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赛带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10-25 10:38:55

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以赛带练”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以赛带练”教学模式是根据当前高职院校深化内涵建设的发展趋势和高职生源的特点而设计的,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宗旨与会计教学实际相结合并经过不断探索后形成的一种新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实施“竞赛形式逐层递进、职业能力逐步提升”的“以赛带练”教学模式,可以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一、“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实施依据

(一)是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不仅要重视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而且要突出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人才培养目标主要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提高学生“零距离”上岗的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强调“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做一体化模式,以突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赛带练”教学模式就是建立在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以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重构课程体系的基础上,借鉴国内高水平技能大赛的成功模式,探索具有普适性的高职实践教学新模式,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的一项实践教学模式改革。

(二)是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

所谓“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即把人才培养全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学年打造通识的职业素质教育;第二学年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第三学年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高素质、厚专业、强实践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实施“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必须重新设计实践教学内容及实践教学方式。“以赛带练”教学模式就是一种以综合素质为基础、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教学模式,将能力培养分为职业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三个阶段。

(三)是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有效方法

在职业教育行业内普遍认同这样一个观点:高职的学生动手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相对较弱,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基于多元智能的人才观认为,人的智商只是智力类型的不同,而非智力水平的高低。按照此观点,高职教育的对象是属于同层次不同类型的人才,作为教育者,就应该积极去发现每个学生的价值,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以赛带练”教学模式,就是针对高职教育对象(含三年制和三二分段制)“勤于动手”的特点,特别是三二分段制下已经过中职阶段学习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更需要通过设计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校内技能竞赛,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参与竞赛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系统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整体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进而达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二、“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组织方式

“以赛带练”教学模式,就是把国家级、省级或行业规范的技能竞赛模式引入人才培养各个环节,通过组织班级、专业、年级内乃至全校范围内的技能竞赛,提高教师和学生参与技能竞赛的比例和积极性,进而带动技能训练质量的提高,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教学活动。

(一)在班级内组织竞赛

在班级内组织竞赛是指根据各学期所开设的课程,由任课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在课堂上或者在课后,以每个学生或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竞赛,竞赛的内容是各课程的主要技能点、各学习情境的核心技能。竞赛项目由课程组教师或教研组教师共同协商确定。各课程“以赛带练”项目的设计,要遵循课程特点和要求,抓住学生“勤于动手”的特点,设计适合本课程的训练项目。这种形式的竞赛是每个学生都要参加,可以实现以竞赛的形式代替部分课内作业、练习,能够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好的掌握各课程应掌握的技能。竞赛成绩按比例计入学生各门课程的学期总成绩中。

(二)在教学系部组织竞赛

教学系部主要以班级为参赛单位组织竞赛,按照专业教学计划的完成进度设计各年级、各专业的竞赛项目,各班级可以择优选拔优秀学生组成一个或多个代表队报名参加。竞赛项目主要以单项技能或单项技能的组合来设计,竞赛既可以以个人成绩设个人奖,也可以按班级设团体奖。这种形式的竞赛可以加强对学生专业核心技能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以及相互沟通、团队合作等职业基本素养的训练,强化学生对专业岗位的理解和感性认识,为后续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三)学校组织竞赛

在学校范围内组织竞赛,利用学校的政策和号召力,可以带动更多的老师和学生参与到竞赛中来,以此在全院营造重视技能学习的氛围。全校性以赛带练项目的设计,要以省级和全国性的技能竞赛项目为标准,以完成培养方案设计的培养任务为目的,以课程建设涉及的技能训练模块和技能实训项目为依据,规范设计竞赛项目和竞赛机制。教师通过指导竞赛,对竞赛内容和要求更加了解,能更好的以技能竞赛要求为导向组织日常的教学活动;学生通过参加竞赛,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标,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养成持续训练的习惯,这样可以不断提高大部分学生的技能水平。这种形式的竞赛重在培养学生应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通过校级竞赛,还可以为省级、国家级技能竞赛选拔选手。

三、“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实施程序

(一)确定课程

“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首要任务是选定课程,这也是该模式的创新之处,即“以赛带练”中的“赛”不同于平常意义上的竞赛,它是与课程教学组织紧密相连的,广泛存在于课程的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将竞赛机制引入课堂,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课堂“活起来”。这些课程的选择应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所确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的设置,选取技能培养占课程教学内容比例比较大的课程。如职业素质教育阶段的职业技能课点钞、键盘技术、WORD文字处理、Excel表格技术等课程;专业能力教育阶段的基础会计、出纳岗位实务、成本会计、会计电算化等课程;实践能力教育阶段的会计综合模拟、物理沙盘、电子沙盘等课程。在点钞、小键盘、基础会计等课程中,可以在课堂上穿行个人形式的单项技能竞赛;在出纳岗位实务、成本会计等课程中,组织小组形式的岗位技能竞赛;在综合模拟、沙盘模拟等混岗实训课程中,以班级为单位组织竞赛,这样边赛边练、以赛带练,在强化技能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下,会计专业“以赛带练”课程的选取示例如下:

(二)制订实施方案

实施方案是指各课程的以赛带练实施方案、系部的技能竞赛组织方案和学院的竞赛组织方案。实施方案是合理组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不同规格的竞赛的必要条件,是完成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蓝图”。在制订方案时,应科学设计每门课程的实训模块,完善实训机制,不仅要组织任课教师充分讨论,体现各种性质课程的特点,明确各种形式竞赛的目的、项目内容设计、评价方式、程序步骤等,而且要预计到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要多听取教务处等各方面的意见或建议,多交流,多讨论,共同切磋,全院协调,不断完善,逐步形成比较完善的实施方案。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将实施方案用制度的形式规范下来,如每学期举行几次,使每个同学都清楚具体的组织和安排,使他们能够提前准备,提高参与竞赛的热情和积极性;教师也能做到心中有数、合理安排。会计专业“以赛带练”教学方案的设计,如下表2。

四、实施“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保障措施

(一)实行“导师制”管理制度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实行导师制制度,即除辅导员和任课教师外,将每个班级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安排几个导师,具体指导小组内每个学生的学习。导师由本系的专业教师担任。导师制制度也是实施“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前提。学生在参加系部竞赛和校内竞赛的过程中,都有其导师进行辅导,解答在学习竞赛中遇到的问题。在班级内竞赛环节,任课教师实施“课上教师,课下教练”的创新理念,即在教学中每位教师都是双重身份,台上是教师,台下是教练,讲台上讲课,讲台下指导。

(二)建立对导师的激励机制

导师制制度要求导师按照指导教师职责,负责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全程指导,即以“师傅带徒弟”的形式,完成系部安排的指导任务。因此应根据所承担工作量的大小,合理计算一定的报酬。为便于指导教师总结经验与不足,不断改进工作,还可以建立考核制度,并与报酬相结合,这样可以调动导师的积极性。

(三)科学设计学生考评制度

在制订各课程“以赛带练”实施方案时,应结合课程的特点,合理设计竞赛成绩计入课程期末成绩的办法。系部竞赛、校内竞赛以及参加校外各种类型的竞赛,应根据竞赛规格、层次和获奖等级,规范设计竞赛成绩与课程及实践能力训练模块之间的替代关系和替代比例。学校还可以设立职业技能、专业技能和一技之长等级证书,鼓励学生考取或根据竞赛获奖等级获取单项职业技能、专业技能或一技之长等级证书,供就业时用人单位参考。

五、结束语

“以赛带练”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可以概括为在班级内按个人或小组、在系部按班级或专业、在学院按系部层层组织技能竞赛,竞赛的内容包括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及专业综合能力,通过竞赛满足对学生职业素质、专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反复参加竞赛,使学生的职业素养、职业技能、专业素质、专业技能及职业综合能力得到提高。这种以赛带练的教学模式,也践行了技能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的宗旨,使学生在2012年、2013年、2014年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会计技能竞赛中,均获得二等奖,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

作者单位:山西金融职业学院

上一篇:给资本公积补亏透个缝 下一篇:行政问责制成了“免责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