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时间:2022-10-25 12:59:10

互动在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发展学生探究能力的第一步是让学生先学会自主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少不了与同学之间的交流,更不能离开和老师的交流。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始终坚持自学和互动紧密联系一起的原则,让我的学生从中得到各种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最K达到培养出优秀新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生生互动 师生互动 交流与合作

高中生物课程的课程目标是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尤其是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过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些目标的前提就是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想要把学生的自学质量搞上去,不仅要让他们自己看、写、练、记,而且还必须提高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在几十年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下,不少的一线教师采取的是灌输式教学模式,有些教师虽然说是改变教学方式,但是本质上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枷锁,学生还是非常被动地去接受新的知识,学生只是应付考试,学习能力得不到真正的提升。在新课程理念的理论指导下,本人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摸索出了互动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下面举例简述一下自己多年来的研究成果。

一、学生自学(互动前夯基)

(一)阅读教材,整理基础知识点

阅读教材,整理基础知识点是学生自主学习的第一步,也是学生初步了解教材内容,更是降低学生学习盲目性的主要环节,我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教材后完成相关的填空题,并总结和整理本节课要学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在主动解答问题中掌握基本的生物知识,同时,也为互动模式的导入做好基础工作。

(二)探究与扩张,理解知识点

学生了解要学的基础知识后,需要进行自我探究与扩张,是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的过程, 不仅能够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锻炼学生的自主解答能力,而且,对学生生物素养的全面提升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时候的题型基本都是简答题,我们所采用的同步训练集都有相关的题。最后为了巩固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点,教师布置一些适当难度和量的训练题,让学生自己去进行巩固训练。在整个自学过程中,我经常告诉学生不要怕有错误结果,检查的主要目的不仅在于答案的正确与否,更在于是不是自己做的,也就是学生必须自己完成的作业。

二、交流与合作(课堂互动)

这个阶段开始组织学生进行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就是本文的主题-互动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渗透。

(一)师生互动1

因为很多种原因,学生不可能通过自学来完全理解和掌握所有知识点及其应用,必须由教师间接或直接讲授。讲解内容是教师根据学生完成自学情况和教师以往的经验所定的,主要是难点和课外知识点。

师生互动的主要方法是引导、交流和讨论,部分内容只能直接讲解,一般需要10分钟左右。经过师生互动,大部分学生可以自己修正自学过程中的错题,如果还是有不能自己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该学生在本课堂着重需要解决的难题。对这样的难题我让学生通过俩个步骤解决,就是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

(二)生生互动1

小组内交流,也就是第一次生生互动。对同样问题的讲解,如果学生之间讨论、学生去解释,学生的接受率比教师的讲解高得多,是因为学生之间无拘无束、思路基点差不多。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自己的答案,并分析错误在哪里,该怎么改过来,要改这个答案需要教材中的哪个部分知识等等。所以,经过生生互动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有些难度深的内容,只通过小组讨论是不可能完全解决,这个时候我就组织学生进入下一个阶段-师生交流。

(三)师生互动2

师生交流,也就是第二次师生互动。生生交流得不到解决的内容必须通过师生交流来解决。这个阶段教师的参与不是引导也不是组织,只是以普通学生的身份参与讨论。和学生一起交流和讨论有关基础知识在书上的第几页或者和以前的哪个知识点有关系等等,不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学生。

以上俩个步骤大概需要20分种左右。

(四)生生互动2

为了验证和提升学生对本模块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教师选出《含金量》比较高、需要一定分析的综合性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内解答并进行讨论和分析,最后得出正确答案。通过这个活动,学生不仅能自我检测自己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且还能得到分析能力的进一步提高。

三、知识整理(互动收益收录)

在整个自学活动过程中每个学生所得到的东西并不一定都一样,我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和需要,要求学生把本模块的重点、难点、补充知识点、出题热点、自己的新悟等内容整理出来收录到备忘录上,有助于以后的学习活动。知识的整理没有统一的内容和规格要求,一般最多的是教师给补充的内容。 知识整理可以在课堂内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

四、课后一问(课后综合互动)

为了提高学生综合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课尾,教师给学生留一道思考题,让学生回家分析、思考后在QQ生物讨论组窗口和大家交流。这样的思考题不是每节课都有,有的模块知识点牵涉内容比较多,学生不能在短暂的40分钟内彻底完成理解和应用。这个时候用他们比较感兴趣的素材来编个问题,留给学生作课后思考题,他们即可以休息,也可以加深他们对课内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养成他们勤思考的习惯。如,学完《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后我给学生留的课外思考题为如下。

题:中国境内的所有田鼠是属于一个种群吗?

通过对这个题的探讨,学生加深了对种群概念的理解,也就是说种群不仅是聚集在同一个区域内生活的同种的所有个体,而且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进行基因交流,也就是说可以杂交()而产生可育性后代。如果在一定的区域内存在生物本身不可抗拒的地理隔离而不能杂交(),这些生物是一个生物种,不能叫一个种群。

总而言之,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将互动模式渗透到教学过程的每一个阶段,能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合作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让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的知识,提高自己的生物素养。

(作者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二中学生物组)

上一篇:因地制宜 创特色农村美术教学 下一篇:浅谈中学生体育训练兴趣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