。父母教养方式直接作用于亲子互动过程,对儿童多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着显著相关,父亲的拒绝与女孩的学习动机和自我价值感存在负相关。父亲的积极和消极情感与男孩的同伴交往技能有相关。

曾琦通过研究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儿童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有密切的关系。严厉性父母的儿童在学校的社会适应和学习方面更易出现问题,父母严厉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同伴拒绝的程度、儿童的攻击性、学习问题有正相关,而与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儿童的社交能力、学习成绩有负相关。民主性父母的儿童倾向于能较好地适应学校的社交和学习活动。父母民主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被同伴接纳的程度、儿童社交能力有正相关,而与儿童的攻击性、学习问题和儿童被同伴拒绝的程度呈负相关。严厉的教育方式与儿童的害羞有显著的负相关。父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认知、社会性表现的相关高于母亲的教育方式与儿童表现的相关。

(2)学校因素

班级环境。班级不但是学生在家庭之外最重要的发展环境,也成为影响学生身心发展的重要因素。班级环境和学校适应之间存在密切的相关。屈智勇等考察了班级环境的不同类型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认为班级环境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团结向上型、一般型和问题型。在学校喜欢、学习兴趣、学业效能感和自信心上,团结向上型班级的学生得分显著高于一般型和问题型班级的学生。班级环境对学生的学校喜欢、学业行为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对学校回避有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对学业行为的间接作用大于其直接作用。还有的研究发现学习环境满意度及其各个维度与学习态度、学校态度、焦虑和同伴关系等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不同学习环境满意度的学生的学校适应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学习环境满意度越高,则对学校适应越好。

教师行为。教师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他人,教师行为将会影响学生的生活状况,学生的学校适应状况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教师的领导行为的 影响。廉串德等发现,总体上说学生的学校适应与其感知到的教师民主行为是正相关,而与权威和放任行为是负相关;民主型的领导模式明显好于权威和放任型的领导模式,而权威和放任之间的差距不明显。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民主行为越多,其学校适应行为越好;学生知觉到的教师权威和放任行为越多,或者知觉到的班主任教师的领导行为与理想的领导行为之间差距越大,学生的适应行为越差。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学校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基本人际关系,也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的重要社会关系之一,贯穿于整个教育的始终,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许多研究表明,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促进学生发展和减少学生问题行为的关键因素,它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养成、学业的提高、以及身心的全面发展。邹泓等将师生关系分为亲密型、一般型和冲突型三种类型,认为亲密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在学校适应方面显著好于一般型和冲突型师生关系的学生。师生关系对学校态度、学业行为和亲社会行为均有显著的预测作用。

社会行为。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的社会行为与其学校适应密切相关。李春等发现儿童社会性――合作不仅与良好的学校适应有关而且对后来的学校适应也有很好的预测作用;攻击性――破坏更多与不良学校适应相联系;而害羞――敏感并不必然与不良的学校适应相关。对亲社会行为与学校适应的相关研究较多,一般认为亲社会倾向对大中小学生的学校适应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王丽萍考察了欺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认为儿童欺负,受欺负的频次及持续时间对儿童的学校行为、同伴关系、自尊及心理健康状况有一定的影响。

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儿童青少年适应学校生活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利于儿童青少年社会价值的获得、社会能力的培养、学业的顺利完成以及认知和人格的健康发展。而同伴关系不良有可能导致学校适应困难,甚至会影响成年以后的社会适应。

在研究学校适应的相关影响因素中,还有的研究者从社会支持方面考察与学校适应的关系。社会支持是指个体所感受到的来自其所在的社会网络成员的关心、尊重和重视的一种行为或信息,它不仅可以缓冲生活压力的消极影响,还可以促进个体的社会适应和身心健康。在社会支持与儿童发展的关系方面。多数研究认为社会支持对儿童的学业成就、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具有积极的影响。李文道等对中学生的研究发现母亲是初中生最经常的支持源,初一年级学生感受到的社会支持显著高于初二学生,其学校适应状况也显著好于初二学生,社会支持水平不同的初中生在学校适应的质量上存在差异,高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显著高于低支持水平学生的适应质量。教师支持、同学支持对初中生的学校适应具有显著的回归效应,两者对积极的学校适应具有增益作用,而对消极的学校适应具有缓冲作用。

上一篇:构建和谐班级的有效因素探析 下一篇:启发学生想象 引入诗歌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