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方言和《闽南方言大词典》

时间:2022-10-24 10:25:22

摘要《闽南方言大词典》把书面目治的文献资料和耳目兼治的活跃在口语中的方言词语熔为一炉,一改以往的单方言点的单层面研究为多方言点的综合比较,把方言的变异纳为研究对象。词典不但系统整理了厦门、漳州、泉州三地闽南方言中大量的社会、历史、民俗、文学资料,而且反映了三地方言几十年来各自的语音演变概貌及互相渗透的一些结果。

关键词

闽南方言 词典

比较

闽南方言源于古汉语,是上古、中古等时期中原地区的人民陆续迁徙到福建后,带着各个历史时期的汉语,与福建土著结合,在闽南地区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在唐宋时期,闽南方言就随着闽南人飘洋过海,在菲律宾、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传播,也正因为此,西方人才有机会接触闽南方言。西方人调查闽南方言,始于16世纪的菲律宾,第一部中西合璧的闽南语辞书——西班牙奥斯会会士拉达(Martin.De Rada)编撰的《华语韵编》(1575,又译为《中国语言词汇集》,泉州土话一西班牙文)也始于这个时期。其后还有西班牙耶稣会士契林诺(Pedro Chirino)编撰的《闽南方言与西班牙卡斯蒂利亚语对照字典》(1602,闽南方言一西班牙文)。

第一次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传教士陆续来到中国传教,他们编撰的词典主要有漳州话西文对译词典和厦门话西文对译词典两类。这些词典分别揭示、描写了漳州、厦门、泉州等地的方言事实,主要用于外国人学习闽南话和掌握白话字的闽南人学习汉字、《圣经》等。日本期间,为了实行其殖民统治,曾对台湾的各种语言进行全面调查和研究,留下了大量文献。这些记录着台湾早期语料的出版物中,又以台湾闽南话一日语对译辞典的编撰成就最高。分别举例如下:

1 漳州话一西文对译词典。如:《福建方言字典》(1609,又译《闽南语字典》,漳州话—西班牙文,书成于东南亚);《汉语福建方言字典》(1831,麦都思,漳州话一西班牙文,东印度公司出版);《荷华文语类参》(1882—1892,又称《闽南漳州方言荷华字典》,薛力赫,漳州话读书音一荷兰文)等。

2 厦门话一西文对译词典。如:美国归正教传教士罗啻(Rev,Doty Elihu)编撰的《翻译英华厦腔语汇》(1853,英语一厦门话);英国长老会牧师道格拉斯(Carstairs Douglas,又译杜嘉德)编写的《厦英大辞典》(1873,厦门话一英语);英国长老会马约翰(T.Macgowan,又译麦嘉湖)编撰的《英厦大辞典》(1883,英语一厦门话);台南长老会牧师巴克礼(ThomasBarclay)增编的《厦英大辞典·补编》(1923,英语一厦门话);英国长老会甘为霖(W.Campbell)的《厦门音新字典》(1913,厦门话一英语)等。其中,《厦英大辞典》和《厦英大辞典·补编》两部词典都在正文之后以大量篇幅比较了漳州音和泉州音的不同。

3 台湾闽南话一日语对译词典。如:《日台小字典》(1898,上田万年主编,台湾总督府发行),《日台新辞典》(1904,杉房之助主编,新高堂发行),《日台大辞典》(1907,小川尚义主编,台湾总督府发行),《日台小辞典》(1908,《日台大辞典》的精简版),《台日大辞典》(1931,小川尚义主编,台湾总督府发行),《台日新辞书》(1931,东方孝义主编,台湾警察协会发行),《台日小辞典》(1932,《台日大辞典》的精简版)等。直到日治末期1938年台湾总督府还出版了一部《新订日台大辞典上卷》(目前仅知中央图书馆台湾分馆藏有原本乙册,未见另有藏者)。值得一提的是小川尚义主编的《日台大辞典》在绪言部分详细介绍了“闽南方言的语音系统,闽南方言比较,与汉语方言及朝鲜、安南音比较,文读和白读比较,与中古音比较”(李如龙2008:222--223);他主编的另一词典——《台日大辞典》是当时规模最大的闽南方言词典。

除了对译本之外,闽南方言字典、词典还有:连横编《台湾语典》(1957),蔡培火编《国语闽南语对照常用辞典》(1969),中岛干起编《闽语东山岛方言基础语汇集》(另索引一册)(1977,东京亚非言语文化研究所出版),村上嘉英编《现代闽南语辞典》(1979,奈良天理大学出版),徐金松编《中国闽南厦门音字典》(1980,台北南天书局出版),厦门大学中国语文研究所汉语方言研究室编写的《普通话闽南方言词典》(1982,黄典诚主编,台湾版称为《普通话闽南语词典》),陈鸿迈编写的《海口方言词典》(1996),周长楫的《厦门方言词典》(《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卷)(1998,台湾版改称《闽南方言词典》),张振兴、蔡叶青的《雷州方言词典》(1998),陈修的《台湾话大辞典》(2000),董忠司的《台湾闽南语辞典》(2001)等。

我们发现,虽然这些字典、词典编写的目的不同,在内容和编排上各有侧重,但都以一地——或漳州、或泉州、或厦门、或台湾,或其他地区为主要对象——收集和记录闽南方言,缺少多地方言间的比较。

真正对闽南方言进行研究性比较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后。由于海峡两岸学者的共同努力,闽南话研究硕果累累,其中有很多著作都是讨论比较研究的。例如:董同龢《四个闽南方言》(1960,台湾“中研院”史语所集刊30),王育德《台湾语音的历史研究》(1987,日本第一书房),顾百里《澎湖群岛方言调查》(1978,油印本),周长楫《福建境内闽南方言的分类》(1986)。但是,这些比较研究的成果最终都没有以字典、词典的形式系统地保存下来。

随着方言调查的深入,方言材料越来越丰富,闽南方言研究的力度越来越大,《闽南方言大词典》(周长楫2006)应运而生。《闽南方言大词典》收录了能代表闽南地区的厦门、泉州和漳州三地方言的读音和词汇,完整地展现了闽南话基础方言的整体面貌,这是先前所有闽南方言词典没有做到的,也是这部词典的最大亮点。全书约200万字,收词3.6万条,其中方言特有词1.6万条,对音词2万条,正文前有“引论”和“台湾闽南方言概述”,附录包括“厦门、泉州、漳州三市所辖各县市闽南方言特点简介”、“百家姓”、“干支名称”、“中国历代纪元名称”、“中国各民族名称”、“世界各国、地区名称闽南话读音表”、“难字读音表”,随书附有语音光盘。《闽南方言大词典》在参考已出的字典、词典,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方言资料,以实际口语为研究对象,深入社会做田野调查,收集生活中还在使用的方言词语及文献上记录的闽南方言词语,对方言中的古语词进行考证并列出书证,对方言中的外来语说明其来源。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到:第一,厦门、漳州、泉州三地闽南方言中大量的社会、历史、民俗、文学资料以词典的形式被系统地整理出来;第二,从逐字罗列出的三地读音中,不但可以看出三地方言几十年来各自的语音演变概貌,而且可以看出三地方言几十年来互相渗透的状况。

上一篇:稳中求进,科学发展,推动氯碱行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篇:论《心史》沉井典故条目的编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