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3例疗效观察

时间:2022-08-06 03:12:53

推拿治疗非溃疡性消化不良63例疗效观察

关键词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 推拿治疗

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是指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一种消化不良症状群,由于其发病率高,至今尚未有肯定和统一的治疗方法,并且该病容易反复发作,已引起了国内外对该病诊治研究的重视。为了充分发挥祖国医学推拿疗法的优势,笔者从99年以来,对63例患者运用推拿按摩手法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1临床资料

63例患者中,男24例,女39例;14岁2例,15-24岁5例,25-38岁8例,38岁以上者48例;病程最短者4周,最长者42周,平均14周。常见发病诱因有:饮食不节、情志内伤、寒温失调、过度疲劳。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活检有慢性浅表性胃炎者46例。

2诊断标准

诊断根据1987年芝加哥国际性专题工作会议确立的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诊断命名要求判定:(1)具有反复发作的上腹部或胸骨后疼痛、饱胀、烧心、暖气、恶心或呕吐、反胃等症状,病程超过4周。f21内窥镜检查正常(或排除糜烂、溃疡及肿瘤等器质性病变)。(3)实验室、B超及x线检查等排除了肝、胆、胰等器质性病变者。

3治疗方法

3.1患者俯卧,术者以其腰背部大肠俞一带施术为主。双掌分推,交替揉腰背5分钟。双拇指、肘交替按压、拨腰背膀胱经内侧线3分钟。双掌上行颤腰背部1分钟。点按膈俞、三焦俞、脾俞、胃俞、大肠俞、肾俞等穴。双掌交替横搓腰背1分钟,以患侧腰背为主。

3.2患者仰卧,术者以其腹部施术为主。双掌分推腹部2分钟。以患者左上腹为中心,单掌环形向心揉3分钟。双拇指交替压、拨腹直肌5分钟,双掌波浪揉腹部2分钟。点按中脘、上脘、关元、大横、膻中、百会、孔最、足三里等穴。

4治疗结果

4.1疗效标准痊愈:临床症状消失,饮食、大便如常人;显效:主要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尚有一些次要症状轻度存在;有效:症状有所改善,至少有2个以上症状减轻者;无效:2个疗程后,症状无改善者。

4.2结果分析每天治疗1次,10天为1个疗程。

63例患者中,痊愈39例;显效8例;好转:1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

5体会

按祖国医学理论分析,该病可归属于中医“痞证”、“反胃”等范畴,病变部位在胃,涉及肝、脾两脏,胃受纳腐熟,而通降的功能更需依赖肝气疏泄条达,若肝失疏泄而郁结,则胃气壅滞为病,故肝郁犯胃是非溃疡性消化不良的病理基础。笔者在肝脾胃区域施推拿术,目的是协调三者问之功能,使肝气疏达,胃有所纳,降之有源,脾有所运,开之有动,运纳相配,升降相和。从而使浊降清升,肝脾胃和调,水谷精微生化有源,肝脾胃三者功能协调,共同完成水谷运化功能。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推拿足三里。胃俞对胃运动障碍有双向性,良性调整作用,可使胃运动过速过缓趋于正常的胃动节律,从而消除上腹胀满、暖气、恶心、纳差、餐后不适等症状,达到治疗的目的。选用中腕、足三里等穴位可和胃宽中,消胀除满,以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和胃消胀,增强治疗效果。

吗叮啉是目前国内外临床医生喜用的一种胃动力药,对非溃疡性消化不良有肯定药效。而推拿按摩手法治疗本病。疗效不逊于吗叮啉,且在调节胃动力运动功能紊乱等临床症状方面优于吗叮啉,且无副作用,方便经济,值得推广。

上一篇:推拿配合中频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100例体会 下一篇:摩、推、揉、压治疗气血双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