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发”趣

时间:2022-01-01 11:48:53

这里所要说的“发”并非头顶之毛发,而是古今闽南奇特有趣的崇发现象。尽管数十个带有“发”字的词组有不少是贬义的,但是闽南人俗信“发”是个吉祥字眼。而讨口彩、图吉利,盼望万事顺心如意习惯用“发”,则是闽南的一种传统民风。特别是“发”与“8”画上等号的当今,变得更加炙手可热,人见人爱。

闽南人小孩出生后,取名时喜欢把“发”字嵌进去,当地人名这发那发特别多,如添发、进发、建发、茂发、顺发、来发……如果您在人群熙熙攘攘的街市大呼“阿发”,循声回望者定然不少。仅次于人名的,使用“发”字频率较高的当推商家的店号。而最有共性的是新开张的店铺,都要贴一张写有“开张骏发”的红纸横披,寄寓发家致富、发大利市、事业发达,比起北方人过年时倒贴“福”字丝毫不逊色。民间新建房屋,在上大梁时要择吉日良辰,两位建筑师要用两条长各1丈2尺的大红绸布系于大梁两端,一齐提上搁放屋脊墙头,这时有个不容忽视的礼俗,就是师傅要领着众人大声诵念吉语:“晋啊,发啊!”就连葬礼的一些仪式(如收敛、安葬等)也不例外,说是诵此吉语,可以祈求晋升、发财的机会。好话人人听着感到耳顺心悦,这也是崇发风俗千百年来在闽南民间沿传不衰之缘故。

每逢婚喜吉庆和传统节日,每家每户都要用面粉、米浆加食糖蒸制食品。这种食品也叫“发I”,上面印有醒目的红双喜或者带红的图纹,就像节庆时报纸上套红一样庄重。在闽南人看来,吃了发I就会大吉大发。有一首年I歌,生动地唱出了发的含义:“甜I过年,发I发钱,菜包包金,菜头I(萝卜I)吃点心。”发I是闽南人过年最必不可少的年I,发-要发得好才会发财,、闽南人认为蒸发-时,都会有“年糕神”看护,而发I蒸得好不好,关系着来年一年“发”与“不发”。所以,家庭主妇们在蒸发I时总是想办法把家中的小孩支使开,严禁小孩们在灶台旁问这问那,更禁忌说出不吉利的话,以免“年糕神”发怒,以致发I蒸制功亏一篑,不但未来一年运势“发不起来”,又没口福,所以蒸发I是过年前一件严肃认真的大事。主妇们在揭开蒸笼盖时,心情总是忐忑不安,待见发大膨胀,裂开几道缝,这便是发得好的象征。家中的主妇会高兴得抚掌大叫:“发了!发了!”然后,取一小撮染红的米粒撒在发之上,让这笼新春吉祥物更加完美。

每年的中秋节。寓意吉祥的发饼也是闽南人必购的节日饼食。这种用来供月的发饼简简单单,乃用面粉和食糖发酵制成,上面撤有一层炒熟的芝麻仁,再用红色食用染料书写“欢度中秋”、“发大吉祥”之类吉语。它看似平凡无奇,也没有高级馅料的月饼那么好吃,但是人们认为发饼“意好比味好”,“只有发饼才是正宗的中秋月饼”。除夕之夜,闽南人家家户户围炉聚餐,丰盛的酒席上往往少不了寓意“发”字的菜肴,如豆腐发菜,取其“多富发财”。豆芽菜、韭菜在当地有“升发”的象征,在每一桌年夜饭几乎都有它们的倩影。新年岁首,亲友相逢出现频率最高的贺喜吉语也莫过于带有“发”字的“恭喜发财”、“新年大发”、“祝您顺顺发发”……崇“发”风习给旅游民俗文化增添了生趣盎然的景观,意趣盎然,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韵味。

崇“发”风习是千百年来闽南人对羡好生活孜孜以求的表现,既富有人情味又充满自信心。但是,改革开放前,老百姓不管如何求发、盼发,如何把“发”字用好、用活、用足,到头来总是连起码的温饱问题也未能解决好。只有在发起改革开放大潮,科学发展各项事业的今天,人们依靠勤劳智慧,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财、发家、发达。

上一篇:同学会,有滋味 下一篇:脱壳的月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