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氧疗与百多邦、炉甘石洗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红臀疗效观察

时间:2022-10-08 04:36:47

局部氧疗与百多邦、炉甘石洗剂联合应用治疗新生儿红臀疗效观察

【摘 要】目的:探索治疗重度新生儿红臀的理想药物及方法。方法:使用炉甘石洗剂及百多邦后局部吹氧。结果:重度红臀患儿3天后大有好转,显效42例,有效10例,无效0例。结论:炉甘石洗剂加百多邦联合局部吹氧对新生儿重度红臀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关键词】炉甘石洗剂;百多邦;局部吹氧;红臀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1-0156-01

新生儿红臀是临床常见的新生儿疾患,其发生的原因,一般认为是新生儿皮肤表皮与真皮之间结构不致密,表皮角化发育不全;大小便侵湿的尿 布未及时更换,尿中尿素被粪便中的细菌分解而产生氨,刺激皮肤使其发炎所致[1],是新生儿监护室常见问题之一。如果护理不当,其皮肤容易发红、水泡、糜烂、渗液甚至溃疡。新生儿红臀影响其生活质量,甚至引起护患纠纷[2]。为探求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的理想药物及方法,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于2010年7月-2011年8 月,采用炉甘石洗剂加百多邦联合局部吹氧的方法治疗新生儿重度红臀,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上述时期本院收治的患儿51例,其中院外带入30例,高胆红素血症10例,肠炎11例,。其年龄、性别、全身营养状况、其原发病和皮肤病损伤范围、深度等方面比较均无显著差异。

1.2 重度红臀纳入标准

表皮破溃,真皮创面有黄白色渗出物,臀部、、会有大面积糜烂及表皮脱落。

1.3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3天内皮肤红疹或水肿基本消退,溃疡或糜烂处干燥无渗出,病损处皮肤基本恢复正常。有效:3天内皮肤红疹或水肿明显好转,渗出物明显减少,皮肤仍发红,但色泽变浅3天内无好转,症状加重。[3]

1.4 方法

1.4.1 一般护理 置患儿于暖箱,调节暖箱温度为30-32度。吃奶1小时后予以俯卧位充分暴露臀部,将患儿头偏一侧,保持呼吸通畅,防止窒息。及时清理大小便,以婴儿湿纸巾轻柔拭擦保持清洁。注重手卫生,加强保护性隔离,防止交叉感染。加强巡视,防止尿裤与受伤臀部摩擦,防止窒息。

1.4.2 特殊护理 备齐给氧装置,保持湿化瓶干燥。清洁皮肤后用碘伏消毒受损皮肤,于患处涂炉甘石,将氧流量调至8~10L/min,使氧导管对准患处吹氧,约 10~15min至患处略干燥。其次,用无菌干棉签取百多邦轻涂患处,注意勿与创面摩擦,再次对准上药部位吹氧,直至药膏在损伤创面形成保护膜。每日约3~4次。

2 结果

精心护理3日后,显效42例,有效9例,无效0例。

3 讨论

3.1 炉甘石洗剂是以炉甘石为主要成分,辅以氧化锌和甘油、乙醇加蒸馏水配制而成,炉甘石有收敛、轻度防腐作用,氧化锌有 消炎、干燥、吸附、保护和弱收敛作用,甘油有轻度的吸湿作用,联合应用具有消炎、收敛和保护作用。百多邦的主要成分是莫匹罗星,对与皮肤感染有关的各种革兰阳性球有很强的抗菌活性,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及某些革兰阴性菌均有抗菌作用。

3.2 经过长期疗效观察及药物药理证明,炉甘石洗剂及百多邦联合使用,,两者联用增强了消炎、杀菌、收敛、止痒作用,减轻患儿不适,促进皮肤愈合。加上局部吹氧,可使坏死组织氧化分解,促使正常细胞的氧合,改善局部组织的血液循环,降低毛细血管压,加速消除水肿,保持创面干燥,减少渗出同时通过局部吹氧使之弥散至皮肤表面,使皮肤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促进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3]。

3.3 护士做好婴幼儿臀部皮肤护理是防治臀红的重要关键。护理人员对患儿要有高度责任心,工作细致耐心,动作轻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操作时必须洗净双手,减少交叉感染,争取早日愈合

3.4 重度红臀由轻度发展而来。由于新生儿尚未建立正常肠道菌群,消化系统尚未完成,机体防御功能差易引起腹泻,加之特殊治疗(如高胆红素血 症予蓝光治疗)等情况难以避免产生红臀。但我们应当及时预见患儿是否有红臀危险性,及早预防,一旦发现红臀及时正确治疗,减少患儿痛苦,缩短住院时间。与 此同时,反复向家长进行健康教育,宣贯有关卫生知识,改变不良卫生习惯,使其意识到红臀应预防为主,家长的精心呵护是抵挡新生儿红臀的第一关。当新生儿出现腹泻时及时就 诊。

参考文献:

[1] 金汉珍,黄德珉,官希吉.实用新生儿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955.

[2] 李爱求,李小红等,新生儿红臀的病原学监测及治疗护理对策[J].当代护士,2006,3(3):4-5.

[3] 潘贤.新编药物实用全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8:901.

[4] 成兆英,鞣酸软膏配合氧疗治疗新生儿红臀的效果观察[J].当代护士:学术版2006(12):45.

上一篇:老年喉癌患者手术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研究 下一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康复期心理变化及护理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