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策略

时间:2022-10-25 08:35:33

提高农村初中语文课外阅读实效性的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却出现了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语言表达材料贫乏。笔者旨在实践中通过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习惯、教给方法、推荐书籍等举措,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消除语文教学存在的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一、抓好课堂教学主阵地

我们要提高的虽然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性,但课外要在课内抓。课堂教学在传授阅读知识的同时,要重视举一反三的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农村中学,因受信息及条件的限制,很多教师仍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目的是“学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一篇文章的中心”及“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课内课外严重脱节。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对于相同的阅读材料,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阅读感受,有不同的体验和感悟,因此,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习惯于将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要尽可能在阅读教学中不去作复杂的分析,而是让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多交流、多表达,潜心玩味、切已体察、含英咀华,读出自己的真实感受。课内阅读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读书的乐趣、体验到读书的充实、学会读书的方法。

二、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的信心与兴趣,让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活动。要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发学生读的兴趣,教师可把课堂上要求学生阅读的大量内容转移到课外去阅读,从课文引用的段落着手,通过拓展延伸,扩大视野。如在教《童年的朋友》时介绍《童年》;教《松树金龟子》时介绍《昆虫记》等等。

总之,让学生接触一些课本以外的名篇名作,以此激发他们强烈的阅读欲望。

三、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

每个身心发展正常的学生都有与生俱来的求知欲望,因此,要让学生喜欢课外阅读并非难事。但关键问题是,绝大部分的初中学生只是把课外阅读当做是一种消遣,而有一部分教师、家长把课外阅读看做是提高考分的一种手段,这样的阅读就难以发挥书本应有的作用,体现不出阅读的力量。因此,教师必须注意为学生的课外阅读营造一种自主、投入、清醒的良好氛围。教师要做好榜样示范作用,通过教师乐此不疲的读书精神带动感染学生,与学生交流读书心得,利用自身的体会和身边的例子启发学生,深入浅出地引导帮助学生弄清读书与做学问、写作、生活、做人的关系,并向学生介绍那些学有所成的大思想家、大科学家、大作家的治学经验。

四、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著名学者胡适提出读书要有效果就要做到“四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要想做到胡适先生所说的“四到”,就要鼓励学生随时记下课外阅读中瞬间产生的“智慧的火花”,并适当作些摘录,写一些阅读内容的提要、随笔、体会、读后感等,随时把自己喜欢的名言、格言、俗语、片段、诗歌,或摘抄,或做成卡片,为日后课外阅读活动进行素材准备。长此以往,课外阅读的效果就显而易见的了。效果有了,学生阅读的兴趣和信心就有了,越有兴趣和信心,那么阅读的效果也就越好,如此一来便形成了课外阅读的良性循环。

五、教给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各种阅读方法,诸如浏览、略读、选读、速读、跳读和精读等在课外阅读活动中加以运用,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通过广泛而快速的阅读,最大限度地吸收对自己有用的信息。具体来说,学生应针对不同的内容选择不同的方法,哪一种阅读的效果最好就应用哪一种方法,不必强求一致。对一般性的文章,只要求粗略知道内容即可,可选用浏览、略读等方法;对篇幅较长而又没有时间进行全文阅读的文章,可有选择地读一些最精华的部分;对一些名篇名著名家精品、精彩篇章、重要文献,要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深思广虑的精读法。精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质量,泛读可以达到博览群书的目的。

六、推荐适宜的阅读书籍

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效性,首先就要解决学生在课外阅读中有书可读的问题。为满足农村学生的阅读需求,学校要尽力不断更新和添置图书报刊,每天定时向学生开放图书室、阅览室、网络教室;要指导学生购买订阅合适的刊物,倡导“节约零用钱,购买好图书”的行动,鼓励学生相互调剂、资源共享,将自己的好书带到学校与同学交换交流读;要利用农村初中已配置计算机教室的条件,开通网络,并鼓励学生利用网络媒体收集有用信息,进行网上阅读。

此外,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成长需求,一方面鼓励学生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所推荐的文学名著,另一方面向他们推荐一些品位、格调高和文质兼美的时代作品,如科普科幻读物,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让学生各方面的知识和能力积淀在课外阅读的促进下均进一步得到提高。

七、加强课外阅读的督促检查

我们提倡自主、自觉的课外阅读,但绝不是自由阅读,更不是漫无目的的阅读。课外阅读应该是有的放矢,主要体现在有计划、有目的、有效果。

教师在引导课外阅读的初期应有计划地组织一些语文活动课来提高阅读效果,如召开读书汇报会和读书经验交流会。让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把自己近期读过的读物介绍给同学,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如果能详细地复述或背诵部分精彩的片段,那效果就更显著了。除交流会外,还可以举办读书笔记展览评比会。每隔两三周就举行一次全班或全年级读书笔记展览,请同学们认真观摩,以投票的形式评选出最佳读书笔记3~5篇,并且让获得荣誉者介绍经验,并请他们与较差的同学结对子,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除以上两点外,还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些目标与要求,如规定基本的阅读量,并通过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口头汇报读书所得等形式加以检查和督促,使读书逐步变成学生自觉自愿的行为。

语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而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广泛的课外阅读积累,因此,重视开展课外阅读是一条提高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学生是根据自己的阅读需要和兴趣来选择读物的,学生的课外阅读是在自由、无拘无束的心理环境中进行的,这样的心理环境能充分调动各种积极的心理因素参与阅读,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获得愉悦,并产生某些在课堂上无法体会到的感受。可以说,课外阅读从另一个方面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真正能学会语文。

上一篇:论唐代敦煌壁画中经变画的艺术特点 下一篇:浅谈“汉新欧”国际货运大通道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