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心史》沉井典故条目的编写

时间:2022-07-20 01:46:45

多年前拜读陈寅恪《柳如是别传》,读到他的诗句“珍重承天井中水,人间惟此是安流”时,我就想,这里用了宋元之际郑思肖在苏州承天寺井中沉藏《心史》之故实,含义很深刻,多用于赞咏坚贞的民族感情,但恐怕没有多少人知道这个典故,因为在《辞源》、《辞海》及当时所有的成语、典故类词典中,都还没有有关《心史》沉井典故的条目。而在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古书典故辞典》、《汉语成语大辞典》、《常用典故词典》、《中国典故精华》、《中国成语大辞典》、《文学典故词典》中,也都没有看到有关《心史》典故的条目。

20世纪90年代后,有关成语、典故的词典出得很多,如《掌故大辞典》、《成语熟语词典》、《中国典故辞典》、《成语典故辞海》、《中华典故大辞典》、《中国典故》、《汉语成语大辞典》、《成语源流大词典》、《中华成语大辞典》、《汉语典故大辞典》等等。终于在1990年6月团结出版社出版的《掌故大辞典》“井函”条中,我看到了有关《心史》沉井的内容:

清顾炎武《亭林诗文集》五《井中心史歌序》:“崇祯十一年冬,苏州府城中承天寺以久旱浚井,得一函。其外日‘大宋铁函经’。锢之再重,内有书一卷,名为《心史》,称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后因以“井函”谓封函投井,以期日后应验。清黄遵宪《己亥杂诗》之四七:“后二十年言定譣,手书《心史》井函中。”

这个词条是有点开创性的,但是,其注释还是有问题:一,顾炎武1678年写的《井中(心史)歌序》并不是有关《心史》沉井典故的最早出处(最早的出处应该是1639年初刻《心史》时苏州陆嘉颖等人的序跋);二,顾炎武歌序中并没有出现“井函”一词;三,郑思肖“封函投井”并不是为了“以期日后应验”,后人用这个典故也大多不是为了表示“以期日后应验”;四,“井函”一语并不是清人黄遵宪最早创用。

其后,《汉语大词典》(1997)也收录了“井函”这一条目,但其释文及例证与《掌故大辞典》一样。不过,却莫名其妙地在“譣”字下加了一个专名号。“譣”不是名词,更不是专有名词,加专名号有误。此外,《汉语大词典》又增加了“沈井”条:“亦作‘沉井’1.沉入井中。指宋遗民郑思肖将所著《心史》贮以铁函,置于井中。……清黄宗羲《陈苇庵年伯诗序》:‘所南沉井之时,年四十三岁,至七十八岁而卒。沉井以后三十五年,岂其断手绝笔,乃竟无一篇传者?’参阅清顾炎武《井中(心史)歌》。2.深基础或地下结构物的一种型式……”说“沈井”的第一个意思是“沉入井中”,当然是对的;但说它是专指郑思肖沉书井中,则不对了。而作为郑氏沉书典故的“沉井”,也还可以举出更早、更佳的书证。

2007年11月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汉语典故大辞典》中,有关《心史》沉井的条目共有七条。主条是“枯井藏书”,引顾炎武《井中歌序》及方文《郑所南铁函藏书》诗“吴门青草绿参差,枯井藏书那得知”为证。副条有六:“井函”、“思肖函”、“寺井沉函”、“眢井沉书”、“眢井翁”、“眢井之节”。每一条都注明“源见‘枯井藏书”’。它虽然突破性地收录了七条有关《心史》沉井的条目,但仍有漏收。它以“枯井藏书”为主条,作为其他副条的“源见”,则很不妥。“枯井藏书”一语绝非最早出现,而且不常见,不如用“井中心史”或“铁函心史”做主条。另外,“眢井翁”和“眢井之节”,一言郑思肖其人,一言郑思肖的气节,均与该典故本身关系不大,似可不收。

下面,窃不自揣,根据自己平时浏览所及,试作改写和补写。

井中心史明末《心史》初刻本封面题日“井中心史”。明清之际吕留良《余姚黄晦木见赠诗次韵奉答》:“井中心史终难灭,壁里书传岂易湮。”明清之际彭孙贻《包士义行》:“漆书且自藏壁间,井中心史今谁续?”柳亚子《叠翻字韵再寄长公》:“要典三朝尚未翻,井中心史亦空言。”梁寒操《周君贯仁重刻郑公所南心史赋句》:“井中心史刊千万,要令黄魂活过来。”

井史明清之际许元溥《心史跋》:“井史当与壁经并观。”明清之际刘城《重寄茂之仍用前韵》:“月泉旧社谁为续?井史遗书君已传。”清秦瀛《咏梁溪杂事》:“只今剩得昭先录,留伴芳名井史中。”

铁函心史

明清之际方润有《合刻铁函心史唏发集叙》。清邵廷采《明遗民所知录》:“石匮藏书,比拟郑思肖之铁函心史也。”黄节《郑所南先生集后叙》:“铁函心史藏之眢井,传之于今。”

铁史清末林鹤年《酬郑星帆孝廉》:“井心铁史词链锋,真宰上诉泣苍穹。”曾广钧《和秋璇卿遗墨》:“一样井华埋铁史,千年碧血在瑶函。”

郑史明清之际方文《钱既白为予书盒山集成赋此谢之》:“他日铁函藏郑史,也须名姓著同袍。”清徐豫贞《题吕晚村东庄诗钞后》:“且须秘著中郎枕,他日终同郑史垂。”柳亚子《题陈斯馨女士纫秋鲩图卷应丹林属》:“屈骚郑史两吟呻,纫取秋心事可珍。”唐筼《广州赠蒋秉南先生》:“孙书郑史今传付,一扫乾坤万古愁。”

亿翁史明清之际姜蜾《杂咏》:“敢比亿翁史,深怀杜甫歌。”

郑心明清之际刘城有多枚印章篆文为“谢发郑心”,取义于谢皋《唏发集》和郑思肖《心史》(见刘城《峄桐集》卷八、陈弘绪《徵君伯宗刘君墓志铭》)。明清之际王潢有对联:“范车管榻,谢发郑心。”明清之际钱澄之有诗《南陔壁上有范车管榻谢发郑心八字各系一诗以咏其志》。

井心明清之际郑旼有小印日“郑所南后身”,又日“井心未了前因”。清末林鹤年《酬郑星帆孝廉》:“井心铁史词链锋,真宰上诉泣苍穹。”成惕轩《为贯仁仁兄重刻心史题》:“井心盟心矢不移,此心此史两堪思。”

井函 明清之际王夫之《为芋岩定遗稿感赋》:“井函有字唯思赵,箭镞无书肯帝秦。”清查揆《谢参军西台歌》:“桥亭卜卦客自去,井函作史心俱灰。”清末黄遵宪《己亥杂诗》:“后二十年言定譣,手书《心史》井函中。”

吴井明末钱肃乐《病中戏和秋史韵》:“伤心吴井难沉字,望眼严陵可共游。”明清之际钱谦益《愚谷诗稿序》:“恶闻人间所称引越台、吴井、谷音、月泉之诗。”

承天井陈寅恪《丁酉阳历七月三日六十八初度……》:“珍重承天井中水,人间惟此是安流。”

上一篇:闽南方言和《闽南方言大词典》 下一篇:国际辞书现代化技术的新理念:辞书语料数据化