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时间:2022-10-25 08:03:33

浅谈城市规划管理中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摘要:城市规划管理作为一项基础重点建设项目,其性质和程度不仅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发展目标和发展方向,而且对于协调城市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现代化日新月异的时代,随着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阶段,城市规划管理方面的新问题也不断涌现,出现了许多不合理甚至违法现象。本文通过对城市规划管理意义的阐述,分析了当前城市规划管理中存在的

问题及解决措施 。

关键词:城市规划城市建设措施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 A

一、正确认识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面临的挑战

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被认为是“国民经济计划的继续和延伸”。因此,城市规划对城市建设的调控主要采取的是一种机械的目标管理和计划控制的方式。但是随着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城市建设也逐步由以前的政府投资行为,转变为市场调节为主的多元投资行为。城市的开发建设表现为多种经济法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或者是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的关系。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城市规划体制无论在自身机构、管理机制、还是规划方法等方面都难以适应这种新的经济关系。

主要表现在,一是传统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价值认识不足,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城市建设资金短缺;二是传统的规划管理强调的是计划性和强制性,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进行管理,则投资商没有任何选择余地,容易影响投资商的积极性,若规划执法不严又容易产生各种腐败现象;三是城市规划代表的是城市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目前我们低规格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有的城市还没有独立的城市规划管理机构),难以承担起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和协调经济法人与公众利益关系的职能;四是传统的城市规划是以土地利用控制为核心的一种静态的物质规划,规划缺乏实施可行性论证和评估,造成了规划的目标过于僵化,实施中缺乏可操作性,难以适应干变万化的市场,从而造成大面积的违法建设;五是传统城市规划关注的是既定规划蓝图的实现,而忽视了城市规划对城市土地开发过程的调控功能,容易引起土地的投机活动;六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商对经济效益过度追求往往会侵害公众的利益,造成土地浪费、环境污染等问题,而作为城市整体利益的代表,城市规划部门难以对这类行为进行有效的干预和调控,使得公众利益受到损害,社会公益事业的建设得不到有效保障;等等。

归结起来就是,我们传统的城市规划管理机制还难以协调市场经济条件下产生的多种经济法人之间以及多种经济法人与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这就是我们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

2、如何迎接这一挑战

(1)、要树立规划的资源意识。

城市规划不仅是一种重要资源,而且是一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资源。市场经济条件下,土地使用权的取得主要通过有偿出让、转让。土地出让转让的关键是土地价值问题。尽管影响土地价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但就具体某一块用地来说,它的价值往往由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完善情况和城市规划确定的开发条件来决定。《城市规划法》“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服从城市规划”的规定,明确了城市开发用地的性质、功能和容积率等开发要求由城市规划来确定,这些开发要求直接左右着开发效益。因此,通过城市规划的科学测算,合理确定开发商与城市政府收益分配比例,可以为政府筹集大量的建设资金。具体地说,城市建设中容积率的提高、原有建筑的加层、“破墙开店”等用地性质功能的改变都可以产生很高的级差收益,但这不是项目开发本身产生的,而是政府长期基础设施投入的结果。这些收益不能全部纳入开发商的口袋,而要通过规划的手段,使政府基础设施投入产生的收益回流到政府的口袋中,为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因此,从一定意义上说,城市规划直接创造了经济效益。

(2)、要把市场机制引入城市规划,规划管理要靠“两手”。

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方式按价值规律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方式,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处于市场关系之中,市场机制是推动生产力要素流动和城市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的基本运行机制。这种运行机制对形成城市土地市场和带动城市建设起了十分重要的的作用。在这种运行机制下,如果城市规划不利用市场调节这只“无形的手”,就无法对城市建设实施有效的调控。当然,城市规划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政府行为,无论在什么体制下都是以政府的管理或干预的形式维护公众利益的一种社会力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开发商追求的是最高最大的利润,这种对经济效益的过度追求往往会造成对公众利益的侵害。市场土地供给的有限性与价格的上涨趋势也往往会导致土地投机活动。市场调节的结果也往往只使直接经济效益高的项目吸引了很多投资者,而维护城市正常功能的绿地、道路交通设施等公益事业仍然难以吸引投资,只能依靠代表社会整体利益的城市规划的调控来加以解决。如不加以控制和引导,市场机制很容易导致城市建设的盲目性和城市功能失调。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规划管理工作既不能单靠行政手段进行控制,也不能仅靠市场调节进行规范,而要靠“两手”,一是行政法规“有形的手”,二是市场调节“无形的手”。

(3)、城市规划要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当前城市建设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建设资金问题。有资金才能改造城市,没有资金城市就难以发展。所以.城市建设资金问题,是我国乃至世界所有的城市市长所关注的问题。没有建设资金,规划得再好也没有用。在国际上,城市建设资金一般有三个来源:一是税收,西方国家都是用税收来搞城市建设的。像日本大版市1996年的建设资金是1500多个亿,还说不够。二是级差地租,以土地来挣钱,比较典型的是香港。三是各种收费,增加城市积累。就我国来说,税收不是我们的办法,规划费用也不是办法,国务院早已三令五申,不许乱摊派。地方政府唯一能掌握的是级差地租。级差地租用不好,城市就不能发展;级差地租用得好,城市就会发展。温州市紧紧抓住这一点,五年内城市改造面达50%,创造了一个新的温州城。杭州、宁波等城市也充分发挥规划的调控手段,对旧城区进行成街、成片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益。同时,有的市县尽管也利用级差地租的杠杆作用筹集资金进行旧城改造,但由于没有充分发挥规划部门的作用,缺乏科学的测算,在土地开发过程中造成了国有资产的流失,使一个本来可以给城市政府带来收益的成片开发项目入不敷出,成为政府的包袱。所以,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规划的手段、级差地租的杠杆为城市建设筹集资金。

二、城市规划管理的意义

城市规划管理就是包括城市规划编制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和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总称。是根据《城乡规划法》和已批准的城市规划,对城市各项建设用地和建设工程实施行政审查、批准、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城市规划行政许可的内容是否符合已批准的规划,以及城市内的建设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许可的内容进行监督检查和行政处罚的行政管理活动。城市规划编制管理主要是组织城市规划的编制,征求并综合协调各方面的意见,规划成果的质量把关、申报和管理。城市规划审批管理主要是对城市规划文件实行分级审批制度。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主要包括建设用地规划管理、建设工程规划管理和规划实施的监督检查管理等。城市规划管理直接关系着城市规划能否顺利实施,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系统性、实践性、科学性很强的技术行政管理工作。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逐年加快,城市的规划逐渐偏离了注重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转而趋向于科技和经济两个方向,城市中发展着的群体开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仅仅依靠市场机制是不能完全实现城市空间资源的最优化配置,必须组织进行科学合理的城市规划,才能加强对城市规划的监督和管理。

城市的开发和改造都是政府行为,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矛盾不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现了投资方式的市场化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政府应由投资主体的角色转变为调控主体的角色,因此,需要建立和完善与此相适应的城市规划实施机制,依靠行政、法律、经济等多种管理方式,从规划管理依据、管理手段、管理内容及管理模式等入手,建立和完善新的运行体系。一,管理的依据城市规划是通过规划管理来实施的,而实施规划必须具有法定的依据。现行的规划管理体制下,规划编制在内容上与规划实施的要求有所脱节,在程序上与规划管理衔接不够,管理的依据往往过于简单、原则,难以适应量大面广的城市建设活动的要求,也没有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的特点。例如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庞杂,审批周期漫长,花费了各地规划编制人员的主要精力。但事倍功半,实际所能起的作用主要是长远的目标和宏观的指导,而下层次规划的编制和细化工作往往又不能及时跟上,导致日常大量的规划管理工作缺少可以操作的依据。

三、管理的手段

城市规划管理要面对城市中的所有系统、部门、组织乃至个人,规划的实施要通过他们的建设行为和活动来实现。规划管理部门必须通过探索各种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来引导建设者行为,管制各类建设活动,因此仅仅依靠行政手段是很难充分奏效的。目前,由于以权代法、行政干预而造成违反规划、破坏规划的现象有一定的普遍性,城市规划得不到应有的实施,管理的约束力不够,总的来说规划实施还缺乏有效的手段。为了改变目前城市规划实施不尽人意的状况,必须改变过去单纯依靠行政手段的方法,探索更为有效的手段。城市规划管理的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都表明,在行政手段的基础上,最关键的问题是要建立法制化的核心手段,按照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方式和程序进行管理,同时还需要佐以经济调节、协调谈判等辅助手段。

1、法律手段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在市场经济不断发育的今天,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走依法行政之路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是一种必然的趋势和选择。在城市规划的制定、实施、监察全过程的各个方面,行政管理的各项工作都必须纳入法制的轨道。城市规划的实施管理实质上是对建设行为的一种社会调核。规划要得到切实执行,就必须把规划管理这种社会调整提高到法律调整的高度,也就是要使规划法制化。使编制的规划成果具有“明、肯定、有国家强制力作保障”这样的特征,通过法律手段的强制力来保证规划的实施。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经过法定程序批准的规划,只有按照法定程序公布的规划才能在管理实践中得到运用,才能成为规划管理决策的依据。而经过法定程序审批的规划成果(文本和图则)其实质就是社会成员之间、政府以及所涉利益各方之间的“契约”,体现了城市规划实施和管理的总体意图、组织方式和操作途径。规划成果经审定通过并生效后,应由权力机关以法规的形式予以颁布,城市规划管理主客体都应共同遵守,以维护城市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经济手段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的实施和城市的开发建设,是存在于规划管理部门与开发者之间的一种联动机制。一方面,城市规划管理要直接面对开发者的经济利益问题;而另一方面,城市规划恰恰又是必须考虑城市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综合利益的。在某些时候,局部地段的开发和改造,如果没有相应的实施机制,就难以要求和约束开发者承担其义务和责任之外的职责,城市规划难免陷于局部效益或短期效应的尴尬、被动中。这种情况下,单纯依靠法律、行政手段显然不能应付规划实施中各种复杂的情况,需要在规划实施中引入经济手段作为一种重要的调控手段。

3、谈判、协议手段城市规划实施管理不仅是一项技术活动,也是一项社会经济活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促进规划的实施,既保证公共利益,又保护开发者应得利益,在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实践中应逐步引入谈判,协议手段,借助于这种辅助手段,平衡各方利益,达到最大的综合效益。在实际操作中,城市规划部门通过协调,可将量化成为一定货币数量的利益通过协议形式加以明确。但目前法律并未赋予规划部门这种权力,对经济利益的评估确定,以及协议的法律效力等,都有待进一步明确,也需要对谈判和协议的行为赋予明确的地位并建立相应的规范化程序。

四、管理的内容

尽管城市规划实施管理的内容较为广泛,但其核心和关键是进行开发管制。就城市规划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而言,规划控制的内容包括:土地使用的规划管理、建筑或工程建设的规划管理、建筑物或工程物使用的规划管理。现行《城乡规划法》对规划管理的内容和对象有了一个基本的描述,但还是比较笼统、简单,在实际操作中,由于缺乏解释,许多问题难以操作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有些该管的没有管起来,也有些不该管的却管得太细,程序过分复杂(例如个别北方城市对居民平房院内小晾房建设的管理)。有些特殊工程,由于缺乏相应配套的规划管理办法可以依据,实施管理中要面临不少的困惑和难题。在开发管制的过程中,参照国外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以下几点需要给予重视:

1、必须限定“开发”的准确含义和所指,明确规定哪些项目属于开发,哪些项目不属于开发,并且根据管理过程中实际情况的变化,不断地及时进行调整、修改和补充。如在英国,由环境部颁布的一般开发规定、特别开发规定和土地使用分类规定中,明确了哪些项目不必申请即可自动获得许可,哪些项目属于不受地方规划部门管理的特别开发类型等,就为规划审批提供了相当清晰的分类管理依据。

2、改变规划管理包揽一切的做法,“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不同的管理内容,区别采取不同的管理深度,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

3、通过开发管制,确保政府对公共物品的提供,同时对非公共物品的供应按市场规律进行调节。

五、管理的模式

就规划实施管理的许可审批方式而言,世界各国的规划管理模式主要有两大类型,即通则审批和个案审批气所谓通则审批,是指法定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唯一依据,规划人员在审理开发申请个案时,不享有自由裁量权。只要开发活动符合规定,就肯定能够获得规定许可。通则审批主要以美国的区划为代表。所谓个案审批,是指法定规划作为开发控制的主要依据,规划部门在审理开发中申请个案时,有权附加特定的规划条件,享有自由裁量的权力。个案审批主要以英国的规划许可为代表。各国的实践表明,通则审批和个案审批各有优缺点。通则审批的开发控制具有透明和确定的优点,但在灵活性和适应性方面较为欠缺,而个案审批的开发控制具有灵活性和针对性,但难免会存在不透明和不确定的问题。无论通则审批还是个案审批,要真正有效地施行,都是有条件的

六、城市规划管理遇到的问题

1、 城市规划结构不合理,土地使用效率低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的政府由于过度注重城市的经济形象,都将大部分财力投向了可获得较大收益的工业用地,而公共绿地及公共配套设施所占金额投入比例却相对偏低。政府过分追求超宽马路、超大商业化时代广场,一味的注重本城形象工程,而忽略基础环境设施的建设和质量的提高。然而从城市路网总体结构上来看,如果主次干道与支路的比例失调,路网结构不合理,极容易造成城市交通拥堵。同时,由于城市和镇村的各自为政,土地利用散乱无序,土地开发呈粗放式经营状态,土地利用率低,也造成了土地资源浪费的现象日益严重。

2、处罚标准偏低,达不到应有的惩戒目的

《城乡建设规划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在实际工作中,这样的处罚力度明显偏低,处罚上限太低,特别是对商品住宅项目而言,即使以最高额度进行处罚,开发商大多还是有利可图的。因此在制定具体处罚标准时,应当减小弹性幅度,以利于执法部门依法行政。

3、依法实施城市规划管理的力度不够

在我国,由于城市化发展迅速,各省市的城市范围逐步扩大,近郊的一些农村也纷纷并入城市规划。然而这部分城郊结合部的居民规划法制意识薄弱,加上基本上失去了土地,工作也很难落实,大多依靠出租房屋来维持生活。因此,近年来,这部分人违反规划抢建房屋、擅自搭设建筑物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情况非常严重。而政府对这些违法行为又处罚偏软,光靠宣传教育,往往只是采取罚款的方式,并未起到实际效果,因此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城市规划管理缺乏公众监督。

我国大部分的城市管理的规划决策,往往只有领导者才是管理的“决策者”,规划决策权集中仅仅在书记、市长、四套班子及几个规划专家手上,所谓的决策本质上就是少数人闭门造车式的产物。规划师和公众反而只是决策的执行人和贯彻人。因此地方政府和部门规划的决策权过大,对行政审批缺乏约束制度和监督机制,也造成了城市规划管理的薄弱。

七、城市规划管理的创新趋势

面向新世纪,我国自上而下推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将进入攻坚阶段。城市规划管理作为政府的一项重要的基本职能,处于这个关键性转折点上,迫切需要进行体制创新,探讨适应需要的城市规划管理体制

1、法制化

如何运用法律手段,依法加强城市规划管理,使之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这是摆在每一位城市规划管理者面前的一个新的重要课题。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管理的“龙头”。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发挥这一“龙头”作用,把纷繁复杂的各项城市建设活动纳入集中统一的规划管理轨道,使整个城市的运行机制活而不乱,协调和谐,充满生机?很显然,只能依靠法制。加强法制建设,实行法制管理,既是搞好城市规划管理的基本手段,也是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城市规划管理热切呼唤、迫切需要加强法制建设。可以说,法制建设是搞好城市规划管理,保证城市规划实施的“生命线”;是实行“依法治市”、“依法治城”的迫切需要;是推进城市各项改革、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是加强规划管理队伍建设的需要。

2、民主化

民主化实际上指的是城市规划管理中的公共参与。在我国,一方面,政府在社会中的职能不再是以往的直接干预、大包大揽,而是注重市场调节、法律引导,这为市场、社会领域提供了必要的生长空间。另一方面,社会分工的高度细化,社会精神的变迁,促生了越来越多的社会化组织,正是这些组织,成为了社会成员参与社会活动的新载体。

而对于城市规划管理来说,随着越来越多的要素(土地、住房、公共设施等)进入市场领域,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城市规划部门所采取的单边、独断式的决策手段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表现出了其不足和低效,难以平衡日益多元化的社会群体利益;同时,由于城市规划决策越来越紧密地与私人的利益相关联,公共对于该领域的关注理所当然。“公共参与”的社会基础与日俱增。规划管理部门及管理人员必须及时调整角色,学会使用大众媒体的语汇,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大众媒体交流中,与公众参与者在沟通、理解的基础上达成合意,实现城市规划早方法论上的“交往理性”化。

3、数字化

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高度密集,传统的以手工作业为主的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作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城市迅速发展的需要。城市数字化工程服务于城市现代化建设,符合高新技术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正确方向。数字化可提高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的决策科学化、管理现代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扭转传统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方式落后的局面,同时数字化城市对于提高城市规划管理工作的效率,丰富表现手法,增加信息含量,提高分析能力和准确性;使城市规划管理与设计更加具有前瞻性、科学性和及时性;也能提高城市规划行业动态监管的能力和水平。

信息技术近十几年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广泛的传播,其重要意义和对人类深远的影响举世公认。数字化的意义不仅是体现了一种技术,而是向人类展现了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从城市规划这个“龙头”部门人手,可以说抓住了关键环节,为其他行业的数字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因此,数字化城市规划将成为建设“数字城市”的核心工程之一,并可提供基于网络化的基础数据信息服务平台。

创新城市规划管理机制;建立公开、公平、公正、透明和规范化的管理制度,是生产力发展和进步的必然,是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的要求。城市规划管理必须推进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保证规划的前瞻性、科学决策,同时要掌握新技术,才能跟上世界的潮流。

八、总结

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的同时,当前城市规划居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被视为城市发展的龙头。我国正处于城市发展的关键时期,城市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矛盾性。虽然现在城市规划管理还存在不足之处,但是只要通过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不断优化,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有效提供公共服务等城市规划管理的实施。对城市规划的制度和方法不断进行调整和改进,努力完善和创新,就有可能适应城市发展的要求,使城市规划管理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邱永乐. 浅析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管理[J]. 山西建筑,2008(09)

[2]赵昀,王红扬. 城市规划的法理学思考[J]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02):90-93

[3]孙施文.现代城市规划理论[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7(03)

上一篇:浅谈超高层住宅建筑劲性柱施工 下一篇:浅谈工程项目的成本管理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