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我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时间:2022-10-25 04:39:34

高等职业教育适应我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升级的方向,在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下,应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战略型新兴产业。内蒙古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高职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并满足新兴产业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要求。

关键词:内蒙古自治区 战略性新兴产业 高职教育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代表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新方向,体现当今世界知识经济、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发展潮流,对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和自主发展能力,对经济社会全局和长远发展具有重大引领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尚处于成长初期、未来发展潜力巨大的产业。战略性产业是以重大前沿科技突破和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

(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提出

2009年,前国务院总理先后召开三次新兴战略性产业发展座谈会,听取经济、科技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了题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讲话。

2010年9月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

2012年3月,内蒙古自治区出台了《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实施意见》。《实施意见》中优先选择了发展产业创新能力比较强、市场需求比较大、基础比较好、的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新能源、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技术服务业等产业作为自治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这些从内蒙古科技水平、产业基础、区域特点和资源禀赋出发的新兴产业,将着力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大力推进新兴产业,提出了加大政府资金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加强金融信贷支持、完善税收优惠政策、保障土地供应、优先配置资源、加快培育市场、加强国家合作、创新发展体制机制等九大政策措施,以实现产值年均增长25%以上,到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8%的目标。

(二)内蒙古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地处北纬38至47度之间,土地总面积近120万平方公里,以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为主,地形由东北向西南斜伸,呈狭长形,横跨东北、华北、西北。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约2400公里,南北跨度约1700公里,其与8省区毗邻,国境线长4200公里,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全区下辖101个旗县区,主要有大兴安岭、贺兰山、乌拉山和大青山等山脉,草原辽阔, 沙漠广布。年均气温-1~10℃,全年降水量约50~450毫米。内蒙古矿藏丰富,其中稀土、煤、银等储量巨大。拥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较为明显的区位优势,具备了独立建设或与周边各省区联合打造区域集聚区战略性新型产业的基础条件。

近几年内蒙古自治区新兴产业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和企业创新能力的优势企业,如新能源领域有中兴、伊泰、金骄;新材料领域的稀土高科、华业特钢、神州硅业;高端制造业有腾飞飞机制造、北方重工等;以风电、光伏产业、天然气制甲醇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崛起,代表世界煤化工领先水平的鄂尔多斯神华煤制油、伊泰煤制油项目已建成投产,风电装机容量已连续多年名列全国第一。这些都为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但总体来看,与其它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尤其是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不高,缺乏应用型人才,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都是制约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的重要因素。

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职教育的要求

内蒙古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其中,《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形成适应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高职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结合我区“8337”发展思路,把内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务华北面、向全国的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全国重要的现代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和现代装备制造等新型产业基地、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我国北方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充满活力的沿边开放带,就要求高职院校不断提高教学质量,适应并满足新兴产业对高技术应用型人才规模不断扩大、需求层次不断提升的要求。

(一)发展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扩大了技术应用型人才的社会需求

目前我区人才队伍总量不足、整体素质偏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人才布局不合理的问题依然明显,远远不能满足当前战略型新兴产业及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对人才的需求。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内蒙古正处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贯彻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关键时期,人才作为一项有力资源,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我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迫切要求具有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作为劳动力支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充分利用资源、产业和区位优势,围绕自治区 “8337”的发展思路,加快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同时重视产业基地和示范应用工程建设,注重培养本土人才及引进高端人才。

我区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专科层次的高技能人才。可以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转型和升级,许多新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必将加快发展,大多数中小企业必将走出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技能型、高级技术型和工程型发展,具有高层次应用型人才需求日渐增长的明显趋势。

(二)我区产业升级迫切要求提升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层次

许多发达国家及地区发展实践说明,随着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层次也将逐步提高并形成多层次的培养格局。应用型人才的完整性培养包含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等不同层次。目前,我区为贯彻落实“8837”发展思路,经济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结构和规格要求已经发生明显的变化,特别是节能环保、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突出。

由于多数用人单位的学历门槛高,使很多职业学院毕业的人才被拒之门外。如果专科层次的职业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不能适应人才市场需求,就业能力与岗位需求不相匹配等结构性短缺矛盾较为突出,很可能带来新一轮的劳动力就业结构矛盾甚至招生危机。因此,培养层次亟需提高。

(三)我区产业转型迫切要求创新发展高职教育

我区正处于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贯彻落实“8337”发展思路的关键时期,急需大量的高层次技能型、技术型、工程型人才,提升高职教育层次的时机也日趋成熟。

为适应我区产业转型的形势,自治区高职教育向更高层次延伸是必然趋势,发展延续中职、高职、本科甚至专业硕士研究生教育已势在必行。

三、高职教育如何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所培养的人才还不能完全满足战略性新型产业对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体现在高职教育的层次、结构和质量难以适应产业升级需要,包括职业教育内部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层次结构完善,以及毕业生规格对区域产业结构和技术岗位的契合度等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有必要大力发展高职教育以促进我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

(一)开设战略性新型产业课程,促进相关专业体系配套建设

加大政府支持力度,选准重点发展和培育的产业门类,开设相关课程,建立和完善相关专业。按照重点突破的原则,分类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集群发展规划,以现有相关院校和专业为基础,提高专业建设与新型产业发展协调的配套能力。在纵向上,注重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专业上下游配套,建设区域性研发专业、生产经营专业和管理服务专业;在横向上,注重相关专业的衔接和协调发展,为终端人才提供各类知识、技能乃至综合素质的培养配套。必要时,“新办”、“升格”或“转型”高职院校,以适应我区战略性新型产业发展的要求。

(二)加强校企合作,顺应新兴产业发展

校企合作有多种形式,如“校企融合”、“顶岗实习”及建立职教集团等。

“校企融合”是学校与新兴产业、企业进行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共同编写教材,实现资源包括师资、设备等共享,并在双向的培训进修等方面提供方便。通过精品课程、品牌专业建设及教学团队的引导,学校不断创新专业发展,使其更加贴近经济社会的发展,培养适合新兴产业发展的人才。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经营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作为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职业教育。“顶岗实习”能助推企业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供应站。

职教集团是一种统筹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模式。2011年,由内蒙古商贸职业学院牵头成立的内蒙古商贸职教集团,目标在于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和经济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拓展空间、增强总体实力的目标,为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满足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要服务。

(三)注重人才培养,着力培养和造就一批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队伍

要重视创新型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特别是领军人才科研工作条件的改善。为此,一要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科技人才战略,坚持“人才先行”的理念,以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强化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培养领军人物和骨干人才为重点,进行创新团队建设;二要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管理机制,重视科技人才队伍培养;三经推进创新人才分配制度改革,为创新人才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四要完善发明创造的激励机制,创造条件吸引更多高端人才,特别是高校,科研院所的高端人才为企业服务。

要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担负着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能人才的重任。为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的 “双师”型师资队伍,政府相关部门应采取灵活的柔性人事政策,允许其申报技师、高级技师等技术等级,并在取得相应技术等级后,享受同一级别的高校教师或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的同等待遇;对于因专业设置、调整以及招生规模变化而引起的师资队伍变化,可以采取引进、共享、兼职、培养、转型、分流等方法逐步解决。高职院校也要对“双师”型教师采取必要的倾斜政策,以提高他们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J].北方经济,2012.(8)

[2] 沈会超,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以地方应用型本科转型高职本科为选择http://.cn/web/articleview.aspx?id=20120307104127475&cata_id=N007(2013/03/7)

[3] 田淑波.高职教育适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2.(3):43-45

[4] 王雅静.【内蒙古发展定位解读】“8337”:承前启后的新谋略[J].内蒙古日报,2013.(5).

[5]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Z]. 国发[ 2010] 32 号.

[6]鲁昕. 履行政府职责完善国家制度大力推进中国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J]. 中国高教研究, 2011,(3) .

[7]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 教职成[2011]12 号.

[8] 王宇昕,吕伟.促进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3.(2):57-59

[9陈爱雪,彭晓辉.内蒙古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12,(5)

上一篇:刍议语文教师对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教学 下一篇:实地考察教师指导“三部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