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后的护理

时间:2022-10-25 08:55:38

中心静脉置管后的护理

【中图分类号】R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235-01

中心静脉置管因其可直接快速的输注大量液体进入血液循环、长静脉营养、自体干胞移植、血液净化、化疗等,可广泛应用于危重症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我院自2001年3月相继在ICU、CCU、肿瘤内科、外科病房引进此项技术,结合临床实践,现将中心静脉置管后的护理介绍如下:

1 局部护理 正确的局部护理,可防止导管脱落及避免导管相关感染。

1.1 嘱患者穿宽松开襟衣服,避免穿紧身或高领服装。

1.2 导管妥善牢固固定,防止扭曲、打折、脱落,严禁自行移动,协助患者床床上擦浴和更换衣服,同时要避免因患者翻身或不自主动作导致管道接头脱落。烦躁患者适当约束患肢,防止患者自行拔管

1.3 穿刺处换药

1.3.1 摆 颈内/锁骨下静脉换药,病人头应偏向另一侧,去除导连线等,充分暴露换药部位,使操作视野清晰。

1.3.2 一手轻轻按压导管,另一手轻轻将无菌贴膜由上而下撕掉,防止导管脱出,暴露穿刺点,并仔细观察穿刺点有无红肿、分泌物;缝线是否良好;导管留置刻度。

1.3.3 如需做培养,取出咽式子在穿刺处顺时针旋转一周,酒精灯烧瓶口后放入试管内。

1.3.4 严格消毒,用0.5%的碘伏棉棒,以穿刺点为中心,局部消毒直径>8cm[3],另取消毒棉签局部消毒固定点缝线处,上述方法消毒2次,待干后用3M透明贴覆盖,保护穿刺处并固定导管,并在3M贴膜上标明换药时间和日期。碘伏能持续灭菌,防止细菌经皮下隧道入血。[1]

1.3.5 置管部位换药时间

应在置管后第2天换药1次,以后每72小时更换1次。

2 中心静脉输液流程

2.1 确定中心静脉置管是否通畅,如果不通畅禁止使用。检验方法有以下2种,一是连接输液通畅即可。二是连接输液后不滴可用肝素盐水注射器回抽中心静脉判断是否有回血,如果有回血证明管路通畅,可继续输液。

2.2 观察穿刺处局部有无渗血、渗液、红肿等情况。观察患者呼吸情况:有无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呼吸快等症状,如果有及时通知医生。

2.3 中心静脉封管方法

正确的封管方法可延长导管留置时间。每天输液结束用肝素盐水封管,125u /ml 肝素盐水是留置输液封管的最佳浓度[2],0.9氯化钠100ml+肝素钠12500U,取10ml封管。持续泵入小剂量药物时,每日应用肝素盐水10ml封管Q12h。每次封管时采用脉冲式和正压式封管。先用脉冲式,即边冲边停顿,使液体在官腔内形成漩涡,防止药物微粒滞留在管腔,再用正压式封管,用剩余的2ml肝素盐水缓慢推注,使肝素帽管腔内充满封管液,先加紧导管再拔出针头。

3 特殊用药护理

3.1中心静脉输入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硝普钠、硝酸甘油等药物时,封管应先抽回血弃去,再将封管液缓慢脉冲式注入管腔,以免封管时将中心静脉管内存留的药物推入循环系统,发生血压的波动。

3.2 输入高渗、高PH值、高刺激性药物以及脂肪乳等粘稠液体后,应及时以NS10-20ml冲洗管路,再行封管,以免造成导管损害及部分药物沉淀在管壁内而引起官腔阻塞。

4 预防空气栓塞:空气栓塞是一种严重并发症,可以立即致病人死亡,常发生于静脉压较低、输液时液体输完或导管接头脱落时。因此护士要加强巡视观察,及时更换液体,并仔细检查输液系统的各个连接点进行必要的妥善固定,使其不漏气、不易脱落。在更换输液导管时应先关闭静脉留置导管,确保导管各连接完善并无漏气现象后,再打开导管的阻断阀。

5 严格交接班 需要严格交接导管的置入时间、深度、穿刺处有无红肿热痛、有无渗血、封管及换药时间,导管是否通畅等

中心静脉置管的使用,为及时准确快速给药提供了方便,为大手术的治疗、重症患者的抢救提供了保障,同时为护士减轻工作量,提高了护理效率,因此护士应严格掌握中心静脉置管的护理技术,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严防导管并发症的发生,延长置管时间。

参考文献:

[1] 黄新武.深静脉置管的运用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6,22(9):74-75.

[2] 邓华琼,刘芳,刘建荣.肝素封管液浓度对静脉留置针保留时间影响的研究[J].华西医学志,2001,16(3):358-360.

[3] 王欣然,杨梓.危重病护理临床实践[M].第1版.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130.

上一篇:妊娠期糖耐量降低对围产儿糖代谢的影响 下一篇:重症胸外伤患者ICU的呼吸道护理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