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配合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体会

时间:2022-10-25 07:37:19

推拿配合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体会

关键词 颈椎病,神经根型 推拿治疗 中频治疗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是中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临床表现复杂,治疗手段多样,我科采用推拿配合中频治疗100例,优良率达95%,现将具体内容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100例中男40例,女60例;病程1个月~3年不等。诊断依据及分析根据《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00例患者具有典型的颈椎病临床表现,即肩、背或颈枕部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隐痛或剧痛;受刺激或压迫的颈背神经其走行方向有烧灼样或刀割样疼痛,伴针刺样或过电样;当颈部活动。腹压增高时,上述症状加重;颈部活动有不同程度受限或发硬发僵、或颈呈痛性斜颈畸形;患侧上肢发沉、无力、握力减弱或持物坠落。

2检查

①压痛:在病变节段间隙、棘突旁及神经分布区可出现压痛。②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脊柱侧凸。③颈部肌肉张力增高,局部有条索状或结节状反应物。④椎间隙挤压试验阳性。⑤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⑥x线检查:正侧位及双斜位片可见C4-5、C5-6椎体后缘骨质增生,椎间隙变窄,钩椎关节增生肥大,椎间孔变小变窄,后方黄韧带肥厚及项韧带钙化。

3诊断与鉴别诊断

临床上根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会就可初步诊断印象,通过进一步检查可明确诊断,但也必须与下列疾病鉴别。

颈部风湿病:有颈肩上肢以外多发部位的疼痛史,无放射性疼痛,无反射改变,麻木区不按脊神经根节段分布,该病与天气变化有明显关系,服用风湿类药物症状可好转。

落枕:颈项强痛,无手指发麻症状,起病突然,以往无颈肩症状。

前斜角肌综合征:颈项部疼痛,患肢有放射和麻木触电感,肩部下垂时症状加重,肩上举时症状可缓解,前斜角肌痉挛发硬,艾迪森氏试验阳性。

4治疗

4.1治疗原则舒经活血,解痉止痛,整复错位。

4.2取穴风池、风府、肩井、天宗、曲池、手三里、小海、合谷等穴和颈肩背及一侧上肢部。

4.3手法操作

4.3.1松筋法:以捏拿滚揉手法依次放松颈、肩背部患肢部肌肉。

4.3.2颈部推法:患者取坐位,用手指或掌侧小鱼肌置于项部两侧,着力适当,自颈的上部向肩部推拿。然后以双手拇指自肩井穴向风池穴推按,每穴按压片刻,以局部有酸胀感,皮肤发热、发红为宜,如有后头部痛或颈项痛,可指压风池穴和哑门穴。有手指麻者可配用少海穴、养老穴。

4.3.3点按弹拨法:在痛点处按各1分钟后,有筋结、筋索部施以分筋,弹拨手法数下,如项韧带强直。点揉风池、曲池、手三里、合谷穴,能疏经镇痛,疏通气血。

4.3.4定位旋转法:患者取仰卧位,颈部伸出床端,肩与床端平行。术者坐位,一手持患者下颌部,另手扶托颈部,食指触摸患侧颈部旋转之椎体横突或相应椎体的最明显压痛点,而后持下颌部之手缓缓将患者头部转向患侧直到最大限度为止。稍停片刻同时另手食指自内前方推项椎体横突部,双手协调用力一顿挫,可听到复位声响,并指下感觉旋转之横突复位,即前手法成功,患者立刻轻松。注意让患者放松颈部,配合手法旋转,术者用力应快速顿挫。切忌生搬猛力,幅度过大。

4.3.5抖臂手法:术者持患腕,双手持续抖动患肢数下,力透肘、肩关节,然后搓揉患肢结束。

4.3.6医疗练功:医疗练功的目的是增强肌力。凡来就诊患者都教以练功法,在身体允许情况下,做颈部的静力性伸缩以增强肌肉弹性。

4.3.7中频治疗:中频治疗作用:消除神经水肿;镇痛;促进血液循环的恢复;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解痉。

我科采用北京奔奥公司生产BA2000-Ⅱ型电脑中频治疗仪。操作:先将两个约100×80mm的消毒药面垫敷于颈部两侧肌肉对量治疗,每次20分钟。每天1次,每10次1个疗程。

5典型病例

张某,男,52岁,教师。2007年7月就诊时诉颈项恰强硬疼痛,双侧肩部酸空,有时伴上肢麻木不适,时重时轻,经本院x线检查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应用上述方法治疗两个月后,症状逐渐消失,随访2年未见病情复发。

6体会

神经根型颈椎病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病理改变所导致神经根受压引起。以神经分布区疼痛、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病变多见于C4-5以下,以C5-7神经根受累最为多见。手法治疗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方法,且直达病所,松解颈部肌肉痉挛,扩大椎间隙,促进血液循环,另配合中频治疗,改善颈部血液循环和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对本病都起到积极作用。由于颈椎病本身属退行性疾病,与病人平时保养密切相关,所以在治疗同时应嘱咐病人避免长期颈部疲劳,注意保暖,加强适当活动,以巩固治疗效果。

上一篇:按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疗效观察 下一篇:推拿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3例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